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來
2015年4月22日,湖南嶽陽臨湘市市長龔衛國涉嫌吸毒被公安機關正式立案調查,據稱,龔衛國是在吸食毒品後產生幻覺,自己報警,稱有人或對自己不利。而此前,龔衛國已“失聯”近半個月。4月中旬,有關龔衛國涉嫌吸毒的訊息在坊間流傳,而岳陽市有關部門及官員對媒體回應稱,龔衛國因身體不適,請假到廣州住院檢查。岳陽官方的回應言猶在耳,但事實很快證明,此前坊間的“謠言”才是真相,而官方的回應才是謠言。這是莫大的諷刺,扇了相關官員一耳光,更讓政府的公信力碎了一地。現象
撒謊式的官方回應看上去義正詞嚴、冠冕堂皇,但最終證實無不是以撒謊應付輿論質疑,愚弄公眾智商。不誇張地說,一些地方政府及官員已經“習慣性撒謊”,一出事首先想到的就是拿謊言來捂、瞞、蓋、騙。
更讓人無法釋懷的是,這些“撒謊式回應”雖然最終被證偽,但撒謊者毫髮無損、無事一身輕,沒有人承擔責任,連個道歉都沒有,官員撒謊似乎零成本、零風險。也正因為如此,一些部門及官員才更加肆無忌憚,撒起謊來臉不紅、心不跳,習慣成自然。
影響
在某種意義上,“撒謊式回應”比官方涉毒更加惡劣。因為涉毒只是個別官員的個人行為,而“撒謊式回應”則代表官方態度;官員涉毒該怎么處理就怎么處理,對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並不大,而官方的“撒謊式回應”則嚴重傷害了民眾感情,容易激起民眾的反感甚至對立情緒,破壞了官民互信的基礎。長此以往,以後不管政府說什麼,如果老百姓都不願信、不敢信、寧可不信,將是多么可怕的事情。評論
新華每日電訊評論:近年來,有關部門加大了對民間謠言的打擊力度,一些製造、傳播“民謠”的人受到了法律懲處。而製造“官謠”的人,卻既不被問責也不被法辦。做人要誠實,何況是做官;信息公開是對政府的法定要求,何況很多信息是瞞不住、騙不了的。“撒謊式回應”不僅很可惡,而且極其愚蠢,其危害性絕不可小視。我們有必要健全和完善問責制度,將“撒謊式回應”納入問責範圍並明確罰則,以嚴厲的問責督促官員說真話,維護政府的公信力。
相關事件
近年來官方的“撒謊式回應”並不少:媒體人羅昌平舉報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劉鐵男學歷、經濟問題,國家能源局當即回應稱“純屬造謠誣衊”;
網民爆料河南項城一名田姓局長現身鄭州某娛樂場所,項城官方回應稱“可能是惡作劇”;
網友稱寧夏海原縣交警查車罰款、動手打人,海原縣公安局堅稱“無中生有”;
廣東佛山一名司機遭執法者毆打,當地交通部門稱“絕對文明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