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2010年就業最吃香的五大專業

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人才報告》預計:到2010年我國作為服務業的第三產業人才缺口預計達325萬人,將是擴大就業崗位最多的部門,現就預計的2010年就業吃香的民航類、藝術類、機械類、材料類、護理這幾類的專業或相關專業進行解析介紹:

民航運輸類——夢想的天空不遙遠
行業現狀
中國民航總局局長楊元元在全國民航工作會議上提出,到2020年我國民航將實現強國戰略目標。根據民航強國發展戰略目標,本世紀頭二十年,是我國民航發展的重要時期,而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舉辦,又是我國民航強國戰略目標啟動的關鍵時期。未來幾年內將有越來越多的國際旅客乘坐飛機進出中國的各大機場,航空運輸業務量將大幅度增加。
伴隨著我國民航事業的迅猛發展,我國民航人才的需求規模也開始同步擴大。目前國際民航平均人機比是100:1,而我國民航業平均人機比是 200:1,這意味著,僅以國際民航水平計算,未來20年我國至少需要民航類人才24萬人。統計資料顯示:到2007年年底,中國民航開闢的定期航班航線總數近1400條,民航服務區域內的人口數量占全國人口的61%,經濟活動量占全國的82%。中國民航已形成了國內四通八達、幹線與支線相結合和連線世界主要國家、地區的航空運輸網路。如此巨大的航運網絡,期待著網羅更多的專業技能人才。
就業遠景
從字面意思就能理解民航類專業培養的側重點,空中交通管理專業培養掌握民航空中交通管制技術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能從事民航空中交通管制領域工作的高級技術套用性專門人才;空中乘務專業側重精通國內外航空服務業務,能夠熟練掌握所學專業技能;有較高的英語水平、團結協調能力和靈活的應變能力的空乘、空勤人員。專業人才的培養促進了民航類專業的穩定快速發展。
美麗瀟灑的“空姐”“空哥”一直頭頂著令人羨慕的光環。從近年來的發展看,行業人才需求熱度不減。特別是隨著中國加入WTO、上海申辦世博會的成功,重組後的民航產業進入了第二次高速發展期,飛機量猛增。
就拿空乘服務專業來說,近年空乘隊伍大擴招,該專業畢業生更是吃香走紅,出現供不應求情況。航空公司在招聘的時候,對視力、身高、體形都有嚴格要求。此外,有責任心、守紀律以及認真、投入也是現在用人單位更加看中的。還需糾正的一個觀念是,“空姐”並不是吃青春飯的職業,它有很大的職業發展和晉升空間。畢業生入職後,經過數年的經驗積累,可以從內航線的普通艙晉升到頭等艙,再進入國際航線,從短途到長途……從職務角度看,也可以從乘務員入手,逐步晉升到乘務長、主任乘務長等。航空公司的錄用偏好大已經從“唯學歷”的觀念上轉變過來了。雖然本科學歷及以上的人才適應性強,但是穩定性較差,做不了多久就會跳槽。從穩定性上考慮,國內航空公司更青睞高職畢業生,他們更加適合現代化服務業的素質要求。
包含專業
民航運輸類專業屬於高職高專專業,其中涉及民航運輸、空中乘務、航空服務、航空特種車輛維修、空中交通管理、空中乘務、飛行技術、民航商務、航空通信技術、空中交通管理、飛行製造技術、航空機電設備維修、民航安全技術管理等專業。
開設院校
開設民航運輸類專業的院校有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民航管理幹部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以空中乘務專業為例,開設該專業的院校有中國民航飛行學院、上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內蒙古師範大學等。開設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的院校有中國民航大學、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等。

模特表演——美麗的“時尚人”

作為一種職業,模特的誕生始終與時尚密不可分,但在眾人眼中它又是生命力短暫的“青春飯”。特別是隨著模特行業的快速發展和從業人員的增多,模特的巔峰期也不斷縮短,甚至二十三四歲就瀕臨“退役”。走下T台又該如何選擇職業?面對這份隱憂,受高等教育的“本科模特”呈現出了優勢。近日,在北京服裝學院服裝表演的“本科模特”招生現場,記者發現不少已經頗有成績的專業、職業模特來報考,如第五屆中國職業模特大賽冠軍趙晨池就參加了本次報考。據她本人透露,在模特圈裡幹了這么多年深感成為一名高素質模特的迫切性,她說“如今做模特的越來越多,模特也市場越來越廣泛,由起初的時裝模特擴展到現今的商用模特、試衣模特、部件模特等等。但與此同時也就要求現今的模特們要緊跟時代的潮流不斷充實自己,以適應市場的發展”。基於這個原因她回到了她的母校——哈爾濱新絲路模特學校參加了每年兩期的模特聯考培訓班,想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以較低的分數進入高等學府從而進一步深造強化。據了解現今國內已有60多所高校開設了模特本科專業(服裝表演與形象設計),該專業以藝術類的方式錄取學生所以分數較低,一些成績不理想的考生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進入大學並且進入大學後選修第二學歷,著實為一些學生和家長解決了一大難題。

