作者簡介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亂軍功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王守仁(心學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並稱為孔、孟、朱、王。其學術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集立功、立德、立言於一身,成就冠絕有明一代。諡文成,故後人又稱王文成公。
原文
明·王守仁
諸生相從於此,甚盛。恐無能為助也,以四事相規,聊以答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學,三曰改過,四曰責善。其慎聽毋忽!
立志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今學者曠廢隳惰,玩歲愒時,而百無所成,皆由於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昔人所言:「使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鄉黨賤惡之,如此而不為善,可也。為善則父母愛之,兄弟悅之,宗族鄉黨敬信之,何苦而不為善、為君子?使為惡而父母愛之,兄弟悅之,宗族鄉黨敬信之,如此而為惡,可也。為惡則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鄉黨賤惡之,何苦必為惡、為小人?」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勤學
已立志為君子,自當從事於學。凡學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篤也。從吾游者,不以聰慧警捷為高,而以勤確謙抑為上。諸生試觀儕輩之中,苟有「虛而為盈,無而為有」,諱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資稟雖甚超邁,儕輩之中有弗疾惡之者乎?有弗鄙賤之者乎?彼固將以欺人,人果遂為所欺,有弗竊笑之者乎?苟有謙默自持,無能自處,篤志力行,勤學好問;稱人之善,而咎己之失;從人之長,而明己之短,忠信樂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資稟雖甚魯鈍,儕輩之中,有弗稱慕之者乎?彼固以無能自處,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為無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諸生觀此,亦可以知所從事於學矣。
改過
夫過者,自大賢所不免,然不害其卒為大賢者,為其能改也。故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於廉恥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於孝友之道,陷於狡詐偷刻之習者乎?諸生殆不至於此。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誤蹈,素無師友之講習規飭也。諸生試內省,萬一有近於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然亦不當以此自歉,遂餒於改過從善之心。但能一旦脫然洗滌舊染,雖昔為盜寇,今日不害為君子矣。若曰吾昔已如此,今雖改過而從善,將人不信我,且無贖於前過,反懷羞澀疑沮,而甘心於污濁終焉,則吾亦絕望爾矣。
責善
“責善,朋友之道”;然須“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愛,致其婉曲,使彼聞之而可從,繹之而可改,有所感而無所怒,乃為善耳。若先暴白其過惡,痛毀極詆,使無所容,彼將發其愧恥憤恨之心;雖欲降以相從,而勢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為惡矣。故凡訐人之短,攻發人之陰私,以沽直者,皆不可以言責善。雖然,我以是而施於人,不可也; 人以是而加諸我,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師也,安可以不樂受而心感之乎?某於道未有所得,其學
