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春

揮春

揮春,也作春聯、門聯、福貼,粵語地區稱揮春,台語稱春仔,源於中國的宋朝,其起源可以分為三方面:宜春帖、桃符、延祥詩。是一種在新春和立春時使用的傳統裝飾物,把賀年的吉利字詞用漂亮的書法,寫在紙上而成,一般是貼在牆、門之上,在華人社會、朝鮮半島和越南,每逢過年人們都會貼春貼,以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其中寫成對聯的又叫春聯,但有些地區春聯也是各種春貼的統稱,而有些地區又把條狀、不成對的春貼稱為春條。日本把新年貼的稱為正月札,立春貼的稱為立春札或立春大吉札。朝鮮則有立春榜、立春書、立春貼等名稱,簡稱春榜、春貼、春帖等。傳統春貼是由人手以毛筆書寫,但現在亦有機器印製的春貼。春聯的種類較多,有街門對、屋門對等,春聯多有橫批。

基本信息

概述

新春期間,很多人家都有貼揮春的習俗.其實揮春的款式很多,總括來說都是一些吉利詞句,目的是祈求在新的一年有好運降臨。福字是最常見的一種揮春,單從字面解釋,福字是祈求一口田,因為以前的人認為安居樂業就是有福。

典故

揮春揮春

新年來臨之前在門上貼福字揮春的習俗,相傳起源於明代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年的元宵,他微服出遊,在一個市鎮上看見許多人正圍觀著一幅畫,畫上繪畫了一個抱著大西瓜的赤腳女人,意思是取笑淮西的婦女腳大。由於當朝的馬皇后是淮西人,朱元璋便十分惱怒,回宮後便馬上下命令派人到該鎮上調查,了解那幅畫是由何人所繪和圍觀的又是什麼人,以便在沒有參與繪畫或圍觀的人家的大門上貼個福字作為標記,好讓縣府可派人到沒有貼福字的地方捉人。於是後來人人便相信如果貼有福字揮春便可合家平安,以後每逢農曆除夕,便用紅紙寫上特大福字貼在門上,希望來年大吉大利,平平安安。
過了一段日子,適逢也是元宵,朱元璋在應天府(即今日南京)某街上賞花燈,看見其中一幅畫,畫了一個騎在馬上,懷裡抱著大西瓜的婦人,而且她也是赤著大腳,於是他勃然大怒,認為這又是用來譏諷馬皇后的,(古代只有富家小姐才纏足,因此細腳便是身份的象徵。)他認為畫家是諷刺馬皇后出身寒微,所以非教訓那個畫家不可,於是他吩咐侍從走到掛畫的那條街,在各戶門上都貼上一個倒轉的福字,作為標記,朱元璋回宮後,馬皇后見他面露不悅之色,便詢問侍從,她得知大禍是由她而起的,禁不住向皇帝求情,但朱元璋怨恨難消,她唯有暗中再派侍從在全應天府各家各戶的大門上依樣貼上倒轉的福字,使標記難分真假。翌日,朱元璋派侍從捉人時都被全府倒轉的福字弄得胡塗了,朱元璋知道馬皇后仁慈愛民,加上過了一夜,他的怒氣亦平息了,於是也不再追究。當全府居民一覺醒來,發現大門上的揮春都變了樣,便知道昨晚曾然有大事發生,不過大家卻能平安無事,因此都認為必定倒轉的福字所賜,自此之後,每逢過年時,便貼上一個倒轉福字以保平安了。
依據以上兩件事情,本來福字是可以有兩種貼法的,但如果細心一想,如果將福字倒轉貼,本來是會遭殃的,幸好的是皇后的仁慈,才救了眾人,因此福字應該堂堂正正的,福正便是有福,如果將福字倒轉來貼,便剛好相反的會惹禍,故此請勿把福字倒轉來貼。祝大家福星高照,福澤綿綿。

