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瘟病毒

豬瘟病毒

豬瘟病毒(Hogcholera virus, Swine fever virus)是豬瘟的病原,危害豬和野豬,其他動物不發病。豬瘟是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主要特徵是高溫、微血管變性而引起全身出血、壞死、梗塞。豬瘟對豬危害極為嚴重,會造成養豬業重大損失。

基本信息

簡介

豬瘟病毒 豬瘟病毒

豬瘟病毒(Hogcholera virus, Swine fever virus)

豬瘟病毒是ssRNA病毒,黃病毒科瘟病毒屬,其RNA為單股正鏈。病毒粒子呈圓形,大小為38~44nm,核衣殼是立體對稱二十面體,氯化銫中浮密度1.15~1.17g/ml,有包膜。豬瘟病毒在細胞質內複製,不能凝集紅血球,與牛腹瀉病毒有相關抗原。該病毒對乙醚敏感,對溫度、紫外線、化學消毒劑等抵抗力較強。

豬瘟病毒能在豬胚或乳豬脾、腎、骨髓、淋巴結、白血球、結締組織或者肺組織的細胞中培養,但在這些細胞上不產生明顯病變。可利用雞新城疫病毒強化試驗(END試驗)測定豬瘟病毒,作為診斷豬瘟的一種方法。

豬瘟發現

豬瘟於1833年首先發現於美國的俄亥俄州。1885年,Salmon和Smith等對豬瘟和沙門氏菌病及豬丹毒作了鑑別診斷。1903年,DeSchweinitz和Dorset兩氏證明豬瘟的病原體是病毒。匈牙利的Hutyra Koves於1908年製成豬瘟高免血清,說明那時歐洲已存在豬瘟。日本於1909年第一次發現並開始研究豬瘟(Sasahara,1970)。中國何時發現和證明豬瘟存在,沒有明確的文字記載。約於1925年,東南大學農科開始研製免疫血清防制豬瘟。

豬瘟的診斷

豬瘟的臨床表現多以亞急性、慢性或非典型出現,偶有急性出現,一年四季皆可發生,但以春、秋、冬季多發,不同年齡、性別、品種的豬都可能發生,只有掌握臨床診斷和科學的檢測方法才能正確診斷和有效遏制豬瘟病的流行。

1、臨床診斷在規模化豬場,如豬群中先後或同時有幾個或更多的病豬出現高熱不退,精神高度沉鬱,食慾減退,全身衰弱,後軀無力,糞便乾燥,後期拉稀,呈黃色、綠色不等,有時帶血,皮膚的薄皮有出血點,耳朵發紫,死亡率較高,可初步判斷為疑似豬瘟。

2、屍體剖檢典型豬瘟病理解剖學變化,在現場即可做出正確判斷,如見全身淋巴結呈現出血性淋巴結炎,切面呈大理石樣外觀,皮膚有出血斑點,腎貧血有點狀出血,脾不腫大,有出血梗死,膀胱、喉頭黏膜及心外膜和胃腸漿膜有出血點。慢性型豬瘟大腸有扣狀腫,然後結合臨床流行病學調查進行分析,通常可做出診斷。

3、動物接種試驗易感豬接種是檢測豬瘟病毒的最敏感方法。採取發病豬的血液或病死豬的淋巴結、脾臟、扁桃體等組織製成乳劑,無菌處理後接種易感豬(10-20Kg),觀察發病情況,然後再分離病毒。通常採用兔體交叉免疫試驗。

4、檢測血清抗體檢測血清抗體可為豬瘟免疫提供依據,特別是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對檢測非典型豬瘟和溫和性豬瘟有重要作用。

5、檢測豬瘟病毒直接免疫螢光抗體技術是檢測豬瘟病毒的一種快速診斷方法,該方法是採取豬的扁桃體或者豬腎、脾等組織做冰凍切片或觸片,經丙酮固定,螢光抗體染色,在螢光顯微鏡下觀察,如果這些組織細胞內發現有亮綠色螢光,說明細胞記憶體在豬瘟病毒,即可診為豬瘟。

無豬瘟的國家

豬瘟遍布於全世界,具有高度接觸傳染性。由於各國的診斷和防 制手段比較認真,許多國家和地區已先後宣布消滅了豬瘟。根據1976年巴黎國際獸疫局 的資料,已宣布無豬瘟的國家有:阿爾巴尼亞(1973),保加利亞(1975),丹麥(1933),芬蘭(1971),英國(1971),匈牙利(1971),愛爾蘭(1958),冰島(1953), 盧森堡(1971),挪威(1963),瑞典(1944),瑞士(1974),南斯拉夫(1973)。日本自1975年以來沒有豬瘟病例,但在1980年又有多處暴發。美國也已宣布於1978年無 豬瘟病例發生。

防治措施

疫苗和疫苗接種是控制豬瘟的重要手段,包括滅活疫苗和弱毒疫苗英國凱諾的(北極神針)。各國都在努力 研究安全有效的疫苗。

盤點那些曾經致命的病毒

1939年,科學家發現了病毒。病毒體積小威力大,複製能力強,變異迅速,能廣發傳播。一些病毒通過侵入新物種大量繁殖:愛滋病毒是黑猩猩所攜帶的某種變體,非典病毒與果子狸的冠狀病毒有關
伊波拉病毒| 拉沙熱病毒| 登革熱病毒| 馬秋波病毒| DNA腫瘤病毒| 瘋牛病病毒| 天花病毒| 脊髓灰質炎病毒 | 流感病毒| RNA腫瘤病毒|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禽流感| 口蹄疫病毒 | 狂犬病毒 | 豬瘟病毒| 雞新城疫病毒| 超級病菌| 基孔肯雅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