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豬痘 由形態學很近似的兩種病毒引起,一為豬痘病毒,僅能使豬發病,即所謂豬痘(即仔豬痘樣疹)。一為牛痘病毒或痘苗病毒,能使多種動物感染,其中包括豬。豬痘多發生於仔豬,成年豬有抵抗力。但由痘苗病毒引起的豬痘,則各種年齡的豬均可感染髮病,呈地方流行性。主要由豬血虱或蚊、蠅等傳播。其症狀和病理變化與其他家畜痘病相似,多為良性經過。多用對症療法治療。
山羊痘
病原為山羊痘病毒。較少發生,往往只侵害個別羊群,也有呈地方性流行的。臨診症狀、病理變化和診斷基本同綿羊痘,但須注意與羊的傳染性膿皰性皮炎鑑別。預防可用綿羊痘雞胚化弱毒疫苗或山羊痘細胞化弱毒疫苗。
牛痘
由牛痘病毒或痘苗病毒引起。主要發生於奶牛,母牛發痘於乳房和奶頭,公牛發痘於睪丸皮膚上。多為良性型,一般約2周左右痊癒。本病通常在兒童接種痘苗期間,由擠奶員帶毒而傳染。症狀、病理變化基本與其他家畜的痘病相同。預防本病應注意擠奶衛生。
馬痘
病原與牛痘的病原相同,二者可互相傳染,亦可交互免疫。根據病馬的發病部位不同,可分為皮膚型和黏膜型。皮膚型又稱傳染性膿皰性皮炎,在蹄系部和球節處皮膚上出現痘疹。因局部疼痛,可引起跛行。黏膜型又稱觸染性膿皰性口炎,在唇內面、齒齦、舌背、系帶和頰內面等處黏膜上發生痘疹。膿皰破裂後形成潰瘍,採食時疼痛。個別嚴重病例可在鼻腔黏膜上發生痘病變。還有引起外陰陰道炎病例的。一般呈良性經過。可用牛痘苗緊急預防接種。
禽痘

綿羊痘

臨床症狀
病初表現為體溫升高到41℃~42℃左右,精神不佳,食慾減退,個別羊只可見黏膜出現卡他性或化膿性炎症,傳播迅速;大約1~4天后有30%的羊只全身先後出現痘疹。先是大腿內側、尾內,接著眼周圍、唇、鼻、陰部以及包皮上出現痘疹。開始為紅斑,逐漸擴大,變成灰白色,呈淡紅色半球狀隆起;2~3天后變為水皰,此階段體溫略有下降,水皰變為膿皰,再過1~2天后形成丘疹,致死率可達到25%~50%。
病理變化
前胃和真胃黏膜有圓形或半球形、大小不等的堅實結節,嚴重的形成糜爛或潰瘍。咽部、支氣管黏膜也有痘疹,肺部有乾酪樣結節。
預防
平時做好羊只的飼養管理,圈舍經常打掃、消毒。做好保膘、防寒保暖工作。每年定期用羊痘雞胚化弱毒疫苗免疫,無論羊只大小,一律尾部或股內皮下注射0.5ml。
治療
局部可用0.1%高錳酸鉀或紫藥水擦患部,同時用康帝(0.05ml/kg)配合克毒金剛(0.2ml/kg)或一針紅(0.2ml/kg)分別肌注,每天1次,3~5天可收到好的療效。重症病羊可用5%葡萄糖500ml配合克毒金剛(0.2ml/kg)靜脈補液。總體治癒率可達95%以上。
豬痘

(2)症狀:病初體溫可上升到41~42℃,精神不振,食慾減退,耳、鼻端、眼瞼、唇、腹下部等被毛稀少和皮膚柔軟處出現小紅斑,逐漸增大如黃豆粒大小,中心硬實的圓形丘疹,約2~3天后變成水泡,以後變為膿泡,繼而膿泡漸乾燥而形成褐色乾痂,脫痂後露出紅色斑痕。有的嚴重病例水泡可結痂後形成潰瘍,並流出紅色液體。有的可在口、鼻、咽及氣管的黏膜上發生水泡,破裂而形成糜爛和潰瘍,並有腹瀉現象發生。這種惡性豬痘,死亡的較多。
(3)防治措施:①發現豬痘流行時,應進行隔離飼養,以免互相傳染。②徹底清掃豬舍,用1.5%石炭酸或3%來蘇兒噴灑消毒,以迅速殺滅痘毒。將豬舍的墊草及糞便堆積泥封發酵。③將病豬患部塗5%碘酊液。膿泡如已破潰,可用2%硼酸水洗滌,再塗龍膽紫溶液或呋喃西林粉。④青黴素80萬單位1次肌注,用於治療並發肺炎。⑤花椒、艾葉各10克,大蒜1頭,煎水洗患部,洗後塗消炎軟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