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瑤婚俗

排瑤婚俗,流傳於廣東省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南是全國乃至世界唯一的排瑤聚居地,是一塊充滿神奇色彩的瑤族聚居。

概要

排瑤的婚俗很有情趣。自古以來,他們實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嚴格限制血緣婚,同房姓宗族之間不準通婚,即使是異姓,舅姑姨表之間也不能結合,一定要過了3代之後才能通婚。
?? 瑤胞談婚的主要方式是“謳莎瑤”(即唱歌戀情),通過“對歌”自由選擇自己的心上人。唱歌談婚,有的在節日對歌時進行,有的在山上勞動時隔山對歌,最盛行的是晚上到女方家窗前對歌。瑤家少女長到18歲左右,晚上即有男青年上門唱歌,有時是一個男青年單獨邀姑娘唱,有時幾個男青年同時輪唱。姑娘如果對唱歌的男子有情意,即和他對唱;如果無意,她即默不作聲地從視窗傳出火把。其意除表示謝絕求愛之外,善良的姑娘還希望這位小伙子不要氣餒,拿這火把照路,去別處覓姑娘談情求愛。在眾多求婚者中,如果有一個青年被姑娘選上,其他青年不僅不會嫉妒,而且還衷心祝賀他唱歌求愛得到愛情。
唱歌談婚成功後,雙方會互送信物,一般是姑娘送小伙子繡花錦袋或紅頭巾,小伙子回送姑娘銀耳環、銀簪、銀手鐲等飾物。然後,男方即請媒人去女家說合,父母一般都會同意女兒的選擇。徵得女方家同意後,男方即帶著雞、豬肉、豆腐、米酒、鹽巴、茶葉等禮品到女方家行“定婚禮”,俗稱“送鹽包”,商定結婚的日子。男方準備物資辦婚事,女方籌備“嫁妝”。

相關介紹

男方的聘禮,以“嫁肉”為主,每個“嫁肉”3至6斤豬肉,視女方內親多少而定。此外還有象徵性的紅包、酒、雞等,女方不強求,一般情況下,有幾百元就可以解決聘禮用項。
過去,女方嫁妝主要是刺繡“嫁衣”和木柴。女方需砍幾十擔木柴作嫁妝,表示新娘是勤勞儉樸之人。此外,還有棉被、水桶、臉盆、柴刀、鋤頭、太陽傘(富裕者還有少量的田地山林)等嫁妝,嫁女如搬家,貼錢嫁女。改革開放後,瑤胞的生活改善了,許多人購置了電視機、洗衣機等電器做嫁妝。
排瑤的婚禮中,有一種“炒黃豆”的奇特習俗。在姑娘出嫁的前一天晚上,將要做新郎的小伙子身著盛裝,與伴郎一起去新娘家,探望新娘。吃過新娘的“炒黃豆”後,新郎和伴郎便立即離開。新娘則請來相好的姐妹和對過歌、談過戀愛的男朋友,親自炒黃豆,煮花生,泡濃茶,熱情款待。大家邊吃喝邊唱歌,互相祝福,直到天亮才分別。
新娘的出嫁喜宴要由舅父主持。喜宴結束,即出嫁。由嫂子給新娘梳妝打扮。請先生公(師公)念過瑤經後,新娘倒穿鞋出廳堂(意為雖然出嫁了,但心裡仍然向著娘家),向祖先、爺爺、奶奶、父母等行禮哭別,送嫁舅和姐妹親嫂等,即一邊勸慰,一邊把新娘送出家門,擎起太陽傘上路。
送嫁路上,每逢過溪過橋,新娘乘機撒嬌刁難新郎,站在橋頭或溪邊不走。這時,新郎便知趣地背起新娘上路,大家則以此取笑逗樂。
送嫁隊伍到了男方瑤寨路口,新郎家派出的歌手已準備好米酒把路攔住,舉行迎親對歌儀式。雙方每唱一首歌要喝一碗酒,互相表示敬意,大約要唱半個小時才接親進寨。
新娘到了新郎家門口,由先生公念瑤經,舉行驅邪和祈福儀式,才被接進洞房。在婚宴上,主人和客人邊吃喝邊對歌,祝福和讚美新郎新娘。喜宴間,新娘端一盆熱水,由家婆領著去給男方親友們洗手,介紹認識,親友們給紅包表示見面禮。喜宴要鬧幾個鐘頭才告結束。
排瑤實行從夫居,從父姓的制度,即使過繼的兒子或入贅的女婿也要改從父姓。排瑤家庭,丈夫是家長,主持經濟收支和社交活動,但不專權,有事多與妻子商量。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同甘共苦,離婚現象很少。過去,排瑤人的離婚手續十分簡單,如感情不和,經親友和瑤老勸說無效,即可離婚。各自找來本家的叔伯兄弟和瑤老作證,並帶一竹筒酒到寨路上,背對背喝完酒,瑤老將竹簡砍開兩片,夫妻各持一片背道而別,便算是離婚生效。離婚再嫁不受歧視,但再嫁時婚禮比閨女出嫁稍微簡單。建國後,瑤民結婚離婚都自覺到政府有關部門去辦理手續,但其獨特的婚戀風俗至今仍然保留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