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271.38畝(其中:田766.08畝,地1505.31畝),人均耕地0.67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馬鈴薯等作物;擁有林地178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73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4畝,主要種植花椒、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065畝,其中養殖面積0.50畝;草地1734.60畝;荒山荒地12638.27畝,其它面積4105.70畝。有煤炭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173戶通自來水,有653戶飲因用井水,有792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1029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12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7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56戶;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進村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22公里,無集貿市場。全村共擁有汽車4輛,拖拉機1輛,機車11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180畝,有效灌溉率為51.95%,其中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18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5畝。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586戶;裝有太陽能農戶90戶;建有小水窖198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21戶。全村有4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有9個自然村已通路;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9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3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781戶居住土木結構住房,沒有居住於其他結構住房的農戶。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32.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96萬元;畜牧業收入206.8萬元;漁業收入0.20萬元;林業收入11.5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32.00萬元;工資性收入81.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69.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81.2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138人,在省內務工827人,到省外務工311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畜牧業,主要銷售往巧家縣內。2010年種植業、畜牧業主產也全村銷售總收入402.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73%。該村發展烤菸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蠶桑、經濟林果和花椒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1029戶,共有鄉村人口3556人,其中男性2010人,女性1546人。其中農業人口3556人,勞動力1759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布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3353人,布依族83人,苗族98人,彝族22人,其他民族113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614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376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170人。全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4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4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4所,校舍建築面積5278平方米,擁有教師11人,在校學生661人,距離中寨鄉中學4公里;整個行政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61人,其中小學生410人,中學生251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3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887.59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55.86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有固定資產12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政務和財務。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總支部1個,下設5個黨支部,共有黨員80人,其中少數民族黨員8人。黨員總數中男黨員69人、女黨員11人。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冷家灣、馬井子、良子等28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12人。
人文地理
拖租村地處中寨鄉政府北部,有鄉村人口3556人,村內有苗族98人、彝族22人、布依族83人,各民族間相互往來,和睦相處。村委會所在地海拔為1916米,比較適宜種植玉米、小麥和烤菸等作物。
新農村建設
2010年以來,為了確保我村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成立由鄉黨委書記任組長的新農村建設領導組,並派駐駐村工作組具體負責各項工作的指導和監督,村兩委成立了新農村建設領導組和項目監督組,切實履行職責,竭力當好“四員”,有力推進各項工作。一是宣傳先行,層層發動,當好“宣傳員”;二是典型引路,示範帶動,當好“教練員”;三是政府引導,民眾自主,當好“指導員”;四是政策支持,幹部幫扶,當好“服務員”。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民眾生產生活條件較差;文化教育、人口衛生、基層組織建設、農田水利和交通等基礎設施薄弱。
該村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堅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深入貫徹落實科技興村戰略,按科技含量高,示範帶動強,容易推廣,講求實效的原則;並以市場為導向,資源為依託,科技為動力,建立一支產前、產中、產後一條龍服務的管理隊伍,做到下接科技單位、上連行銷市場;以科技示範樣板為切入點,在各級政府的指導下,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申報力度,積極爭取各項扶持資金,大力加強基層組織、文化衛生、農田水利和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並以烤菸、蠶桑、核桃、花椒和生豬養殖為經濟發展重點,全面推進我村社會經濟又快又好發展。在“十二五”第一年,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0年的1569.1元增加到189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