行業現狀

在考場的大門外,記者看到上百名形象靚麗的男孩女孩都在期待著走進模特的專業。其中大部分考生來自外地,還有一些學生的父母忐忑地等在一旁。“我喜歡錶演,喜歡展示自己,希望能走上T型台,成就自己的夢想……”一位來自哈爾濱身材高挑的女生宋佳很坦率地告訴記者,因為這個職業很時尚,而且有機會接觸影視圈,作為一個不願埋沒自己美麗的女孩,她也同樣懷著一個明星夢。不過,一位曾經做過兼職模特的考生小劉顯露出自己的擔心:“雖然我只有20歲,但每次在工作中都會看到不少十七八歲的新模特出場,不自覺地就會感到自己年齡已經偏大,壓力越來越大。”和小劉一樣,記者採訪的部分模特考生,幾乎都曾想過“模特到底能做多久”的問題。

職業模特 大學“充電”

據一家時尚機構對模特的心理調查分析顯示,正處於巔峰期的模特心理壓力主要來源於同行的競爭和再發展的趨向。另一項調查表明,我國每年能夠轉入影視圈的模特不到1%,25歲以上的模特約有30%轉做經紀人,少數名模自主創業,而大部分年齡偏大的模特在“退役”後都會離開這個行業。在報考表演專業的模特當中,記者注意到北京一家模特公司還特別帶來12名職業模特,其中有得過當地“十佳模特”大獎的,還有從國外回來的。據該公司一位負責人介紹,目前模特市場競爭比較激烈,而模特們的素質參差不齊,要與國際接軌,就需要培養更多高素質的模特。上大學,既符合市場對高素質模特的需要又開拓他們未來的就業空間,這才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職業模特來報考本科學歷。

就業遠景

在一個年齡段之內,模特職業與學業往往是矛盾的,一位現場考官告訴記者,如果先做模特,等到二十五六歲再考大學,考試能力和學習能力都已經下降。如果先上大學,畢業後再做模特,就會因年齡偏大而難以發展,而“本科模特”將探索這個問題的新出路。一位從河北省趕來考試的男生王海濤在考試後對記者說,他很嚮往模特的職業,但也擔心將來不能成名,所以選擇本科的模特專業,畢業後如果發現自己不適合做模特,也已經掌握了模特經紀人或是舞台編導等專業能力。

黑龍江大學校長衣俊卿表示,模特表演專業區別於文科或理科的專業,不但要培養設計、導演、策劃、舞美、市場行銷等等與模特行業相關的能力,更注重實踐的學習。所以學校與哈爾濱新絲路合作,制定比較靈活的“特編課程”,“每年他們向我們提供優秀的模特學員,我們也向他們開設了綠色視窗,每年面向他們招收一部分學員,接受我們四年的本科大學教育,從而更廣泛的增加了就業渠道。”

開設院校

北京服裝學院、北京舞蹈學院、中華女子學院、北京城市學院、東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天津工業大學、天津師範大學、天津科技大學、黑龍江大學、東北農業大學、哈爾濱師範大學、齊齊哈爾大學、東北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瀋陽師範大學、東北電力大學、大連工業大學、瀋陽航空工業學院、吉林藝術學院、東北大學大連藝術學院、山東體育學院、青島理工大學、青島大學、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山東藝術學院、河北科技大學、鄭州美術學院、鄭州輕工業學院、中原工學院、湖北美術學院、江漢大學、武漢科技學院、湖南師範大學、廣東海洋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州體育學院、華南農業大學、惠州學院、華南理工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南通大學、南京藝術學院、蘇州大學、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江南大學、浙江理工大學、溫州大學、閩江學院、廈門理工學院、西安工程大學、西安美術學院、內蒙古大學、江西科技師範學院、贛南師範學院、南昌航空大學、南昌大學、雲南藝術學院、四川師範大學、成都理工大學等。

