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藥

採藥

採藥。這是最古老的端午節俗之一。採藥又為內丹學術語。所謂“采”就是“採取”,所謂“藥”一般是指在修煉時所發動的體內真氣。道教把這種“真氣”又稱作“元精”、“元炁”。所以,“採藥”實際上就是採取“元精”、“元炁”。當然,此處所謂“采”只是一種形容,這並不意味著拿一個什麼工具把“元精”、“元炁”刮下來或者撈走,而是以意念來引導,使之歸於丹田本穴。

(圖)採藥採藥

由來

《夏小正》載:“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歲時廣記》卷二十二“采雜藥”引《荊楚歲時記》佚文:“五月五日,競采雜藥,可治百病。”後魏《齊民要術·雜記》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記載,亦是製藥用。後來有不少地區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蘇於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製作中藥蟾酥;杭州人還給小孩子吃蛤蟆,說是可以消火清涼、夏無瘡癤。還有在五日於蛤蟆口中塞墨錠,懸掛起來晾乾,即成蛤蟆錠,塗於膿瘡上可使消散。這種捉蛤蟆製藥之俗,源於漢代“蟾蜍辟兵”之傳說。又如湖北監利於端午“采百草”,亦採藥草之俗。採藥是因端午前後草藥莖葉成熟,藥性好,才於此日形成此俗。

簡介

(圖)採藥採藥

“採藥”有“采小藥”與“采大藥”的分別。所謂“采小藥”是在煉精化氣過程中完成的,而“采大藥”則是在鍊氣化神過程中完成的。當元精受煉而發動真氣,這時就以意念稍加引導,這種引導就是“采小藥”。當真氣受煉而涌動,再以意念引領而過關,這就是“采大藥”。採藥必須注意兩個關鍵:首先是知時。“一陽來復”,便是採藥的時機。所謂“一陽來復”是以《周易》的復卦符號來表示藥產的狀態,復卦六爻,五陰爻在上,一陽爻在下,表示陽氣初生,就一日來講,這指的是半夜子時。不過,應該明白的是,這個“子時”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時間刻度,而是煉丹過程中的一種內在感受,因此這又稱作“活子時”。其次,“採藥”還必須掌握火候。什麼是適宜的火候,向來是師徒口頭傳授秘訣,故而內丹修煉,如果沒有名師指點,那是不能真正煉成的。 

祛邪風俗

(圖)採藥採藥

在端午設定種種可驅邪的花草,來源亦久。最早的如掛艾草於門,《荊楚歲時記》 :“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這是由於艾為重要的藥用植物,又可制艾絨治病,灸穴,又可驅蟲。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此時正值艾生長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們也就爭相采艾了。除采艾扎作人外,也將艾扎作虎形,稱為艾虎,《荊楚歲時記》注文云:“以艾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取戴之。”同時也在門上掛蒲束及葛蒲削的蒲劍,蒲束扎的蒲龍。《帝京歲時紀勝》:“(端午)插蒲龍艾虎。”《清嘉錄》卷五:“戴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桃梗是辟邪之吉物,蒜頭被認為是象徵武器銅錘,與蒲劍、蓬鞭相配,以趕卻鬼祟。另外還焚燒艾蒿等以驅趕蚊蠅。在湖南、浙江等地則采葛藤掛於門相上,傳說葛藤是鎖鬼的鐵鏈子,可驅鬼辟邪。

與採藥、采艾蒲等相聯繫的有蹋百草、鬥百草等遊戲,是古人往野外遊藝之遺俗。後來發展成為插花等裝飾藝術。

參考資料 

[1] 道教 http://daojiao.confucianism.com.cn/Show.asp?id=2250

[2] http://www.cctv.com/folklore/special/C12455/20040621/101174.s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