榷

榷字屬於隺字族。在隺字族裡,隺字都是聲符兼義符。隺字族漢字都與“長頸”之義有關。榷的本義是“一種外形似鶴頸的城門吊橋”。

基本信息

釋義

榷què〈名〉 字從木從寉(hè)。“隺”本義為“長頸(鳥)”。“木”與“隺”聯合起來表示“一種像鶴頸那樣又細又長的可以抬起放下的獨木橋。”本義:活動獨木橋(獨木的一頭有支點,設在城門口,另一頭連線繩索。繩索的另一端由城門上面的值班士兵掌握)。

說明:榷不是常設的固定的獨木橋,而是像鶴頸那樣可以靈活升降起伏的活動獨木橋,設在城門口,由守城士兵掌控。很遺憾,這一點,古文獻沒有指出來。如果細長的獨木橋常年水平地橫架在溪溝的兩邊,它就沒有豎立起來的機會,那么它的名字“榷”中的“隺”的意義就體現不出來了。如果是常設木橋,沒有必要做成獨木的,應該做成寬木橋。“榷”是獨木橋這一事實,正反映出它比較輕巧,便於人力操控升降的特點。而由於要使用操控者的人力,要過“榷”的生意人只有耐心同操控者商量一個過橋費的數量。所以古人留下了“商榷”一詞,最初表示過橋稅費數額可以“討論”,後來推廣為一切問題的“討論”。“榷”有“稅”的含義,即來源於此。

部首筆畫

部首: 木

部外筆畫: 10

總筆畫: 14

五筆86: spwy

五筆98: spwy

倉頡: dobg

筆順編號: 12344532411121

四角號碼: 44915

鄭碼: fwni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69B7

基本解釋

宋體“榷”字 宋體“榷”字

què渡水的橫木。

專賣:榷貨。榷場(徵收專賣稅的交易場所)。榷稅(專賣業的稅)。

商討:商榷。

筆畫數:14;

部首:木

詳細解釋

名詞

(形聲。從木,寉(hè)聲。本義:獨木橋)

同本義〖single-plankbridge〗

榷,水榷橫木,所以渡者也。——《說文》。按:兩頭聚石,以木橫架之,故亦名石杠。”

榷,獨梁也。——《廣雅·釋室》

獨木之橋曰榷。——《初學記》

稅〖tax〗

其擅加雜榷,率一切宜停。——《文獻通考》

動詞

專營,專賣〖monopolize〗

初榷酒酤。——《漢書·武帝紀》

自以為國家興榷筦之利。——《漢書·車千秋傳》。註:“榷,謂專其利使入官也。”

又如:榷茶(由官方專賣茶葉,以獨占其利);榷貨(由官方專賣貨物而享專利);榷酤(由官方專利賣酒);榷鹽(由官方專賣食鹽)

徵收;徵稅〖levy(tax)〗。如:榷收(徵收);榷政(徵稅的事務);榷酒征茶(徵收酒茶稅。亦泛指苛捐雜稅);榷算(徵收算賦);榷稅(徵稅);榷課(國家專利稅)

商討,研究〖discuss〗。如:榷略(研討);榷揚(研討);榷論(商討辯論)

形容詞

通“確”。真實〖true;authentic〗

樂天知命,榷乎其不可拔也。——《玄儒先生婁壽碑》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古岳切《集韻》《韻會》《正韻》訖岳切,音覺。《說文》水上橫木,所以渡者也。《徐曰》此卽今之所謂水彴橋也。《前漢·武帝紀》初榷酒酤。《韋昭曰》以木渡水曰。《師古曰》步渡橋禁民酤釀,獨官開置,如道路設木為榷,獨取利也。《韻牋》榷酤是徵稅之法。《王莽傳》謂之辜㰌。《晉書·南蠻傳》謂之估較。義同。
又《正韻》居效切,音敎。義同。
又《集韻》克角切,音確。木名,枳也。有實如柚。

相關詞語

征榷 揚榷 鹽榷 稅榷 收榷 商榷
采榷 茶榷 大榷 酤榷 辜榷 關榷
官榷 管榷 海榷 監榷 禁榷 拘榷
酒榷 利榷 六榷務 榷筦 榷網 榷斂
榷鹽法 榷場局 榷沽 榷會 榷賦 榷場
榷易院 榷貨務 榷易 榷略 榷束 榷然
榷揚 榷礬 榷采 榷稅 榷酒征茶 榷馬
榷醋 榷舉 榷關 榷利 榷算 榷取

拼音是que的漢字

拼音是que的漢字共有23個,如下: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