發展

鬥神鬥神

貼春聯的傳統由來已久,相傳與唐太宗李世民有關,據說每當李世民就寢時,就有一些鬼怪在他的皇宮外,朝他的房間扔石頭,更不時傳出怪聲,使得李世民不勝其煩,故與大臣商討對策,當時名將秦叔寶自告奮勇,願意在李世民寢宮門外把守,而另一位大將軍也願意相陪一起鎮守門外。
兩位大將軍身穿戎裝且手握兵器站在寢宮外,不知鬼怪們是否怯於兩位將軍的威武,整晚風平浪靜,李世民得以安睡,日間可以安心處理朝政,後來李世民命人把兩位大將軍繪成圖像,並把畫像貼於門外,此畫像就成了鬥神,這個習俗更漸漸流入民間。貼鬥神的習俗後來轉變成貼春聯,春聯講究工整、對偶、平仄、精巧,其中文字有描繪時代背景,或是抒發心中美好願望,是中國獨有的文學體裁。每逢到了春節,不論大城市或是農村,家家戶戶都會選寫一幅大紅春聯貼在門外,為家居添加不少節日喜慶氣氛。
隨時代改變,過往的春聯已變成時下的揮春,揮春多以四個字為主,其大意主要是語兆吉祥,因中國以農立國,故過往的揮春,大多與農業生產有關,例如五榖豐收、風調雨順或與健康有關,如身壯力健、龍精虎猛等。但有些看似吉祥的揮春,實在不應在春節這個大節日貼在家中,好像五福臨門,就不應在春節時貼,因為五福者《書經》上所記載的五福是: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其大意為第一福是長壽,第二福是富貴,第三福是身心康寧,第四福是好施恩德,第五福是得以善終。

區別

揮春和春聯最大的分別,是春聯一般都是成對的對聯,要講究對仗平仄。但是揮春可能只有一、兩個字,或是四字詞語。
揮春多是四字詞語,原因可能是中國詩歌,從古詩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開始就喜歡四字詞,又新年為好意頭,鍾意成雙成對的,同時四字詞語的揮春,不太大,又不太小,方便張貼。

文化習俗

中國人在農曆新年有很多吉祥的傳統習俗。年前在住宅張貼新年揮春,代表去舊迎新,迎來新的一年。揮春的款式有很多,除了寓意“福至臨門”的“”字揮春,還有各式各樣祈求新年好運降臨的大字揮春。
其實,貼揮春不一定要選在過年前。如選擇立春當天進行張貼揮春,更能寓意新年立運春發的吉祥意境。立春是一年內第一個節令,也是四季之首———春季的第一天,通常立春會在每年農曆正月後出現一次,而2009己丑牛年卻有兩個“立春”,分別在牛年的陰曆正月初十、陰曆的十二月廿一。如在這兩天貼上揮春,不但能使你去掉不好的霉氣,還可助你在立春轉運,增加一年的財運。
如想增加正財收入的朋友,可在家中西南方貼上如“八運當令”、“八面威風”、“八方財來”、“鴻運當頭”等大字揮春;如想增進人緣交際、招貴人相助的朋友,可在正東方貼上如“蜜運成功”、“長長久久”、“紫氣東來”、“大展宏圖”、“花開富貴”、“貴人盈門”等大字揮春;如想招偏財的朋友,可在正南方貼上如“橫財就手”、“六六大順”等大字揮春;如從事創作性行業如設計、文職等工作,想思維靈活,文如泉涌的朋友,可在東南方貼上如“天降貴人”、“一本萬利”、“文昌當令”等大字揮春;如今年可能犯官非,小人是非較多的朋友,可在西北方貼上“百無禁忌”等大字揮春,以此來化解不好的是非和官非。

相關報導

據馬來西亞《南洋商報》報導,馬來西亞柔佛州嘉應會館文化組主任彭厚花表示,揮春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藝術,早在公元964年時就在中國盛行,我們要把它發揚光大。
她2009年1月27日在該館舉行的新春揮春比賽揭封儀式上致歡迎詞,這項比賽邀請巴羅區州議員張雅安主持開幕,有150青少年參加,反應熱烈。
她說,據所知,中國第一幅春聯是“新年納餘慶,佳節賀長春”,到今天有1000多年歷史,揮春活動可說源遠流長,貼春聯,迎新年是華族習俗,更增添新春的歡樂氣氛。
她指方塊字具獨特的藝術造型,結構完美,希望每年通過揮春比賽,讓中華文化的熱度繼續保溫
此外,該會會務顧問羅保華致詞時指出,電腦時代,春聯可以通過電腦設計呈獻,不過沒有藝術生命,不能與手寫的書法藝術相提並論。
他相信通過揮春比賽,將增加節日的氣氛,鑾中舉行的3000人揮春比賽,說明華社對文化的熱愛支持。
巴羅區州議員張雅安致詞時表示,揮春文化正方興未艾,意義深長,不單團體,學校也應推動。
他讚揚柔佛州嘉應會館文化組舉辦揮春比賽,反應特別好,說明大家對中華文化的熱愛。
該館元老林福霖、謝錦麟、鄧鑫獻張雅安、張祥盛、謝美英等在儀式上受邀揮寫一個大字,結合起來就是“年年大吉、歲歲有餘”,為即將到來的新春帶來好彩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