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學
在國內,上海華山醫院皮膚科於1974年2月曾首次報導上海市郊某牧場本病的流行情況。此次流行先在牛群中發生,而後傳染給擠奶員先後歷時2個月才被控制。
病因
本病是乳牛乳房的一種病毒感染沒有永久免疫性,可在同一牛群中反覆出現,但一般不影響乳牛健康及產乳。病原體已從培養中分離出來,形態上和羊痘病毒相似根據上海華山醫院對本病患者種牛痘全部獲得陽性結果來看本病和牛痘之間無交叉免疫。
發病機制
本病在人群中的傳播,顯然是由於工作中和患病乳牛直接接觸傳染所致。從擠奶員中患病率(56%)來看,說明這種病毒在人群中比在牛群中的感染力(患病率83%)差些。人與人之間的直接傳播尚未發現。人是否經過擠奶傳播本病尚不能肯定。
臨床表現
擠奶員發病的潛伏期一般5天,長者2周。皮損幾乎都發生於兩手背、手指,少數前臂也有,一般右側比左側多,偶見於面部。皮損分布散在而不融合,數目1~20個不等皮疹為紅色扁平丘疹,1周內形成堅實、暗紅色、輕微觸痛的結節一般約綠豆至黃豆大小,周圍多有紅暈有的結節頂端有凹陷,其上可結痂。個別病例的晚期表現為化膿性肉芽腫樣損害。病期4~6周不等,愈後不留瘢痕。除皮損外部分患者可並發局部淋巴結炎,一般無其他全身症狀。
診斷
根據患者職業史及其所在單位內乳牛及人群中發病情況,再結合皮損特點,不難診斷如有條件,對活組織切片或痂皮進行電鏡觀察可找到病毒包涵體更有助於本病的確診。
鑑別診斷:
臨床上有時需與傳染性軟疣及化膿性肉芽腫相鑑別。
檢查
實驗室檢查:
對活組織切片或痂皮進行電鏡觀察可找到病毒包涵體,更有助於本病的確診。
其它輔助檢查:
病理:表皮棘層內可形成多房性水皰。常見明顯角化不全。於細胞質內,偶爾在細胞核內可發現病毒包涵體。真皮上部可出現肉芽腫反應。
預後預防
預後:
良好。病期4~6周不等愈後不留瘢痕。
預防:
發現可疑病牛,立即隔離,並作相應的消毒及對症治療。擠奶員如欲在病牛身上操作,可戴橡皮手套或採用機械化操作法,儘量減少直接接觸病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