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餘郡(朝鮮語:부여군),為大韓民國忠清南道轄下的一個郡,曾為百濟的都城–泗沘。面積624.51平方公里,人口82,546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44人(2005年4月)。扶餘郡下轄有1邑15面,郡廳設於扶余邑。
扶餘郡距首爾171公里。農業人口占48%,屬典型的農業郡。轄1邑15面,面積624.86平方公里。屬溫帶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2.4℃,夏季平均氣溫24.8℃,冬季平均氣溫1.7℃,降水量1311mm,55.8%的降水集中於夏季。因此這樣的氣候也是吸引國內眾多遊客前往,包括來來會亦有收錄這個地方的景點。
1 地理位置
2 歷史
3 行政區域
4 觀光
5 扶餘出身著名人物
6 姊妹市
7 外部連結
8 參考文獻
地理位置
扶餘郡位於忠清南道西南部的錦江流域,北與忠清南道青陽郡、公州市相鄰,東與論山市相接,西接靠海的保寧市及舒川郡,而南面則與全羅北道益山市隔錦江相望。
歷史
西元538年,百濟聖王將都城自熊津(今公州市)遷移至泗沘,即今日的扶餘郡。扶餘做為百濟首都,至660年新羅唐朝聯軍滅百濟為止,共歷6王計123年。
統一新羅及高麗時期設扶餘縣,朝鮮王朝時期在林川郡下,設有扶餘縣、鴻山縣、及石城縣。
1895年將縣改為郡,1914年扶餘、鴻山、石城三郡合併為扶餘郡,1964年扶餘郡下的扶餘面升格為邑。
行政區域
扶餘郡下共分1邑15面:
邑
扶餘邑
面
窮岩面
恩山面
外山面
內山面
九龍面
鴻山面
玉山面
南面
忠化面
良化面
林川面
場岩面
世道面
石城面
草村面
觀光
扶餘做為百濟的故都,因此留下了許多和百濟文化相關的遺蹟。
扶蘇山城
百濟時代為防衛首都泗沘所興建的軍事設施,據推斷在538年遷都扶餘之前就已經建造了。
宮南池
據《三國史記》記載,為武王時所興建的,現今的宮南池為1965年至1967年間所復原的蓮池。
落花岩
百濟滅亡時,傳說百濟宮中的宮女為保貞節,聚至該岩躍下,故名落花岩。
扶餘出身著名人物
黃禹錫
韓國行政區劃
韓國 | 現有1特別市,6廣域市,8道,1特別自治道。 |
道市名 | 市郡名 |
首爾特別市 | 首爾 |
釜山廣域市 | 釜山;機張郡 |
大邱廣域市 | 大邱;達城郡 |
仁川廣域市 | 仁川;江華郡;瓮津郡 |
光州廣域市 | 光州 |
大田廣域市 | 大田 |
蔚山廣域市 | 蔚山;蔚州郡 |
京畿道 | 水原市;安山市;儀旺市;光州市;城南市;高陽市;河南市;楊州市;議政府市;果川市;龍仁市; 抱川市;安養市;九里市;坡州市;驪州郡;富川市;南楊州市;利川市;漣川郡;光明市;烏山市;安城市;加平郡;平澤市;始興市;金浦市;楊平郡;東豆川市;軍浦市;華城市 |
江原道 | 春川市;束草市;平昌郡;麟蹄郡;原州市;三陟市;旌善郡;高城郡;江陵市;洪川郡;鐵原郡;襄陽郡;東海市;橫城郡;華川郡;太白市;寧越郡;楊口郡 |
忠清北道 | 清州市;清原郡;永同郡;陰城郡忠州市;報恩郡;鎮川郡;丹陽郡堤川市;沃川郡;槐山郡;曾坪郡 |
忠清南道 | 天安市;瑞山市;燕岐郡;洪城郡;公州市;論山市;扶餘郡;禮山郡;保寧市;雞龍市;舒川郡;泰安郡;牙山市;錦山郡;青陽郡;唐津郡 |
全羅北道 | 全州市;南原市;茂朱郡;高敞郡;群山市;金堤市;長水郡;扶安郡;益山市;完州郡;任實郡;井邑市;鎮安郡;淳昌郡 |
全羅南道 | 木浦市;潭陽郡;長興郡;靈光郡;麗水市;谷城郡;康津郡;長城郡;順天市;求禮郡;海南郡;莞島郡;羅州市;高興郡;靈岩郡;珍島郡;光陽市;寶城郡;務安郡;新安郡;和順郡;鹹平郡 |
慶尚北道 | 浦項市;榮州市;青松郡;漆谷郡;慶州市;尚州市;英陽郡;禮泉郡;金泉市;永川市;盈德郡;奉化郡;安東市;聞慶市;清道郡;蔚珍郡;龜尾市;軍威郡;高靈郡;郁陵郡;慶山市;義城郡;星州郡 |
慶尚南道 | 昌原市;泗川市;宜寧郡;河東郡;馬山市;密陽市;鹹安郡;山清郡;晉州市;金海市;昌寧郡;鹹陽郡;鎮海市;巨濟市;固城郡;居昌郡;統營市;梁山市;南海郡;陝川郡 |
濟州特別自治道 | 濟州市;西歸浦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