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古時人們已發現自己能受某些動物疾病的傳染。如《左傳》中即記有中國春秋時代魯國“瘈狗”為患的事,已知狂犬病是由瘋狗咬傷而傳染給人的。1972年中國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一號漢墓女屍以及1975年湖北江陵紀南城鳳凰山出土的西漢早期男屍的肝和直腸結節壓片中均見到典型日本血吸蟲卵;埃及的木乃伊中也發現鈣化的埃及血吸蟲卵,都說明家畜中血吸蟲為害人體健康的歷史已很久遠。歷史上多次人畜共患疾病大流行曾對人類造成重大損害。例如公元592~594年一次鼠疫大流行曾使羅馬帝國半數人口死亡。中世紀鼠疫又多次在歐洲流行,病死率達40~60%,造成社會極大恐慌和動亂。中國清代嘉慶年間,雲南趙州發生鼠疫,州人師道南有《鼠死行》一詩紀云:“東死鼠,西死鼠,人見死鼠如見虎,鼠死不幾日,人死如圻堵……三人行未十步多,忽死二人橫截路。”可見這種人畜共患疾病危害之烈,甚至可以構成嚴重的社會問題。分類 人畜共患疾病可以根據其病原、宿主或病原的生活史等而有多種分類法。如按病原可分為病毒性、衣原體性、立克次氏體性、細菌性、真菌性和寄生蟲性等類。按病原體儲存宿主的性質可分為畜源性、人源性、互源性和真性等 4類。目前套用較多的是按病原體的生活史分為如下4類,其優點是有利於流行病學的研究和防治措施的制定。
直接傳播性共患疾病 病原在脊椎動物和人之間通過直接接觸、媒介動物或污染物而傳播,在傳播過程中大多沒有生活史上的發育。重要者有狂犬病、口蹄疫、水皰性口炎、流行性感冒、新城疫、牛痘、拉沙熱、馬爾堡病、淋巴細胞性脈絡叢腦膜炎(以上為病毒病)、鸚鵡熱(衣原體病)、炭疽、鼻疽、布魯氏菌病、結核病、沙門氏菌病、耶氏桿菌病、彎曲桿菌病、類丹毒、鉤端螺鏇體病和鼠咬熱(以上為細菌病)等。
循環傳播性共患疾病 病原為完成其循環感染或發育史,需要有一種以上的脊椎動物,但不需無脊椎動物參與。重要者有人的豬肉絛蟲病、牛肉絛蟲病、豬和人的囊蟲病、鏇毛線蟲病以及棘球蚴病(均為寄生蟲病)等。
媒介傳播性共患疾病 在病原體的生活史中需要有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的共同參與,病原體在無脊椎動物體內繁殖,或在其體內完成一定的發育階段,才能傳到一種脊椎動物宿主。重要者有日本乙型腦炎、各型傳染性馬腦脊髓炎、蜱傳腦炎、聖路易腦炎、黃熱病、綿羊跳躍病(以上為病毒病)、地方性斑疹傷寒、落基山斑疹熱、恙蟲病、Q熱(以上為立克次氏體病)、 地方性回歸熱、鼠疫(以上為細菌病),以及黑熱病、瘧疾、錐蟲病、血吸蟲病、肺吸蟲病和華支睪吸蟲病(以上為寄生蟲病)等。
腐物傳播性共患疾病 病原需要一種脊椎動物宿主和一種非動物性的孳生地或儲存處如土壤、污水、飼料、食品、植物等。主要有肉毒梭菌中毒(細菌病)、麴黴菌病、隱球菌病、球孢子菌病、組織胞漿菌病(以上為真菌病)等。
此外,也有一些重要共患疾病,如各型出血熱、裂谷熱土拉桿菌病(兔熱病)、李斯特氏菌病、類鼻疽、弓形蟲病等有一種以上的傳播方式,不便用上述方法分類。
共同特點
各種人畜共患疾病的病原、傳播方式、感染途徑及宿主的病理變化雖不一致,仍可發現有如下一些共同特點:①既為害家畜,又嚴重為害人體健康和公共衛生。常見的有炭疽、沙門氏菌病、鉤端螺鏇體病、各型傳染性馬腦脊髓炎和多種寄生蟲病等。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估計有73%以上的人口遭受 150餘種人畜共患疾病的威脅,至少有50%的人口在其一生中感染一種以上的人畜共患疾病。人的腸炭疽和肺炭疽過去的病死率常在90%以上。人的肺型和敗血型鼠疫的病死率可高達 100%。鼻疽和鸚鵡熱也是致人死命的疾病。狂犬病無論對動物和人幾乎都無例外地致死。即令是一些對家畜的致死率較低、對人也只引起輕微症狀的疾病如口蹄疫,也由於患病性畜肉、奶產量降低,其傳播又極迅速,常需採取廣泛封鎖隔離甚至關閉國界等措施,也常造成巨大經濟損失。有些共患疾病對人體所造成的慢性感染,如牛型結核病、布魯氏菌病、鏇毛線蟲病、血吸蟲病等雖不迅速致死,但使人長期虛弱,喪失勞動力,也屬惡疾。②病原的宿主譜一般很寬。有的在實驗條件下甚至可感染多種在分類系統上相距很遠的動物。例如炭疽和狂犬病幾乎可以感染所有的哺乳動物和人類。鼠疫可以感染多種齧齒動物,再由鼠、蚤傳於人和多種家畜包括駱駝、綿羊、山羊、犬、貓、驢、騾等。