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謠

官謠

官謠就是來自官方發布的謠言。“官謠”的產生根源,莫過於是急於想撇清自身污點的某些單位或個人。由於官謠具有官方的性質,因此官謠的危害性比民謠大的多。

簡介

官謠官謠

從2011年開始,故宮發生一系列事件,將故宮推到了風口浪尖。這種系列事件被網友歸納為“故宮八重門”或“故宮十重門”。每打開一門,故宮官方都先做稍許的沉默,然後奮力闢謠,鄭重地、多角度地做出申明、解釋,可是這一來又催發了人民民眾的“窺私”欲。“不明真相”而有特別想明真相的廣大民眾並不理解,更不領情,因此吐出了更多的口水。哥窯門出現後,在有關故宮門的網語造詞上有所創新,針對故宮官方的各種說法,人們直接奉送了一個詞:“官謠。”此官謠者,官方謠言也。

歷史

作為謠諺意義的“民謠”這個詞產生得很早,南北朝時期就已出現,甚或更早,既有鄉村民謠,也有都市民謠。而“官謠”雖然並不是這段時間才出現的一個詞,但其歷史並不長,大體是在20世紀之交才出現的。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CCL)語料庫中沒有“官謠”一詞。

《雜文月刊(選刊版)》2008年第8期有過一篇文章《大躍進中的官謠和民謠》,其中對“官謠”有描述:

大躍進中有兩種歌謠,一種是代表官意的“官謠”。那時候,各省市縣、公社、生產隊都有編寫民歌的班子,全國集大成者當屬周揚郭沫若編輯出版的《紅旗歌謠》。這部歌謠堪稱“革命現實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光輝典範”,配合“大躍進”、“放衛星”的政治需要,打著民歌的幌子,說大話、謊話,牛皮吹上了天。比如:

“天上沒有玉皇,地上沒有龍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龍王,喝令三山五嶽開道:我來了!”
“公社糧食堆雲天,社員爬上當神仙,扯片白雲揩揩汗,湊上太陽吸袋煙。”
“一頭肥豬大又長,豬身橫跨太平洋,豬背可以降飛機,耳朵成了飛機場。”
“一個稻穗長又長,黃河上邊架橋樑,十輛汽車並排走,火車開來不晃蕩。”

像這樣吹牛皮、放大炮、荒誕不經的官謠,當時到處都是。它代表官意,是被“愚民化”了的民意、被強姦了的民意。

上面的“官謠”指的來自官方或為官方代言的謠諺,是體現官方意志的民謠或準民謠、偽民謠。

表現

常見的現象就是,某些地方官員利用自身掌控的官場資源,公開發布重大的虛假信息或嚴重歪曲事實的訊息,瞞上欺下,以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特點

官謠與民謠的發布特徵有很大不同。民謠的策劃者與發布者比較一致,一般來說是個人的行為,或個體合夥策劃發布。無權威性的發布,民眾多為半疑半信。官謠是某些政府機構有組織策劃的行為。有的是集體的意志;有的是個別官員的意圖,浮出來發布的不一定是決策者。即便是個別官員的意圖,也得利用他的領導地位綁架組織,通過政府機構以權威發布為名來實施。因此,有組織的官謠比自發性的民謠更具迷惑性,民眾往往會信以為真。

區別對待

官謠和民謠都是謠言,但從現實來看,民謠和官謠的待遇是不一樣的。民謠不僅要追查,而且有些地方的尺度完全是為我所欲,而官謠極少過問,任其發飈。“只準州官放火”,有失公允,難以服眾。

危害

民眾面對紛繁複雜的網路輿論、社會方方面面的傳言,都期待通過政府的權威發布來澄清事實真相。如果地方政府機構的人也發布謠言,不僅使地方官員顏面無存,失去民眾信賴,而且受到心理傷害的民眾,往往會轉移到對政府的不滿。

某些地方政府的官謠的傳播,往往又是通過其掌控的地方媒體來實施的。即便他們無法掌控的外地媒體,由於信賴政府的“權威發布”,也有可能上當。傳統媒體被稱為有權威、有公信力的主流媒體,這也是與網路媒體的一個很大的差異,但如果介入虛假信息的發布甚至官謠的傳播,則最後的一點優勢也將喪失貽盡,這無疑使面臨新媒體挑戰的傳統媒體陷入“雪上加霜”的困境。

相關事件

劉鐵男被實名舉報 能源局曾稱污衊

2013年8月8日,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劉鐵男被開除黨籍,並被行政開除,涉嫌犯罪問題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而2012年12月6日,羅昌平連發三條微博,實名舉報劉鐵男學歷、經濟等問題時,國家能源局回應稱,上述訊息“純屬污衊造謠”,稱:我們正在報案、報警,將採取正式的法律手段處理此事。

夜店歡迎局長光臨? 官方稱惡作劇

2013年5月22日,一條名為“項城一官員高調現身鄭州娛樂場所”的微博被瘋狂轉載。網上曝出“鄭州夜店打字幕歡迎項城田局長”,項城市相關部門回應稱,項城市田姓局長、副局長有六七位,但這些局長21日都沒有到鄭州出差。當地還回應稱,可能是一場惡作劇。
28日,當地稱經過調查,事件主角為項城市工商局副局長田洪志,當事人被免職。

視頻揭穿治超辦用拳“文明執法”

2013年3月20日,廣東佛山一貨車被治超執法車攔停,司機稱遭執法者毆打,但佛山交通部門打人者聲稱“絕對文明執法”。
在得知執法者打人場景被貨車上裝的視頻裝置錄下後,佛山治超辦才處理相關責任人並以“因調查不足匆忙回應,以至於事實存在出入”為由道歉。

官員現身不雅照 執法局否認是同事

2012年12月,有網民發帖稱,在兩年前撿到的一張記憶體卡里發現幾張不雅照。並稱照片中的男子是涪陵綜合執法局一吳姓公務員。涪陵綜合執法局隨後回復稱:照片中的男子並非涪陵區綜合執法局工作人員。

12月4日,事情出現逆轉:當地稱經調查核實,網際網路流傳不雅照片中的男性為涪陵區綜合執法局文化執法支隊幹部吳某,並對其立案調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