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榷què〈名〉 字從木從寉(hè)。“隺”本義為“長頸(鳥)”。“木”與“隺”聯合起來表示“一種像鶴頸那樣又細又長的可以抬起放下的獨木橋。”本義:活動獨木橋(獨木的一頭有支點,設在城門口,另一頭連線繩索。繩索的另一端由城門上面的值班士兵掌握)。
說明:榷不是常設的固定的獨木橋,而是像鶴頸那樣可以靈活升降起伏的活動獨木橋,設在城門口,由守城士兵掌控。很遺憾,這一點,古文獻沒有指出來。如果細長的獨木橋常年水平地橫架在溪溝的兩邊,它就沒有豎立起來的機會,那么它的名字“榷”中的“隺”的意義就體現不出來了。如果是常設木橋,沒有必要做成獨木的,應該做成寬木橋。“榷”是獨木橋這一事實,正反映出它比較輕巧,便於人力操控升降的特點。而由於要使用操控者的人力,要過“榷”的生意人只有耐心同操控者商量一個過橋費的數量。所以古人留下了“商榷”一詞,最初表示過橋稅費數額可以“討論”,後來推廣為一切問題的“討論”。“榷”有“稅”的含義,即來源於此。
部首筆畫
部首: 木
部外筆畫: 10
總筆畫: 14
五筆86: spwy
五筆98: spwy
倉頡: dobg
筆順編號: 12344532411121
四角號碼: 44915
鄭碼: fwni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69B7
基本解釋
榷
què渡水的橫木。
專賣:榷貨。榷場(徵收專賣稅的交易場所)。榷稅(專賣業的稅)。
商討:商榷。
筆畫數:14;
部首:木
詳細解釋
名詞
(形聲。從木,寉(hè)聲。本義:獨木橋)
同本義〖single-plankbridge〗
榷,水榷橫木,所以渡者也。——《說文》。按:兩頭聚石,以木橫架之,故亦名石杠。”
榷,獨梁也。——《廣雅·釋室》
獨木之橋曰榷。——《初學記》
稅〖tax〗
其擅加雜榷,率一切宜停。——《文獻通考》
動詞
專營,專賣〖monopolize〗
初榷酒酤。——《漢書·武帝紀》
自以為國家興榷筦之利。——《漢書·車千秋傳》。註:“榷,謂專其利使入官也。”
又如:榷茶(由官方專賣茶葉,以獨占其利);榷貨(由官方專賣貨物而享專利);榷酤(由官方專利賣酒);榷鹽(由官方專賣食鹽)
徵收;徵稅〖levy(tax)〗。如:榷收(徵收);榷政(徵稅的事務);榷酒征茶(徵收酒茶稅。亦泛指苛捐雜稅);榷算(徵收算賦);榷稅(徵稅);榷課(國家專利稅)
商討,研究〖discuss〗。如:榷略(研討);榷揚(研討);榷論(商討辯論)
形容詞
通“確”。真實〖true;authentic〗
樂天知命,榷乎其不可拔也。——《玄儒先生婁壽碑》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古岳切《集韻》《韻會》《正韻》訖岳切,音覺。《說文》水上橫木,所以渡者也。《徐曰》此卽今之所謂水彴橋也。《前漢·武帝紀》初榷酒酤。《韋昭曰》以木渡水曰。《師古曰》步渡橋禁民酤釀,獨官開置,如道路設木為榷,獨取利也。《韻牋》榷酤是徵稅之法。《王莽傳》謂之辜㰌。《晉書·南蠻傳》謂之估較。義同。
又《正韻》居效切,音敎。義同。
又《集韻》克角切,音確。木名,枳也。有實如柚。
相關詞語
征榷 | 揚榷 | 鹽榷 | 稅榷 | 收榷 | 商榷 |
采榷 | 茶榷 | 大榷 | 酤榷 | 辜榷 | 關榷 |
官榷 | 管榷 | 海榷 | 監榷 | 禁榷 | 拘榷 |
酒榷 | 利榷 | 六榷務 | 榷筦 | 榷網 | 榷斂 |
榷鹽法 | 榷場局 | 榷沽 | 榷會 | 榷賦 | 榷場 |
榷易院 | 榷貨務 | 榷易 | 榷略 | 榷束 | 榷然 |
榷揚 | 榷礬 | 榷采 | 榷稅 | 榷酒征茶 | 榷馬 |
榷醋 | 榷舉 | 榷關 | 榷利 | 榷算 | 榷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