各型鉤端螺鏇體除各有其一、二種主要宿主外,還可以多種齧齒動物、野獸、水鳥為其次要宿主,並多能通過它們的排泄物污染水域和泥土而感染人類。弓形蟲和血吸蟲等多種寄生蟲的宿主譜也很寬。很多人畜共患疾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人跡不常到的山野和叢林,病原、媒介動物和宿主三者可長期共生於同一環境而自然延續不斷,其中大部分表現為隱性感染,當人類進入或開發這些地區時即易受其感染。這些宿主譜很寬和具有自然疫源地的疾病,特別難於消滅。③多是職業病,直接影響勞動者的健康。例如從事羊毛分級打包、剪毛、制裘、製革、制毛刷的工人易患炭疽;稻農易患血吸蟲病和鉤端螺鏇體病;牧羊人、接羔員、擠奶員易患布魯氏菌病;養豬者和漁民易患類丹毒、弓形蟲病和日本腦炎;常與馬匹接觸的飼養員、趕車工、蹄鐵工、騎兵、馬術師易患鼻疽;野外工作人員容易感染野生動物的人畜共患疾病;而屠宰工人和獸醫則對上述所有各種疾病都易感染。④很多是食品源疾病。如人的豬肉絛蟲、牛肉絛蟲和鏇毛蟲都是由於食入含有這些蟲蚴而未經煮熟的肉而感染的。腸炭疽、沙門氏菌病等多種食物中毒疾病也由食入或與帶菌(毒)的不潔食物接觸而感染。肉品檢驗規程中規定有幾十種疾病的胴體或內臟要廢棄或無害處理,全屬人畜共患疾病。⑤都可為研究人類傳染病提供良好的動物模型。這是由於只要病原體入侵的徑路相同,人和動物的臨床症狀、病理變化等大體相似。如原認為布魯氏桿菌病在人體多表現波狀熱,而在家畜則多局限於乳腺和胎盤;近年已證實牛、馬、羊也和人同樣表現波狀熱。人的Q熱系經呼吸道感染,有時和動物身上的症狀有差異;但人如用Q熱病原體經呼吸道感染猴子,則其症狀與人相同。防治及展望
主要的防治方法有下列幾種,可單獨使用,亦可結合進行。①免疫預防。L.巴斯德於19世紀80年代首創的三種疫苗中,兩種就是對抗最危險的人畜共患疾病炭疽和狂犬病的,後在其基礎上不斷作了改進。其他如布魯氏菌病、鉤端螺鏇體病、口蹄疫、各型馬腦脊髓炎、蜱傳腦炎等也都先後製成了有效的疫苗,多套用於家畜,同時也使人的感染大為減少。②消滅傳播媒介和儲存宿主。最重要的傳播媒介是蚊、蜱等類節肢動物,最重要的儲存宿主是各種齧齒動物,特別是家鼠和野兔以及野狗、狐、獾等。控制或消滅這些生物就可截斷許多人畜共患疾病(如日本腦炎、各型馬腦脊髓炎、鼠疫、野兔熱和多種寄生蟲病)的傳播途徑而減少其發生。③治療。磺胺、抗生素等是有效的治療手段。如人的炭疽、鼠疫、結核病、野兔熱、鉤端螺鏇體病等都可用各種抗生素治療。治人畜共患寄生蟲病如血吸蟲病和絛蟲病等的有些藥物,可以同時套用於人、畜。④採取消毒、檢疫、隔離、封鎖、淘汰等獸醫衛生措施。可與免疫預防同時進行。平時,可通過肉品和食品衛生檢驗發現人畜共患疾病的病源而將其消滅。當疫病流行時,隔離、封鎖、消毒、檢疫等措施可以將疫病局限於一定範圍之內,然後通過定期的檢驗檢出陽性病畜加以淘汰,使患病畜群逐漸淨化,以免擴散和傳染於人。對少數免疫力微弱的慢性疾病如馬鼻疽,有的國家將病馬集中於小範圍內使役並嚴加管理,直至其自然死亡。⑤撲殺屠宰。一般在認為上述各種方法得不償失時採取。有的國家為了防止某種外來疾病傳入,常採取將邊界地區某種牲畜全部屠宰的辦法,以造成一個隔離帶。⑥疫情監測和國際間的技術與情報合作。動物感染的監測可作為人類感染的預警。動物感染率曲線的升高,預示動物疾病傳染給人的可能性增長。每個國家都應有一個世界獸疫流行情況的監測系統,當發現外國特別是鄰國發生某種獸疫時,即應採取相應措施,防止疾病傳入。在國際交往頻繁、旅遊事業發達的今日,更應注意通過人、畜特別是媒介動物等傳入本國前所未有的人畜共患疾病。現在防治人畜共患疾病已成為衛生、農牧、獸醫、商業、外貿、交通、旅遊、邊防等許多部門的共同任務。雖然一些傳統古典的人畜共患疾病已通過有效的防治措施而得到了控制,但由於一些叢林地區的開發,一些野生動物特別是猴類大量被捕捉用作實驗動物,又發現了一些新的人畜共患疾病。其中較重要的有馬爾堡病、恰薩諾爾森林病、(蘇丹)伊波拉熱、拉沙熱、各型出血熱等。巴貝斯蟲、血管圓線蟲近亦發現能傳於人類。此外,還發現人和家畜的輪狀病毒、冠狀病毒、彎曲桿菌等有互相傳染散播的趨勢。這說明人的干預可以使某些人畜共患疾病歸於消滅,但同樣也可為其他人畜共患疾病創造新的生態條件,因此需要將這方面的研究提高到一個更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