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天山漢墓

揚州天山漢墓

揚州天山漢墓是指位於揚州城北45公里處高郵市天山境內的漢武帝之子劉胥的墓。

簡介

揚州天山漢墓揚州天山漢墓
位於揚州城北45公里處高郵市天山境內。天山原名神居山,高49-55米。全山玄武岩構成,是一處典型的火山溶岩地區,占地約70公頃。1979年5月起,以南京博物院為主,揚州博物館、高郵文管會、南京大學歷史系派員參加,配合開山採石,歷時兩年,對一、二號漢墓進行發掘。兩墓均屬大型岩坑豎穴、有斜坡墓道的“黃腸題湊”式木槨墓。早年均被盜,二號墓遭焚燒,一號墓結構基本保存完好。出土文物標本972件。據對文物標本的研究和測定,當為西漢中晚期廣陵王家族墓葬。出土的“黃腸題湊”式木槨,楠木結構,規模宏大。木材折合54556立方米。大部構件都有標明名稱與方位的漆書或鑿刻的“廣陵船官材板廣二尺”、“醫工”等字樣。出土隨葬品中的漆器、木雕(已炭化),製作精美,特別是漆榻和成套的浴具(盆、凳、勺、燈等)為漢代考古發現中所少見。天山漢墓發掘結束後,將全部構件遷至揚州市區東北郊象鼻橋以東高岡復原陳列,建立漢墓博物館。

相關

天山漢墓漢武帝之子劉胥的墓。劉胥曾受封廣陵,為第一代廣陵王。武帝對他一直防範,而武帝死後,他祈禱神靈,對昭帝、昌邑王、宣帝“祝詛”,事敗被迫自縊。天山漢墓可能是他的墳冢,原在高郵天山。天山,又名土山,神居山,海拔44米,周長6華里,1979年春,採石工人開山時發現了山中古墓葬,一號墓墓坑深18米,東西寬23米,南北長28米,墓道長60米,墓頂封土5米有餘,墓室填土約兩萬方。棺木南北長16.65米,東西寬14.28米,以珍貴楠木製成,折合木材545.56立方米,以結構複雜,規模龐大,穩重壯觀,構件比例協調嚴謹而為世人矚目。墓雖在高郵,但廣陵王當年的廣陵城就在蜀崗之上,至今保留夯土城牆,實際上如今安葬蜀崗是尊重歷史,也是讓這位王侯榮歸故里。

漢墓博物館氣勢磅礴,它建於山頂之上,巍峨雄偉,從多層台階下仰望,大有帝王陵寢之勢。拾級而上,兩旁的門闕、主展廳、東西廊房皆為漢式建築,門庭高敞,廊柱質樸,迭梁穿頭,線條簡潔、凝重、雄偉、古樸、粗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