機械類——含而不露的“就業大佬”
一提到機械類專業,大家就不免和工廠里滿身油污,手拿冰冷堅硬“鐵疙瘩”的工人聯想到一起,這樣一來,很多人就在機械類專業面前望而卻步了,轉而去擠一些爆熱的專業,直到三四年後看著機械類專業學生成為市場的“香餑餑”時才後悔不已。
行業現狀
有關專家介紹說,近年來我國大型工業逐漸在復甦,社會對於精通現代機械設計與管理人才的需求正逐漸增大,像北京交通大學機械與電子控制工程學院的就業率近幾年一直保持在90%以上,學生一次就業的結構和地域都非常好。今後一段時間內,機械類人才仍會有較大需求,具有開發能力的數控人才將成為各企業爭奪的目標,機械設計製造與加工專業人才近年供需比也很高。
就業遠景
機械類專業主要包括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業設計、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等。不少同學對該類專業的就業前景存在著誤解,認為該類專業的對口工作看起來不太“體面”。其實,他們都忽視了機械類專業所具備的廣度適應性,比如在設備維護、數控維修、環保設備設計等領域的套用。同時,機械類專業還涉及不少交叉學科,通過這些知識的積累,也為跨專業、跨行業就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該類專業要求同學們具備敏銳的感受力和獨特的創造力,富於想像力,並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
其實,機械類專業也並非全部都只是和硬梆梆的機器打交道,比如工業設計專業,就是一門和藝術相關的機械類專業。“什麼是工業設計?”有人認為,工業設計就是簡單的包裝。其實不然,工業設計是屬於對現代工業產品、產品結構、產業結構進行規劃設計、不斷創新的專業。它是科研技術成果轉化為產品,形成商品,符合需求,有益環保的核心過程,是技術創新和知識創新的著陸點,是產品、商品、用品、廢品相互轉化的系統方法。該專業就是培養具備工業設計的基礎理論、知識與套用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專業設計部門、科研單位從事工業產品造型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和教學、科研工作的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工業設計在一件產品的價值里占多大成分,不大容易量化,因為它是蘊含在裡邊的,是一個軟價值。國外有些類似的比方,如美國有這樣一個說法:企業里如果投資於技術設備更新帶來了效益的話,那工業設計帶來的效益是它的5倍。這樣說來,工業設計師的重要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
又比如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材料、機械、控制、計算機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工程技術專業,主要研究金屬材料、非金屬材料、超導材料、微電子材料及特殊功能材料的成型設備與工藝、成型過程的自動化與智慧型控制、質量檢測和可靠性評價等。隨著各種新材料在各行各業中的廣泛套用,加之我國新材料行業的產業結構調整與材料成型設備新技術的發展緊密相關,因此對既有材料科學知識,又能掌握材料成型設備設計和製造技術的高級科技人才的需求將有所增加。
而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是集機械工程、化學工程和控制工程等多學科於一體的交叉專業。強調以計算機套用為平台,使工藝、裝備和控制緊密結合,側重於閥門密封、低溫與製冷、壓力容器等過程裝備與控制成套技術的設計開發及套用。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的同學接受了正規的機電一體化訓練,具備機械設計、電子控制和管理等各方面知識,是企業和研究機關的搶手人才。
包含專業
機械類下面的專業包括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車輛工程、機械電子工程、汽車服務工程、製造自動化與測控技術微機電系統工程、製造工程、工業設計、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等。
開設院校
北京化工大學、河北工業大學、河北科技大學、四川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院校都開設機械類專業。以工業設計專業為例,開設的院校有上海交通大學、重慶大學、東南大學等;開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院校有武漢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

