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回到銳詞報](/img/9/37f/nBnauM3X4gDO5ATO1UTN4MTMwMTM4YDN2UTNwADMwAzMxAzL1UzL2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他們求知若渴,他們勤奮用功,他們孜孜不倦地活著,從不虛度時光,即使在等捷運,即使在捷運里站得左晃右歪,即使在換乘大軍里蝸行,他們都不浪費一分一秒地發重要簡訊打業務電話看英文電影讀當天報紙聽最新歌曲玩酷睿遊戲打瞌睡養神,他們——就是捷運孜孜族。
分類
捷運里以沉思與聽音樂的居多,另外大部分網友表示在乘坐捷運時,手機上網與遊戲機也是他們的不二選擇。重點就是不要閒著,抓住大好時光做點有用有益的事。無聊報紙主力軍
![聚精會神報紙族](/img/7/5f2/nBnauM3XwQzN3QzM2kjN2MTMwMTMxgzN0cTMxADMwAzMxAzL5YzL0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短途熱衷靜思放鬆
“我坐捷運時間不長,15分鐘的時間會想想今天要做的事。”網友“STERG”覺得,在捷運中靜思一下,有利於整理思路。持這一想法的網友不在少數,他們認為如果乘坐捷運時間不長,就不會選擇其他休閒方式,靜靜沉思,等待列車到站。正在讀高三的葉同學說:“作為即將高考的學子,升學壓力不言而喻,坐捷運是身體與大腦放鬆的最好時刻。”長途偏愛音樂上網
一名正在聽音樂的乘客說,他是上班族,買i-touch就是為了坐車的時候消磨時間。記者看見,在上海公車和捷運上很多人都手持一部i-touch或mp3,其中大部分是年輕的上班族。一名乘客說:“我住在莘莊,上班在張江,每天上下班坐捷運和公車的時間加起來超過2個小時,聽音樂就會覺得時間過得快一些。”對於在上海“打拚”的年輕人來說,能買得起的房子多在較偏遠的地方,而上班又在市區,有網友說:“我每天上下班都要橫跨一次上海,這么長的時間要找事做。”忘情遊戲“打機族”
![忘情忘我遊戲族](/img/5/212/nBnauM3XycTM1ITOwAzN2MTMwMTMxgzN0cTMxADMwAzMxAzLwczLz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把玩手機時尚族
走訪廣州捷運發現,捷運里看報者居多,讀書者寥寥,用手機閱讀電子書成為時尚。兩個小時內,記者先後看到五六十人或看手機報,或讀電子書,或通過無線網路瀏覽網頁,讀者基本上是城市白領和青年學生。兩個小時內,記者在車廂里、站台上總計看到40多人在讀報。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手機閱讀成為不少年輕人的新選擇。在廣州一家廣告公司工作的徐浩華說,“本來上班就要背很多材料,再隨身帶本書太費勁。現在手機螢幕這么大,功能也很全,把電子書放在裡面,隨時都可以拿出來讀,多方便!”他告訴記者,當前流行的幾本網路小說,他都是坐捷運時用手機看完的。採訪中,記者發現,不少年輕人都訂製了手機報,有的還開通了GPRS功能,在捷運中用手機上網閱讀,既打發了時間,又能隨時掌握新鮮資訊。求知若渴讀書族
30多歲的於昌莉上車坐下後,攤開一本《故事會》雜誌讀起來。她告訴記者,自己家住番禺市橋,在長壽路做玉器生意,每天要坐兩趟捷運,每趟都在45分鐘左右,“每天忙著做生意,沒時間讀書。正好坐捷運時間長,可以利用起來。”令人敬佩工作族
“小王,你就這樣對客戶說,肯定能搞定,處理事情一定要圓滑,失去了這個客戶很難再找到這么合拍的,重新花時間磨合得多大成本啊……”經理一樣的人在打電話教育下屬,還有人在看財務報表,衣衫隨意的IT男捧著Perl入門教程忘我閱讀。閉目養神瞌睡族
早班捷運和夜間捷運里經常看到有人在打瞌睡,偶爾響起呼嚕聲大家也都能相互體諒。益處
