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奶員結節

擠奶員結節(Milkers Node)又稱副牛痘,是擠奶員擠奶時接觸假牛痘病毒所致的病毒性 皮膚病 。


【診斷】
根據職業病史及乳牛的流行病史臨床特點,不難診斷。如有條件對活組織切片或痂皮進行電鏡觀察可找到病毒包涵體,更有助於本病的確診。
【治療措施】
發現可疑的病牛,應立即隔離。擠奶員的手不要直接與病牛接觸。局部對症處理,防止繼發感染也很重要。
【病因學】
是由母牛 乳房 的痘病毒所致,在電子顯微鏡下,病毒呈圓柱形,末端凸出,核心為一緻密的DNA,此病毒能在牛的組織細胞培養中生長繁殖,但與牛痘病毒不同,不能在猴或人的組織細胞中生長。
【臨床表現】
潛伏期5~14天。開始在手、前臂出現單個或數個炎性丘疹,後變紫紅色半球形結節,其周圍有紅暈,中心呈臍窩狀,質地堅韌,為黃豆大小,表面光滑,散在分布互不融合,有時頂部有1個水皰或膿皰,以後結痂,或者漸漸發展,成為乳頭瘤狀淡紅色皮損,類似化膿性肉芽腫。經6周左右,皮損自然消退,不留痕跡。全身症狀輕,有時伴有局部淋巴結腫大。有些病人,在結節出現的1~2周之內,在手、前臂、上肢、下肢及頸部等處發生丘疹、丘 皰疹 、 蕁麻疹 和多形紅斑樣皮疹,這是一種毒性或變態反應,在1~2周內消退。
【輔助檢查】
組織病理:表皮角化不全和假上皮瘤樣增生,棘層可見多房性水皰。於細胞質內,偶而在細胞核內可發現病毒包涵體,真皮上部可出現肉芽腫反應。
【鑑別診斷】
臨床上需與傳染性軟疣及化膿性肉芽腫相鑑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