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
他於1950年和1951年導演的《希望之路》和《自衛城市》先後在西柏林國際電影節和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獎,使他成為世界矚目的新現實主義電影導演。此後,他的多部影片在國際上獲獎,如《司機》在聖塞瓦斯蒂安國際電影節上獲獎 ,《義大利式離婚》和《女士們先生們》在坎城國際電影節上獲獎,《塞拉菲諾》在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上獲獎。他的其他重要影片還有《在法律的名義下》、《嫉妒》、《該詛咒的混亂》、《被誘騙被遺棄的女人》、《不道德的人》和《阿爾弗萊托,阿爾弗萊托》等。
職業生涯
1914年9月14日生於利古里亞的哥倫布。1974年12月5日卒於羅馬。畢業於羅馬電影實驗中心。他執導的第一部故事片是《證人》(1946),其後,他拍攝了批判社會影片《墮落的青年》(1948)、《在法律的名義下》(1949)、《希望之路》(1950,1951年在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獲獎)和《自衛城市》(1951,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獲獎)。這些作品大獲成功使他成為新現實主義電影的最主要的大師之一。這幾部影片內容觸及到義大利社會最棘手的黑手黨和失業等問題。捷爾米以滿懷激情和悲憤的筆法揭示了尖銳的社會矛盾。新現實主義電影衰落時期,捷爾米拍攝了一些商業片,如《來自塔卡.代里.魯泡的強盜》(1952)、《總統夫人》(1952)、《嫉妒》(1953)等。捷爾米在一些影片裡還自己扮演了角色,顯露了他在表演方面的出色才能,如描寫工人生活的《司機》(1956,在聖塞瓦斯蒂安國際電影節獲獎)、《無骨氣的男人》(1958)和反法西斯影片《該詛咒的混亂》(1959)。60年代,為了使自己的作品在風格和題材上有所革新,捷米爾改變了自己的導演手法。西西里島的題材是他注意的中心。這時期使他發生興趣的不是社會經濟而是社會心理問題。他以悲喜劇樣式從幾個不同角度對義大利的婚姻和戀愛問題作了諷刺性抨擊,如影片《義大利式的離婚》(1961,1962年在坎城國際電影節獲獎)《被誘騙被遺棄的女人》(1964)、《女士們和先生們》(1966,在坎城國際電影節獲獎)《不道德的人》(1967)《塞拉菲諾》(1968,1969年在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獲獎)《栗子,香甜可口》(1970)、《阿爾弗萊托,阿爾弗萊托》(1972)。捷爾米參加了他執導的所有影片的劇本編寫工作。他在其他導演拍攝的影片裡飾演了一些角色。1974年在他拍攝故事片《我的朋友們》的中途去世,1975年由導演M.莫尼塞利最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