鹵莽耳。謬為諸生相從於此,每終夜以思,惡且未免,況於過乎?人謂“事師無犯無隱”,而遂謂師無可諫,非也. 諫師之道,直不至於犯,而婉不至於隱耳。使吾而是也,因得以明其是;吾而非也,因得以去其非。蓋教學相長也。諸生責善,當自吾始。
譯文
立志
志向不能立定,天下便沒有可做得成功的事情。雖然各種工匠有技能才藝的人,沒有不以立志為根本的。現在的讀書人,曠廢學業,墮落懶散,貪玩而荒費時日,因此百事無成,這都是由於志向未能立定罷了。所以立志做聖人,就可以成為聖人了;立志做賢人,就可成為賢人了。志向沒有立定,就好象沒有舵木的船,沒有銜環的馬,隨水漂流,任意奔逃,最後又到什麼地方為止呢?古人所說:“假使做好事可是父母憤怒他,兄弟怨恨他,族人鄉親輕視厭惡他,如像這樣就不去做好事,是可以的。做好事就使父母疼愛他,兄弟喜歡他,族人鄉親尊敬信服他,何苦卻不做好事不做君子呢?假使做壞事可是父母疼愛他,兄弟喜歡他,族人鄉親尊敬信服他,如像這樣就做壞事,是可以的。做壞事就使交母憤怒他,兄弟怨恨也,族人鄉親輕視輕視厭惡他,何苦卻一定要做壞事、做小人呢?”各位同學想到這點,也可以知道為君子應立定志向了。
勤學
已經立志做一個君子,自然應當從事於學問,凡是求學不能勤奮的人,必定是他的志向還沒有堅實的緣故。跟隨我求學的人,不是以聰明智慧型機警敏捷為高尚,卻是以勤奮確實謙遜有禮為上等之選。各位同學試看你們同學當中,假若有人本來空虛卻裝做充實,本來沒有卻裝做已有,掩飾自己的無能,忌恨他人的長處,自我炫耀自以為是,大話騙人的人,假使這個人天資稟賦雖然很優異,同學當中有不痛恨厭惡他的嗎?有不鄙棄輕視他的嗎?他固然可以欺騙人,別人果真就被他欺騙,有不暗中譏笑他的嗎?假如有人謙虛沉默自我持重,以無才能自居,堅定意志努力實行,勤奮求學,喜好請教;稱讚別人的長處,並且責備自己的過失;學習別人的長處,並且能明白自己的短處;忠誠信實和樂平易,外表內心一致的人,即使這個人天資稟賦雖然很愚魯遲鈍,同學當中,有不稱讚羨慕他的嗎?他固然以無能者自居,並且不求超過他人之上,他人果真就以為他是無能,有不尊敬崇尚他的嗎?各位同學明白了這個道理,也可以知道為君子應勤於治學了。
改過
說到過失,雖然大賢人也不至於完全沒有,但是不妨礙他最後成為大賢人,因為他能改正啊。所以作人不注重於沒有過失,可是注重在能夠改過。各位同學自己想想,日常也有缺少於廉恥忠信的德行嗎?也有輕視於孝順友愛的道理,陷入在狡猾奸詐苟且刻薄的習氣嗎?各位同學恐怕不至於這樣。不幸或者有此情形,都是他不能自知而誤犯過錯,平日沒有老師朋友的講解學習規勤約束的緣故啊。各位同學試著反省,萬一有近似這樣的行為,固然是不可以不極力的悔過;但是也不應當因此自卑,以至於沒有了充分地改過就善的心了,只要能有一天完全除掉舊有的惡習,雖然從前做過強盜賊寇,今天仍不妨礙他成為一個君子啊。如果說我從前已經這樣壞,今天雖能改過而向善,別人也將不會相信我,而且也無法補救以前的過失,反而懷抱著羞愧、疑惑、沮喪的心理,而甘願在污穢沉迷中到死呢,那我也就絕望了。
責善
所謂“互相責求向善,是朋友相處的道理”;但是必須做到無所謂的『盡心地勸告並且好好地開導他』,儘自己的忠誠愛護的心意,儘量用委婉曲折的態度,使朋友聽到它就能夠接受,深思出道理後就能夠改過,對我有感激卻沒有惱怒,才是最好的方法啊。如果首先揭發他的過失罪惡,極力的毀謗斥責,使他無地容身,他將產生慚愧羞恥或憤怒怨恨的心;雖然想要委屈自己來聽從,可是在情勢上已經不可能。這等於是激怒他使他做壞事了。所以凡是當面揭發他人的短處,攻擊揭發他的隱私,用來換取正直的名聲的人,都不能和他談論要求朋友為善的道理。即使這樣,我用這種態度對待別人,也是不可以啊;他人用這種態度加在我的身上,凡是攻擊我的過失的人,都是我的老師,怎么可以不樂意接受而且內心感激他呢?我對於聖道沒有什麼心得,我的學問是粗淺的。各位同學跟隨我來此求學,我常整夜思量,罪惡還不能免除,何況過失呢?有人說:“事奉老師不可以冒犯,也不可以隱諱不說”,因此就說老師沒有可以勸諫的地方,這是不對的。勸諫老師的方法,要坦直卻不至於惡言冒犯,要用委婉的態度不至於隱諱不說。假使我是對的。這就是教者學者彼此互相規勸而長進的啊。各位同學責求向善,應當從要求我為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