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蟲棉栽培管理技術

抗蟲棉栽培管理技術

抗蟲棉栽培管理技術是由郭香墨編寫的,金盾出版社於2004年08月18日出版的圖書。此書注重先進性、實用性,深人淺出,通俗易懂,適合廣大棉農、棉花生產科技人員和農業院校有關專業師生閱讀。

基本信息

簡介

本書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副研究員郭香墨等編著。書中根據國內外棉花抗蟲性研究概況,從形態抗蟲性、生化抗蟲性和轉基因抗蟲性三個方面簡述了抗蟲棉的抗蟲表現、抗蟲機理及其在育種中的套用,介紹了抗蟲棉的栽培管理、抗蟲棉的保純與種子生產技術以及14個抗蟲棉品種的優良品性、栽培要點等情況。注重先進性、實用性,深人淺出,通俗易懂,適合廣大棉農、棉花生產科技人員和農業院校有關專業師生閱讀。

目錄

一、抗蟲棉概述

(一)我國主要棉花害蟲及其防治

(二)棉花抗蟲性的研究和利用

1.第一階段

2.第二階段

3.第三階段

二、棉花的抗蟲性

(一)形態抗蟲性

1.多茸毛性

2.光滑葉

3.無蜜腺

4.窄卷苞葉和張開苞葉

5.雞腳葉和超雞腳葉

6.紅葉

7.早熟性

8.葉片厚度與結構

9.鈴殼厚度與緻密度

(二)生化抗蟲性

1.害蟲生化抗性反應

2.幾種生化抗蟲物質

3.次生物質對害蟲天敵的影響

(三)轉基因抗蟲性

1.轉基因抗蟲棉的誕生背景

2.轉Bt.基因抗蟲棉

三、我國棉花抗蟲品種簡介

(一)形態和生化抗性抗蟲棉品種

1.川棉109

2.華棉101

3.中棉所17

4.中棉所19

5.中棉所21

6.中棉所33

(二)轉B.t.基因抗蟲棉品種

1.新棉33B

2.中棉所29

3.中棉所30

4.中棉所31(KC-2)

5.中棉所32

6.國抗95-1

7.雜66

8.DP20B

四、轉B.t.基因抗蟲棉的栽培管理技術

(一)轉Bt.基因抗蟲棉與蟲害綜合防治

1.種植轉B.t.基因抗蟲棉的作用

2.轉B.t.基因抗蟲棉的治蟲原則

3.轉B.t.基因抗蟲棉的治蟲技術

(二)轉B.t.基因抗蟲棉的生育特點

1.種子活力相對較弱

2.苗期長勢偏弱

3.葉片特徵

4.中期生長加快

5.結鈴進程快

6.株型偏緊

(三)轉B.t.基因抗蟲棉產量構成的主要特點

1.結鈴性強,脫落率低

2.三桃結構合理

3.鈴較小,鈴殼薄

4.每鈴種子數略有增加

5.衣分與常規棉基本相當

6.豐產性好

7.纖維品質優良

(四)轉Bt.基因抗蟲棉的栽培管理要點

1.播前準備

2.適時播種

3.苗期管理

4.蕾期管理

5.花鈴期管理

6.後期田間管理

五、抗蟲棉的抗蟲持久性

(一)形態和生化抗蟲棉的抗蟲持久性

(二)單基因抗蟲棉的抗蟲持久性

1.注意田間保純

2.抗蟲棉與常規棉間作或輪作

3.不宜與豆類等感棉鈴蟲作物間作套種

4.棉鈴蟲防治應採取綜合治理的策略

(三)抗蟲雜交棉的抗蟲持久性

(四)雙價轉基因抗蟲棉的抗蟲持久性

(五)複合抗性抗蟲棉的抗蟲持久性

六、抗蟲棉的保純與種子生產技術

(一)抗蟲棉種性退化的原因

1.昆蟲傳粉的影響

2.收花、種子加工與繁殖不嚴格

3.不正確的人工選擇

4.自然變異

5.品種本身遺傳穩定性差

(二)抗蟲棉保純的重要性

1.更好地發揮群體抗蟲效果

2.避免和延緩抗性棉鈴蟲產生

3.確保高產優質高效

(三)形態抗性抗蟲棉的保純與種子生產技術

(四)生化抗性抗蟲棉的保純與種子生產技術

(五)轉B.t.基因抗蟲棉的保純與種子生產技術

1.轉B.t.基因抗蟲棉的形態特徵

2.轉基因抗蟲棉的田間保純措施

3.轉基因抗蟲棉的種子生產程式

(六)抗蟲雜交棉的保純與種子生產技術

1.抗蟲雜交棉的制種技術

2.抗蟲雜交棉的保純技術

七、轉基因抗蟲棉的發展趨勢和套用前景

(一)轉B.t.基因抗蟲棉

1.抗蟲性

2.生長勢和產量

3.使用年限

(二)轉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劑基因抗蟲棉

(三)雙價轉基因抗蟲棉

(四)其他轉基因抗蟲棉

(五)多抗性轉基因抗蟲棉

1.轉B.t.基因與抗2,4-D基因棉

2.轉B.t.基因與抗除草劑草甘膦基因棉

3.轉B.t.基因與抗除草劑溴本腈基因棉

4.抗蟲基因與彩色纖維基因結合的抗蟲棉

(六)抗蟲基因與雄性不育基因結合的抗蟲棉

(七)種植抗蟲棉勢在必行

附錄一 名詞解釋

附錄二 棉花抗蟲新品種與主要研製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