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拉沙熱病毒(LASV)是一種屬於沙粒病毒科沙粒病毒屬的單鏈RNA病毒。由其導致的拉沙病毒性出血熱是發生在西非的一種病程1-4周的急性疾病,雖然首次於1950年代描述,但是直到1969年才確定是引起該病的病毒。已知拉沙熱在幾內亞(科納克里)、賴比瑞亞、獅子山和奈及利亞部分地區流行,在其它西非國家也可能存在。因其首例病人於1969年1月在奈及利亞的拉沙鎮發現而得名,由Buckley等於1969年首次從患此病的醫院護士體內分離到。
生物學特徵
基本結構
拉沙熱病毒是沙粒病毒科沙粒病毒屬成員。病毒顆粒從圓形到多形,有囊膜,病毒包膜表面有“T”型突起,長度7-10nm,由病毒糖蛋白組成。病毒基因組RNA以環狀核衣殼的形式存在於病毒粒子中,長度在400nm-1300nm之間。病毒粒子內部通常含有電子緻密顆粒,在電鏡下呈沙粒狀紅色,沙粒病毒就是因此而得名的,其電子緻密顆粒是宿主的核糖體組分。
基因組
病毒核酸為兩個節段的負鏈RNA,大節段稱為LRNA,長度7200kb,分子量約2.2-2.8×106d,小節段稱為SRNA,長度3400bp,分子量約1.1×106d。L和SRNA節段3’端有17/19核苷酸是相同的,並且與基因組5’端的序列呈反向互補,病毒基因組RNA末端的這部分保守序列,可能是病毒RNA依賴性RNA聚合酶識別和結合位點。病毒RNA的複製起點可能就在單獨由L或SRNA兩末端產生的分子內雙鏈(intramolecularduplex)中,或者在L和SRNA末端之間相互退火形成的分子間雙鏈(intermolecularduplex)中。
流行病學
動物宿主
拉沙熱是一種人畜共患疾病,即人通過接觸受感染的動物引起感染。拉沙病毒的動物宿主是Mastomys鼠屬的一種齧齒動物,普遍稱為“多乳鼠”。感染拉沙病毒的Mastomys鼠並不發病,但它們可將病毒排放到其排泄物(尿和糞便)中。
傳播途徑
拉沙病毒最初的傳播是從宿主到人,可以通過避免接觸哺乳動物類齧齒動物預防。人類通常通過暴露於受感染的Mastomys鼠的排泄物感染拉沙病毒。通過直接接觸拉沙熱患者的血液、尿、糞便或其它身體分泌物,直接暴露(接觸排泄物)和拉沙病毒還可在人之間傳播。
拉沙熱也能夠通過人-人接觸傳播。這種傳播方式表現為:當某個人接觸了感染者的血液、組織、分泌物或排泄物時。病毒不可能通過偶然接觸(包括:無血液的皮膚-皮膚接觸)傳播。在村莊或醫療機構中,人-人的傳播是很常見的。在醫療機構的傳播模式中,病毒可以通過污染的醫療器具,諸如:重複使用的針具(稱為醫院內感染)傳播。
已有報導通過性傳播拉沙病毒。
尚無流行病學證據支持人之間通過空氣傳播。
易感人群
拉沙熱發生在所有年齡組的男女中間。高危人員是生活在農村地區的人,那裡通常可發現Mastomys鼠,尤其是衛生設施不良或生活條件擁擠的地區。如不保持適當的隔離護理和感染控制規範,則會危及衛生保健工作人員。
致病性
體徵和症狀
80%左右的人類感染為無症狀;其餘病例為嚴重的多系統疾病,病毒侵襲身體的若干器官,如肝、脾和腎。
拉沙熱的潛伏期為6-21天。該病通常為漸進性發病,開始時出現發燒、全身虛弱和不適。幾天后可能出現頭痛、喉嚨痛、肌肉疼痛、胸痛、噁心、嘔吐、腹瀉、咳嗽以及腹痛。
嚴重者可發展到出現臉部腫脹,胸腔積水,口、鼻、陰道或胃腸道出血,以及低血壓。也可能出現蛋白尿。
晚期可見休克、癲癇發作、震顫、定向障礙和昏迷。25%的患者出現耳聾、其中半數在1-3個月後恢復某些功能。在恢復期間可出現短暫脫髮和步履不穩。
發病率和死亡率
一些研究表明在整個西非每年發生30萬至50萬拉沙熱病例和5000人死亡。總病死率 為1%,但在住院患者中最高達15% 。致命病例發病14天內通常發生死亡。該病在妊娠後期尤其嚴重,在妊娠末3個月期間超過80% 的病例發生孕產婦死亡和(或)胎兒死亡。
治療預防