材料類——站在科技的高端
“十一五”期間,國家產業政策明顯向以新材料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領域傾斜,這對新材料產業發展無疑將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國內支柱產業及高技術產業發展對新材料的需求不斷擴大。在此背景下,研發此類新型材料的人才自然成為企業的注目焦點。
行業現狀
材料學是研究材料化學組成、組織結構、工藝、性質和使用性能之間相互關係的一門套用基礎學科,主要任務是為材料設計、製造、工藝最佳化和材料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學依據。
稀土工程專業為例,該專業培養稀土工程等方面的知識,能在稀土材料開發與套用、稀土冶金與分析、稀土採礦及礦物加工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管理與經營、工程設計、生產的高級專門人才。俗話說“物以稀為貴”,而稀土一般就是以氧化物狀態分離出來的,又很稀少,因而得名為稀土。我國稀土礦藏資源豐富,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產國,有“21世紀的新材料寶庫”之稱。稀土除在鋼鐵行業廣泛套用外,與高新技術產業關聯度密切,產品市場全球化特點突出,其後續產業鏈的發展空間也十分廣闊,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如開設這一專業的內蒙古科技大學、江西理工大學等利用優越的地理條件,使稀土專業得到快速發展,當然該專業歷屆畢業生均被相關企業“搶購”一空!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已將該專業定位為未來五年的十大熱門專業之一。
就業遠景
據了解,截至2006年年底,我國設有材料類專業的高校有420餘所,占本科學位學校的66%;“211工程”高校中設有與材料相關專業的有 80餘所,占總數的88%。由此可見,我國對材料人才的培養是比較重視的,人才的數量也應該是比較充足的。材料學專業涉及國民經濟發展的多個領域,因此人才市場對材料學人才的需求也是持續增加的。學生畢業後既可以在功能材料、納米材料、材料表面改性、結構材料、複合材料、生物醫學材料等領域繼續深造,也可以在相關高等學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從事教學、套用基礎研究和高技術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對外貿易等相應工作。
包含專業
材料類下面開設的專業很多,如冶金工程、金屬材料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複合材料與工程、生物功能材料、寶石與材料工藝學再生資源科學與技術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等都屬於這個範圍。
開設院校
天津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新疆大學等院校都開設材料類的專業。開設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專業的高校有四川大學、青島科技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開設冶金工程專業的高校有北京科技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山東大學等。

護理學——播種愛的天使
中國護士網上有人留言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不能知道我能做多少,在經歷過多次生離死別後我認識到,珍惜吧。我會堅持走下去,不管前方有多難。”一個有責任心和愛心的護士就是病人眼中的天使。
行業現狀
護理專業被教育部、衛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國家緊缺人才專業,予以重點扶持。世界衛生組織對各成員國衛生人才資源統計結果顯示,許多國家護理人才緊缺。在我國,護士的數量遠遠不夠,醫護比例嚴重失調。按照衛生部要求,我國醫院的醫生和護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醫生和護士的比例應是1:4。而目前全國1:0.61的醫護比例遠遠達不到衛生部的要求,與1:2.7的國際水平相差很大,與已開發國家1:8.5的比例相差更遠。根據衛生部的統計,到 2015年我國的護士數量將增加到232.3萬人,平均年淨增加11.5萬人,這為學習護理專業的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
就業遠景
隨著國際醫療市場對護理人員的需求激增,“護士荒”現象已日益突出地擺在各國醫學界面前。未來10年,美國、英國、加拿大、紐西蘭、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國家將急需200萬護理人才,國際人力資源公司已經把目光瞄準中國。世界性的護理人才資源的短缺,給我國護理人員創造了更多邁出國門、邁向國際市場就業的機會。業內專家介紹說,護理職業一直是國際上地位較高、薪水豐厚的職業之一。如護士在美國平均年薪達5萬美元,而美國缺護士30萬人。在澳洲,護士最容易找工作或獲得升遷,同時,只要擁有了澳洲註冊護士的資格,等於拿到了通向大英國協國家工作的“綠卡”。英、法、德等西方已開發國家對護士均有許多優惠的政策。因此,有深厚的專業知識、較高的綜合素質和流暢的國際交流語言的護士在國際上就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再者,隨著我國向老齡化社會轉變,將來從事老人醫學的人才將走俏,保健醫師、家庭護士也將成為熱門人才。我國近年來人口年齡結構呈現老齡化改變,家庭結構卻呈現出小型化趨勢。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疾病譜發生了改變,慢性病護理的需求量增加;人們在重視身心健康的同時,對疾病的預防和自我保健意識也不斷增強,社區醫療保健工作面臨著難得的機遇。
目前,國內很多大中城市的醫院都設有涉外門診,而一些合資醫院以及“洋”醫院更是如雨後春筍一般紮根北京、上海等地。所以,如果護理學人才在具備護理學、護理人際溝通、護理禮儀等專業知識外,還能具備一定的外語能力,那么就業選擇將更為寬廣,可以從事在華的涉外醫護服務、國際技術合作交流和資料傳遞等。
開設院校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暨南大學、中山醫科大學、蘇州大學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