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拉沙熱是一種名為拉沙病毒所引致的急性病毒感染,流行於西非國家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和奈及利亞。病毒的宿主是西非野鼠。拉沙熱是經由氣霧或直接接觸染病的嚙齒類動物排泄物而受感染,也可以直接經由病人在發熱期傳播。人類感染病毒後會引發出血熱,嚴重時致人死亡。
拉沙熱首次被描述是在1950年代,但是直到1969年才確定引起該病的病毒。該病毒為一種屬於沙粒病毒科的單鏈核糖核酸(RNA)病毒。
流行病學
傳染源和儲存宿主
傳播途徑
通過接觸多乳頭鼠尿中排泄大量有感染性的病毒污染物而感染,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是以直接或間接接觸為最常見的方式通過氣溶膠傳播也有可能。
人群易感性
居住在西部非洲農村或中心城市多乳頭鼠密度高地區的人群為易感人群,年齡以青壯年為多,女性及直接接觸病人的醫護人員患病者多。
流行特徵
拉沙熱病毒感染大多分布在非洲西部的國家,如獅子山、賴比瑞亞奈及利亞中非共和國等,全年均可發病。
發病機制
本病發病機制尚不清楚,發熱期持續存在嚴重病毒血症,中和抗體出現較晚以及同時存在病毒和特異性抗體,提示可能有細胞介導的免疫功能嚴重損害。
病理解剖表現為多器官充血、水腫。胸腔、腹腔、心包可有血性滲出。頸、面肩、背部皮膚可見散在出血點及水腫。鏡檢發現心臟充血和間質性水腫。肺充血、水腫脾充血,白髓萎縮,淋巴濾泡減少。肝臟從變性、脂肪浸潤到嚴重的廣泛性嗜酸性壞死。腎臟可呈局灶性腎小球壞死。臨床表現
潛伏期7~l0天,本病早期無特異性症狀,可有發熱寒戰、全身不適、頭痛和瀰漫性肌肉及關節疼痛,喉痛、吞咽困難、嘔吐、腹痛、腹瀉咳嗽和胸痛。也可有頭暈、耳鳴。查體見面部水腫,結膜充血,滲出性咽炎,低血壓和低脈壓,腹部壓痛,有時可出現皮膚斑丘疹第2~4周進入恢復期。
併發症: 並發低血壓性休克、急性腎衰竭和嚴重出血。
診斷方法
由於拉沙熱缺乏特異性表現,故診斷困難。
1、有發熱化膿性咽炎和蛋白尿的病人患拉沙熱的可能性約80%。
2、分離到拉沙病毒,抗拉沙病毒抗體4倍增高IgM抗體陽性,IgG抗體滴度在1:512以上等,其中的任何一條陽性可確診。
檢查方法
實驗室檢查
發病早期可有中等程度的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凝血酶原時間和凝血時間延長。半數病人尿中蛋白質增多,並可查出異常的沉澱物如細胞和顆粒管型。病毒分離和血清學檢查是診斷拉沙熱的可靠依據,通常將病人的血接種到Vero細胞培養基中也可將病人的尿、咽部沖洗液、胸水、腹水和心包液接種分離病毒。檢測抗體可用補體結合試驗、間接螢光抗體試驗。
輔助檢查
RT-PCR法可用於該病的早期診斷。
治療方法
拉沙熱患者早期用利巴韋林,療程10天,取得療效。用富含中和抗體的免疫血漿治療有很好效果,但得到高滴度中和抗體的血漿較困難。
支持療法包括維持血容量和電解質平衡等。預防措施
目前(截至2011年)還沒有疫苗可預防拉沙熱。前往拉沙熱流行地區的旅客要注意個人衛生以減少受感染的風險及採取以下預防措施:
1、避免在環境衛生條件差的地方出沒作息。
2、切勿接觸病鼠。
3、不要接觸發高熱的病人。
4、歸來後如有發燒,應儘早求診,並告知曾前往拉沙熱流行區,以方便醫生排除感染拉沙熱的可能性。
全球疫情
2012年
2012年2月21日,奈及利亞衛生部長奧涅布希·丘庫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說,六周前暴發的拉沙熱疫情已在奈及利亞12個州蔓延,已造成397人感染、40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