如在臨床疾病早期給予抗病毒藥利巴韋林(ribavirin),這對拉沙熱是有效的治療。尚無證據支持利巴韋林作為拉沙熱暴露後預防性治療的作用。
社區中預防拉沙熱集中於促進良好的“社區衛生”來阻止齧齒動物進入家中。有效措施包括將糧食和其它食物儲存在防鼠容器中,在離家遠的地方處置垃圾,使家庭保持潔淨和養貓。由於Mastomys 鼠在流行地區極多,不可能完全將其從環境中消滅。
檢測方法
最常用的方法除了抗原檢測外,是血清酶聯免疫反應(ELISA),檢測IgM、IgG抗體。病毒自身也可以培養,時間7~10天。使用特定的組織,實施免疫組化,通過Post-mortem方法診斷。也可以通過逆轉錄多聚酶鏈反應(RT-PCR)檢測,雖然,這種方法還主要作為研究工具。
預防措施
1、一些生活在具有高密度哺乳動物類齧齒動物地區的人或訪問該地區的人以及接觸病人的人,處在危險之中。如果採取了保護措施,醫院的工作人員並不處在危險之中。
2、拉沙熱爆發地理分布的地區。食物應該放在齧齒動物不能攝取的容器中,並且保持家庭的清潔,使企圖進入家中的齧齒動物喪氣。不建議使用齧齒動物作為食物。在家庭中和家庭周圍設定夾子,可以減少齧齒動物的數量。然而,由於非洲存在廣泛的哺乳類齧齒動物,要完全控制住病毒宿主是不切實際的。
3、治療病人時,通過採取保護措施,防止接觸病人分泌物(稱為VHF隔離措施或護理屏障法),可以避免人-人的接觸或醫療程式造成的傳播。這些措施包括:穿著隔離器具,諸如:面具、手套、外衣和眼鏡。使用感染控制措施:諸如:完整的設備消毒,在該疾病的整個過程中,隔離感染的病人,防止與未採取保護措施的人接觸。
4、高危地區,進一步教育民眾,掌握家庭中減少齧齒動物的方法,將在預防和控制拉沙熱中起作用。其他挑戰包括:開發更多快速診斷試劑以及不僅限於利巴韋林,開發出更多治療病毒的藥物。研究目前缺乏開發拉沙熱疫苗的方法。
疫情報告
拉沙熱於1969年首次出現在尼北部博爾諾州拉沙市。
2009年3月,拉沙熱在奈及利亞22個州爆發,5323人感染,333人死亡。此外,2009年年初至3月在阿布賈及其周邊地區爆發的拉沙熱疫情已導致12人感染,5人死亡。
2012年1月至月,奈及利亞部分地區爆發“拉沙熱”疫情。根據尼衛生部公布的數據,2月底之前的6周內尼全國發現疑似病例397例,確診87例,死亡40例,範圍覆蓋全國36州中的博爾諾、貢貝、約比、塔拉巴、高原、納薩拉瓦、埃邦伊、埃多、翁多、河流、阿南布拉和拉各斯等共12州。
2014年5月15日,奈及利亞醫學協會(NMA)在宣布,11個醫生和5個護士在為一名孕婦做臨床手術後染病。該孕婦和她的孩子在出院幾天后死亡。5月20日稱,阿巴卡利基FETHA教學醫院的6位醫務人員被檢出拉沙熱陽性。
控制狀況
拉沙熱儘管致死率不像伊波拉和馬爾堡兩種出血熱那么高,但它傳染面更廣,已成為西非地區嚴重的公共衛生威脅。由於拉沙熱起病急、傳染性強,臨床表現嚴重,病死率極高,近年來已成為新的嚴重的國際性傳染病。美國、日本、加拿大以及歐洲一些國家已先後將其列為國境檢疫疾病。
發生拉沙熱流行的許多國家的內亂阻礙了有效控制。但是,最近的和平倡議開闢了新的機遇與該問題作鬥爭。幾內亞、賴比瑞亞和獅子山的衛生部、世衛組織、美國國外救災處、聯合國和其它夥伴已協作建立馬諾河聯盟拉沙熱網路。該規劃支持這三個國家為拉沙熱和其它危險疾病制定國家預防戰略和增強實驗室診斷技術。實驗室診斷、臨床管理和環境控制方面的培訓也已列入。此外,由歐洲聯盟贊助,正在獅子山建造一所病房,專門用於拉沙熱患者的醫護。
在極少數情況下,來自拉沙熱流行地區的旅行者將該病帶到其它國家。雖然瘧疾、傷寒以及許多其它熱帶感染更為常見,但是對從西非返回的發燒患者應考慮診斷拉沙熱,尤其如果他們曾暴露於已知拉沙熱流行國家的農村或醫院。見到懷疑感染拉沙熱患者的衛生保健工作人員應立即與地方和國家專家聯繫徵求意見並安排進行實驗室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