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益滿計觀

指本期利潤應包括所有由本期確認的業務活動引起的損益項目。

內容簡介

依照這一觀點,所有當期營業活動引起的收入、費用等項目,利得和損失,以及前期損益調整項目等均無一遺漏地納入利潤表。

我國利潤表將經營成果的形成與分配和二為一,故營業外項目、非常損益項目和前期損益調整項目均在一張利潤表中放映。我國的利潤表基本上採用了損益滿計觀。

“損益滿計觀”充分披露相關信息,能夠全面地反映企業經營的各個方面。“損益滿計觀”體現的是一種全面收益的思想。全面收益這一概念目前受到較多推崇,英、美等一些已開發國家的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和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均對全面收益或全部實現的利得和損失提出了新概念,並要求企業報告全面收益。全面收益日益得到人們的承認和推廣。

原因

1、與企業所處經濟環境的變化有著密切的關係。隨著經濟活動的日趨複雜化,企業的運作過程已突破了以往的單一的生產經營方式,伴隨著企業資產評估、債務重組、資產的出售與置換等活動的日益頻繁,企業的收益來源也呈現出多元化的模式。如果採用“本期營業觀”不將這些活動產生的利得納入收益的範圍,則不足以反映企業經營的全貌。

2、隨著市場經濟的日趨活躍,商品價值變化更加頻繁。在傳統的會計收益下,企業資產因市場價格發生變化而引起的未實現收益是不予確認的,在收益計算中,不考慮未實現增值,會導致以後出售資產所獲得的收益與相關成本進行了錯誤的配比使收益計算缺乏邏輯上的一致性,價值變動與收益報告期間完全分離,會損害信息的相關性和真實性。

3、隨著企業從事金融活動的日益普遍和金融業務的發展,如何進行衍生金融工具的確認和計量已成為會計界的一個重要問題。對於衍生金融工具來說,歷史成本已不能客觀、真實地反映其期末所代表的價值。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認為,公允價值對於衍生金融工具而言是惟一相關的計量屬性,因此,我們必須解決公允價值變動的確認和報告問題。而要解決這一問題,則有賴於全面受益概念的引入。

結論

從以上幾點可看出,採用“損益滿計觀”的觀點確認收益,將全面收益引入到財務報告的體系中,適應了經濟環境的變化對會計提出的新的要求,能夠充分披露新業務、新事項的出現對企業的影響,全面地反映企業各項活動所帶來的經濟成果,為信息使用者提供儘可能豐富的信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