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所32

中棉所32

中棉所32(R—68)系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以中棉所17為母本、轉Bt抗蟲棉種質係為父本進行雜交轉育,經連續多代抗性鑑定和選擇育成的中熟轉基因抗蟲棉品種。植株近筒形,鬆緊適中,株高中等,莖稈較壯。該品種出苗較好,結鈴性強,整個生育期長勢穩健。

基本信息

特徵特性

生育期135天左右。植株近筒形,鬆緊適中,株高中等,莖稈較壯。葉片呈深綠色,中等大小,葉緣缺刻較深,葉量適中。鈴呈卵圓形,鈴重5.3克以上。第一果枝著生節位7節。子指10克左右,衣分41%。該品種出苗較好,結鈴性強,整個生育期長勢穩健。

品種簡介

中棉所32(R—68)系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以中棉所17為母本、轉Bt抗蟲棉種質係為父本進行雜交轉育,經連續多代抗性鑑定和選擇育成的中熟轉基因抗蟲棉品種。1996—1997年參加山西省抗蟲棉生產試驗,1998年通過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中棉所32中棉所32

產量表現

1996-1997年在山西省抗蟲棉生產試驗中,兩年平均每公頃皮棉產量1098.75千克,比對照晉棉12和中棉所19增產7.04%,其中1996年每公頃皮棉產量904.35千克,比對照晉棉12增產21.2%。另據1996年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產量比較試驗,在全程不防治棉鈴蟲情況下,每公頃皮棉產量1033.5千克,比中棉所19增產10%左右。

纖維品質

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結果:2.5%跨長28-28.6毫米,比強度19.9-22.5cN/tex,麥克隆值4.4左右,各項纖維品質指標符合棉紡工業要求。

抗病蟲性

據1996年山西省生產試驗結果,因棉鈴蟲危害其蕾鈴受害率僅為3.4%,比對照晉棉12(其蕾鈴受害率31.9%)減少28.5個百分點。另據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1995-1997年試驗,因棉鈴蟲危害植株斷頭率為零。棉鈴蟲正常發生年份,可減少治蟲用藥量60-80%而不影響產量。因減少治蟲用藥量,害蟲天敵得到保護,可減少棉蚜危害。據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鑑定結果:中棉所32枯萎病病情指數為2.37,黃萎病病情指數為1O-14.9,屬抗枯萎病和黃萎病類型。

適應性和適宜地區

適合黃淮流域棉區春播,也適合麥棉春套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種植密度每公頃5.4-6萬株。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苗期以促進生長為主要目標,及時進行葉面追肥,同時應追施速效氮肥1-2次,使現蕾前植株達到常規棉的生長水平。花鈴期應重施氮、磷肥,澆水及各項田間管理措施要及時到位。吐絮期要及時去掉下部老葉,防止下部爛鈴。開花後根據情況施用縮節安。棉鈴蟲防治要根據田間蟲量確定,達不到防治指標時儘量少治或不治。其他蟲害防治與常規棉相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