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民族習俗

拉祜族民族習俗

主要分布在雲南圖庫省南部的瀾滄、孟連、雙江、勐海、西盟等縣。“拉祜”一詞是這個民族語言中的一個辭彙,“拉”為虎,“祜”為將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歷史上拉祜族被稱做“獵虎的民族”。每逢節日或過年,家家都要賧佛和敬祖。在各種祭祀,屆時要洗澡、換衣,在專人指揮的“三鳴炮”儀式獻祭品後把祭品分到各戶,以保證各家各戶都能得到“福分”。拉祜族中的苦聰人在狩獵時,習慣將獵獲的獸頭獎給第一槍射中者,前腿獎給發現獵物的人,剩下的肉,人均一份。若有客至,都要敬酒獻茶。獻茶時,一般第一碗主人喝,第二碗敬客人,以表示真誠,茶水中無毒,讓客人放心。男女客人,即使是夫婦,借宿時也不能同住一室。

拉祜族民族習俗

建築風格

居住雙斜面木樓房,與漢、彝族雜居或毗鄰地區,通常住漢式土牆平房,以茅草或木板蓋頂
飲食習俗
稻米為主食,次為玉米、豆類、蕎麥等,一日三餐,舂米現煮。蔬菜有蘿蔔、芋頭和酸筍,喜食辣椒、魚和野獸肉,尤其愛吃老虎肉。喝山泉水,男女皆喜吸草煙、吃煮茶,尤嗜飲酒。“剁生肉”是待客最好的菜餚。
服飾
男子穿無領右開襟上衣、褲管寬大的長褲,包黑頭巾。婦女穿開岔很高的長袍,裹長頭巾,末端垂及腰際。同漢、傣族雜居的地方,也喜穿漢、傣式服裝。

宗教信仰

舊時信奉多神和崇拜祖先,普遍信奉“厄霞”,大乘佛教也相當流行,少數還信天主教和基督新教。
婚戀習俗
為一夫一妻的父系小家庭制,不與他族通婚,青年男女戀愛自由包辦婚姻較少,婚後男子長住女家,血緣關係按母系計算。早年有“偷婚”、“轉房”習俗。

喪葬習俗

行土葬和傳統火葬。

歷史文化

其祖先淵於甘、青地區的古氐羌人,後部分支系向南遷徙,進入今雲南境內。其先民唐代史籍稱“鍋銼彎”,自金沙江南岸地帶分東西兩路繼續南遷。先後受唐宋時南詔、大理國以及元明清歷代封建中央王朝及傣族封建領主統治。傳統舞蹈有蘆笙舞,樣式多達三、四十種。樂器有蘆笙、三弦等。詩歌中“陀普科”(謎語)為民眾喜聞樂見。傳統節日主要有火把節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