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內容
該雕塑是一件大理石作品,作品描繪了拉奧孔和他的兩個兒子被巨蛇纏死的情形。該雕塑內容取材於希臘神話中特洛伊之戰的故事,拉奧孔在特洛伊戰爭中告誡同胞,把希臘人留下的木馬搬進城中是危險的。因此,希臘的保護神雅典娜派了兩條巨蟒到拉奧孔那裡去,纏死了祭司和他的兩個兒子。雕塑表現的就是這一觸目驚心的場面:大蛇用它致命的絞纏來扼殺拉奧孔和他的兒子們,一條蛇抓在小兒子的胸部,另一條蛇纏住父親的大腿。拉奧孔的頭部向後仰著,嘴唇微張,臉由於痛苦而變形。一旁同樣被蛇纏繞住的大兒子,絕望地望著父親。
創作背景
創作取材
《拉奧孔》取材於希臘神話中的“木馬計”傳說。希臘人攻打特洛伊城十年,始終未獲成功,後來建造了一個大木馬,並假裝撤退,希臘將士卻暗藏於馬腹中。特洛伊人以為希臘人已走,就把木馬當作是獻給雅典娜的禮物搬入城中。特洛伊城的祭司拉奧孔,他識破了希臘聯軍攻城的木馬計,並告誡特洛伊人勿將內藏精兵的木馬拖入城中,拉奧孔一怒之下把長矛向木馬擲去而觸怒了暗中佑助希臘的雅典娜。於是,雅典娜派出兩條巨蛇,將拉奧孔兩個兒子 Antiphantes和 Thymbraeus纏住,拉奧孔為救兒子也被蛇所咬死,特洛伊人見拉奧孔死,以為是拉奧孔當初的警告觸怒了神靈,於是特洛伊人更加深信不疑地將木馬運進城裡,於是他們把木馬拉進城裡,導致了災難結局。雕塑家將這悲劇性的情景通過雕塑表現出來。
藝術鑑賞
人物
這件作品中,拉奧孔位於中間,神情處於極度的恐懼和痛苦之中。他使盡了全身的力氣,想把自己和孩子們從兩條巨蛇的纏繞中掙脫出來,他的雙手緊緊地抓住了一條蛇,但他的臀部卻被咬住了,他表情痛苦,似在吼叫,身體扭曲,肌肉強烈收縮,看上去都顯得那么徒勞。
在左側,拉奧孔的長子被巨蛇纏住了左腿右臂,似有逃脫生存的希望,還沒有受傷,但卻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正在奮力想把自己的腿和右臂從蛇的纏繞中掙脫出來。
右側的次子已被蛇緊緊纏住,絕望地舉起了他的右臂,難以動彈,但是左手卻依然死死抓住蛇的身體。
拉奧孔和他的兩個兒子被表現成了三個由於苦痛而扭曲的身體。他們身上所有肌肉的運動都已達到了極限,甚至到了痙攣的地步,表現了在痛苦和反抗狀態下的力量和極度的緊張。看著這組雕像,人們似乎能感覺到痛苦流經了全身的神經,也跟著不自覺地緊張起來了。
造型
在作品的造型上,人體解剖關係的準確把握、動態表情的生動刻畫、形象組織張弛有度。雕刻家精心地將其安排成了金字塔形,使整組作品穩定而富於變化。拉奧孔和他的兩個兒子的動作、姿態和表情相互呼應,層次分明,充分體現了扭曲和美的協調,顯示了雕塑家非凡的想像力。
雕刻家在作品的構圖上有著精心的安排,作品呈金字塔型,穩定而富於變化,三個人物的動作、姿態和表情相互呼應,層次分明,充分體現了扭曲和美的協調,顯示了當時的藝術家們非凡的構圖想像力。作品中人物刻劃非常逼真,表現了雕塑家對人體解剖學的精通和對自然的精確觀察,以及純熟的藝術表現力和雕塑技巧。
風格
拉奧孔沒有極度掙扎,而只是表現為剛毅的嚴峻,他的面龐因痛苦而扭曲,但他沒有大聲呼喊,他沒有穿衣服,蟒蛇也沒有纏住他的整個身體。雕塑家為了在既定的身體痛苦下表現出最高度的美,不得不把身體的痛苦沖淡,而通過他們的身姿和神情來傳達他們內心的抑制,坦蕩、無怨無悔。這樣的處理避免了恐怖、臃腫等不舒服感覺的產生,而使整座雕像有一種平靜、肅穆,莊重的風格。
名家點評
義大利雕塑家米開朗琪羅:真是不可思議。
德國詩人歌德: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別人,人的痛苦都有三種感覺,即畏懼、恐怖和同情。雕塑能表現這三種感情中的一種已經很不容易了,而《拉奧孔》卻同時包含了這三種感情。這是多么偉大的成就啊!它高度的悲劇性激發了人們的想像力,是勻稱與變化、靜止與動態、對比與層次的典範。
17世紀普魯士考古學家溫克爾曼《古代藝術史》:肌肉運動已達到極限。它們像一座座小山丘相互緊密毗連,表現出在痛苦和反抗狀態下的力量與極度緊張。
後世影響
衍生作品
德國古典美學家萊辛(Gothold Ephraim Lessing,1729-1781)根據這個雕塑寫了一篇題為《拉奧孔》的美學論文。論文中詳盡地研究了拉奧孔群像,並由此探討了繪畫與詩的美學關係,為歐洲美學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
西班牙畫家埃爾·格列柯也以此題材作了一幅同名油畫。
R.E.M 樂隊在專輯《Murmur》 中的 《Laughing》 一歌中提到拉奧孔和他的兩個兒子。
漫畫《阿斯泰利克斯歷險記》中也戲仿過拉奧孔雕像的姿態。
歷史傳承
《拉奧孔》群像是公元前50年左右希臘羅德島上的三個大雕塑家阿格桑德洛斯(Hagesandros)、波留多羅斯(Polydoros)和阿塔諾多羅斯(athanodoros)集體創作的,最早安放在希臘羅得島。後來因戰爭遺失,直到1506年1月4日,該座群像在羅馬的提圖斯浴場遺址附近被出土發現。這組群雕被發現的時候,拉奧孔的右臂已經遺失,並且兩個孩子當中一個遺失了手掌,另一個遺失了右臂。出土後,被羅馬教皇尤里烏斯二世收購,收藏於梵蒂岡波爾維多宮,後藏於羅馬梵蒂岡美術館。
複製信息
許多藝術家做過這尊雕像的複製品,其中 很有名的是Baccio Bandinelli的作品。部分複製品加上了缺失的手臂,在佛羅倫斯的烏菲茲美術館以及烏克蘭敖德薩考古博物館、俄羅斯冬宮等地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