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1) [make comments and judge]∶批示審斷-批判案件
(2) [comment on;judge]∶評論;對於是非的判斷-批判罪惡
詳細解釋
1.批示判斷。 宋 司馬光 《進呈上官均奏乞尚書省札子》:“所有都省常程文字,並只委左右丞一面批判,指揮施行。”《三國演義》第五七回:“吏皆紛然齎抱案卷上廳,訴訟被告人等,環跪階下。 統 手中批判,口中發落,耳內聽詞,曲直分明,並無分毫差錯。”《孽海花》第三五回:“讀過你 范水 判牘的,遇到關著姦情案件的批判,你格外來得風趣橫生,這是為著什麼來?”
2.評論;評斷。《朱子語類》卷一:“而今說天有箇人在那裡批判罪惡,固不可;說道全無主之者,又不可。” 金 牛本寂 《少林寺西堂法和塔銘》:“評論先代是非,批判未了公案。”《清史稿·選舉志一》:“令諸生有心得或疑義,逐條札記,呈助教批判,按期呈堂。”
3.對所認為錯誤的思想、言行進行批駁否定。 郁達夫 《遲桂花》:“我對於我剛才所觸動的那一種自己的心情,更下了一個嚴正的批判。” 周恩來 《堅決肅清黨內一切非無產階級的意識》:“主要的還在批判一切機會主義的觀念,使全黨同志有明白的認識。”
相關詞語
批敕 批覆 批購 批閱 批毀 批八字 批捕 批註 批搗 批捍 批鳳 批語 批子 批辦 批判現實主義 批反 批命 批把 大批 解批 報批 論批 簽批 搗虛批吭 竹批雙耳 夾批 挨批 文藝批評 片批 脂批 揭批 分批 勾批 總批 御批 引繩批根
意思
哲學是批判性思想的套用,也是紀律化的實作去處理理論/實作的問題。在哲學文本中,例如法律或學術,批判大多受影響於康德的使用,他的意思是:對於人類的有效性與容限或一組哲學聲稱的映照性檢驗。這在現代哲學中被擴充去指涉一組系統化的探詢,去審問概念、理論、紀律的條件和後果;或是做為逼近或/且試圖去理解他們的有效性的限制。“批判性的觀點”,在這個概念下是教條觀點的反義。
康德是這樣寫的:
如果我們把一件事情當作是另一個客體觀念底下的事物,而這組成了某個原則去理解並決定它對此的一致性;那我們是教條式的去處理這個概念。當我們僅是把它當作對於認知官能的參照,因而轉向關於思考它的主體性的(主觀的)條件,而沒有輕易承諾去決定任何關於它客體的事情;如此,我們便單單只是批判地處理它。
黑格爾擴張了這個詞的意思,它用來去意指某種系統性的審問,且能夠探詢教條、指示的邊界。 這樣的擴充,促使對社會的批判想法的形成,如馬克思的Contribution to the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1859)。這是一本對當年經濟模型和時代的想法,在該書中所勾勒的想法,以及此後所興起的許多想法,都可以說是在此脈絡底下。 透過把批判當作新爭論的基礎,更進一步地批判就可以在事實得出之後再度被套用,也就是將該批判作為一個新的教條便可以開啟新的爭論,再度進行更深的批判,如此反覆。“批判”的概念是法律、美學和文學理論的基礎還有它們的實作,例如在寫作的分析和評估上,不論是寫實、音樂性或其他擴充的文字性作品。
例句:你們不要想喜歡弄個大新聞,說現在已經欽定了,就把我批判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