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生活的反思與重建

教學生活的反思與重建

《教學生活的反思與重建》是2009年09月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羅儒國。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教學生活的反思與重建教學生活的反思與重建

《教學生活的反思與重建:基於生存論的審視》以“生活結構”作為研究的視角結構,從生活目的、生活主體、生活過程、生活空間、生活時間、生活關係、生活意義等七個不同方面對教學生活進行多視角、多維度的考察,指出了教學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譬如,在生活目的上,存在外在目的“單一化”、“特定化”,內在目的缺席,以及生活目的“功利化”等問題;從生活主體來看,表現為身體形象“聖化”,內在身體難以承受生命之重等方面;就課堂教學生活而言,存在著日常化、表演化傾向;此外,在生活意義上,存在著“目的意義”、“存在意義”消蝕,以及“主觀意義”虛空等問題。

圖書目錄

前言對教學生活的追問

一、問題之源

(一)“教學回歸生活世界”的詰問

(二)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訴求

(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切呼喚

二、研究進展與缺失

(一)國內研究現狀分析

(二)國外研究現狀分析

(三)教學生活研究的反思

三、研究視域與理路

(一)研究視域

(二)研究理路

四、方法之源

第一章 教學的生活意蘊

一、生活是什麼

(一)生活內涵析要

(二)生活的基本涵義

二、教學是什麼

(一)教學內涵概述

(二)教學的規定性定義

三、“教學即生活”

(一)教學與生活關係的歷史透視

(二)教學與生活關係的澄明

(三)“教學即生活”的價值與意義

(四)“教學即生活”與“教育即生活”之比較

第二章 教學生活的闡釋

一、教學生活的內涵

(一)教學生活內涵的相關界定

(二)教學生活的基本內涵

二、教學生活的基本特徵

(一)“為我性”和“我為性”的辯證統一

(二)理性與非理性相統一

(三)日常性與非日常性相統一

(四)同質性與異質性的統一

(五)相對穩定性與動態生成性相統一

三、教學生活的基本類型

(一)日常教學生活與非日常教學生活

(二)理性教學生活、道德教學生活與審美教學生活

(三)過去教學生活、現實教學生活和未來教學生活

(四)課堂教學生活與課外教學生活

四、教學生活的辨析

(一)教學生活與日常生活

(二)教學生活與社會生活

(三)教學生活與精神生活

(四)教學生活與相關範疇的比較

第三章 教學生活的價值

一、教學生活價值解讀

(一)價值的基本內涵

(二)教學生活價值釋義

二、教學生活的內在價值

(一)生存價值

(二)發展價值

(三)享受價值

三、教學生活的外在價值

(一)育人價值

(二) 社會價值

(三) 建構價值

第四章 教學生活的批判(上)

一、生活結構:一種分析性框架

(一) “生活結構”理論析要

(二) 生活結構理論簡要評價

二、教學生活目的的檢討

(一) 教學生活目的取向的歷時性考察

(二) 教學生活目的取向的實然診斷

(三) 教學生活目的取向的應然追求

三、教學生活主體的反思——“通過身體去思考”

(一) 身體的內涵及其類型

(二) 教師身體的反思。

(三) 教師身體的回歸

四、課堂教學生活的透視

(一) 課堂教學生活的“日常化”

(二) 課堂教學生活的“表演化”。

(三) 走向課堂教學生活之本真

第五章 教學生活的批判(下)

一、教學生活空間的審思

(一) 教學生活空間的解讀

(二) 教學生活空間的反思

(三) 重返生命空間

二、教學生活時間的檢視

(一) 教學生活時間的詮釋

(二) 教學生活時間的反思

(三) 消解自然時間的桎梏

三、教學生活關係的拷問

(一) 教學生活的關聯性

(二) 教學生活關係的省思”

(三) 教學生活關係的自主建構

四、教學生活意義的追思

(一) 教學生活意義的意蘊

(二) 教學生活意義的反思

(三) 教學生活意義的復歸

第六章 教學生活的重建

一、教學生活重建的實質——走向澄明之境

(一)存在之維:指向生命發展

(二) 意義之維:創造幸福生活,,

二、教學生活重建何以必要

(一) 教學生活重建的內在依據

(二) 教學生活重建的外在依據

三、教學生活重建何以可能

(一) 內在因素

(二) 外在因素

(三) 教學生活重建的現實路徑——主動生存

第七章 教學生活的自我改造

一、發現與體驗

(一) 發現與體驗的必要性”

(二) 發現與體驗的維度

(三) 發現與體驗的原則”

二、反思與批判

(一) 反思與批判的必要性

(二) 反思與批判的向度”

(三) 教師反思的主要原則

三、創造與超越”

(一) 創造與超越何以必要

(二) 創造與超越的維度

(三) 創造與超越的基本原則

四、理解與對話

(一) 理解與對話的作用

(二) 理解與對話的維度

(三) 理解與對話的主要原則

結束語:過有境界的教學生活

一、自由境界

(一) 自由境界的內涵

(二) 自由境界的依據

(三) 自由境界的特徵——“從心所欲不逾矩”

二、審美境界

(一) 審美境界釋義

(二) 審美境界的依據

(三) 審美境界的特徵——“詩意地棲居”

三、和諧境界

(一) 和諧境界釋義

(二) 和諧境界的依據

(三) 和諧境界的特徵——“天人合一”

四、幸福境界

(一) 幸福境界釋義

(二) 幸福境界的依據

(三) 幸福境界的特徵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一) 教育學科文獻

(二) 相關學科文獻

二、英文文獻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