![捷運文明史](/img/6/da3/nBnauM3X2gDM1ETM2AzN2MTMwMTMxgzN0cTMxADMwAzMxAzLwczLx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那一天,所有人安靜看報的場景,一瞬間在我眼中幾乎成為北京“捷運文明史”上的一次“轉折”。上周我去天津出差,先從北大走到五道口,坐城鐵到西直門,再坐開往北京站方向的2號環線。與平時一樣,我拿著《新京報》,度過捷運里的時光。
雖然是早上擁擠的時間,乘客卻沒那么多,難得可以放鬆閱讀文字。忽然間我發現,周圍一半以上的乘客跟我一樣在專心看報紙。在20多分鐘左右的時間裡,至少我周圍的人始終保持沉默,空間處於安靜。我一口氣讀完報紙,感到了生活的樂趣。
這是不尋常的現象,令我吃驚,並讓我再次思考北京和北京人。
其實,北京市民在捷運里看報紙或看書並不是新鮮事。我每一次坐捷運時或多或少接觸過看報的乘客,只不過旁邊乘客的“表現”五花八門而已——有聊天的、吵架的、鬱悶的、睡覺的、吃喝的、沉默的……看報的人並沒有那么突出。而那一天,所有人安靜看報的場景,一瞬間在我眼中幾乎成為北京“捷運文明史”上的一次“轉折”。
最近,乘坐捷運的市民不斷增加,尖峰時間實在令人頭疼。排隊、等待、擁擠、臭味兒、大聲……捷運已變成“人海”,而捷運對所有承受了巨大生活壓力和希望降低生活成本的市民來說,又是那么不可或缺。因此,“如何度過捷運時間”就變成一個重要的課題。
請大家冷靜想一想:捷運是公共運輸,捷運也是個公共場所,它應該是有序、理智、和睦的。凡是牽涉到“公共”兩個字的事物都要被公眾的認同與關懷所支撐。捷運既是“公共”的代名詞,也是衡量城市文明的象徵。在這個意義上,在捷運里看報紙的乘客,即“看報族”的存在無疑值得歡迎。據我所知,與我剛來北京的2003年相比,“看報族”明顯增加了。捷運站旁邊的報紙亭以及捷運里的報紙銷售處對城市市民來說越來越不可或缺,那些賣報的叔叔阿姨對城市文明進步的貢獻功不可沒。
![捷運報攤](/img/9/c02/nBnauM3X4gTN4EzN4AzN2MTMwMTMxgzN0cTMxADMwAzMxAzLwczL4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一個國家的文明水平首先要看它的社會秩序和國民素質。如果國民能夠主動認同社會的穩定,並為此自律,必然就產生良性的秩序。無序永遠與和諧背道而馳。所謂“和諧社會”也絕不能光靠強制性的公共政策來建立,它需要全體市民的積極而耐心的參與,實際上是一種“潛移默化”。
北京捷運(包括城鐵)正處於過渡期。在原有北京捷運1號線、北京捷運2號線、北京捷運13號線、北京捷運八通線的基礎上增加了北京捷運5號線、北京捷運10號線、北京捷運奧運專線、北京捷運機場線、北京捷運4號線、北京捷運亦莊線、北京捷運15號線、北京捷運昌平線、北京捷運房山線。那時候,北京交通會迎來何種局面?北京市民的生活取得怎樣的便利?我現在就認真構想,默默期待著。
“看報族”的增加很有可能成為北京走進市民社會的開端或切入口。倘若在日益成熟的捷運里,大家沉默而愉快地看報紙,而不隨便大聲說話和吃東西,不就是一種精神文明的進步嗎?它既可以提高市民的知識水平,也可以維護公共秩序,還能促進媒體的市場化和大眾化。這難道不是一種現代化、改革開放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嗎?
翻報紙是一种放松,看報紙是一種樂趣,讀報紙是一種文明。讓我們一起在捷運里,度過放鬆的時光,享受生活的樂趣,推進精神的文明。在捷運里看報紙是一件大事。
豐富多彩的捷運休閒的確給了人別樣的時光享受。
弊端
1.容易坐過站
![不文明的占位報紙](/img/c/7ad/nBnauM3XxMzM2gjNxEzN2MTMwMTMxgzN0cTMxADMwAzMxAzLxczL0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