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箭
shé jiàn ㄕㄜˊ ㄐㄧㄢˋ
(1).相傳 北魏 吐谷渾 族 阿豺 和 元 祖先 朵奔蔑兒乾 妻 阿闌豁阿 都曾以一箭易斷,多箭難折為喻,教育諸子同心協力。事見《魏書·吐谷渾傳》、《 元朝秘史》卷一。
(2).表示忠實履行誓約。 宋 岳珂 《桯史·二將失律》:“虜既得 俊邁 ,折箭為誓,啟門以出二將。”《水滸傳》第五回:“ 智深 道:‘大丈夫作事,卻休要翻悔。’ 周通 折箭為誓。”
典出
《魏書·
列傳第八十九·吐谷渾傳》(北齊·魏收撰寫)
原文
阿豺有子二十人。阿豺謂曰:“汝等各奉吾一隻箭。”折之地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隻箭折
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支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否?單者易折,眾則難摧,戮力一心,然後社稷可固。”
翻譯
吐谷渾的首領阿豺有二十個兒子。一天,阿豺對他們說:“你們每人給我拿一支箭來。”他把拿來的箭一一折斷,扔在地下。隔了一會兒,阿豺又對他的同母弟弟慕利延說:“你拿一支箭把它折斷。”慕利延毫不費力地折斷了。阿豺又說:“你再取十九支箭來把它們一起折斷。”慕利延竭盡全力,怎么也折不斷。阿豺意味深長地說:“你們知道其中的道理嗎?單獨一支容易折斷,聚集成眾就難以摧毀了。只要你們同心協力,我們的江山就可以鞏固。”
注釋
1阿豺:南朝西北方(約在今甘肅省西南和青海省一帶)少數民族吐谷渾的首領。“豺”也作“柴”。
2謂:告訴,對……說。
3等:用在人稱代詞或指人的名詞後,表示多數或列舉未盡。
4奉:呈獻。
5折:折斷。
6俄而:不久,一會。
7汝曹:你們。
8戮力:合力,共同盡力。
9社稷:古代指帝王或諸侯祭祀的社(土)神和稷(谷)神,後來用做國家或政權的代稱。社,土神;稷,穀神。
10 摧:折。
11固:鞏固。
道理
後人用“阿豺折箭”的這個典故告訴人們,團結就是力量。示例一: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勝利,充分說明了眾志成城這一顛撲不破的真理。示例二:“5·12”汶川大地震後,全國人民團結一致、眾志成城,最終奪取了抗震救災的偉大勝利,也充分證明了“單者易折、眾則難摧”這一真理。
阿豺
阿豺(?~424年),即慕容阿豺,又稱沙洲刺史。為4-6世紀建立之 吐谷渾王國統治者之一,他為武王 樹洛乾弟弟,承襲武王擔任國王,在位時間為418年~4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