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扎西鎮東連本縣雙河鄉、高田鄉,西與麟鳳鄉和鎮雄縣雨河鎮連線,北面與三桃、羅布鄉接壤,南與水田鄉、鎮雄縣的花朗、大灣、茶木三個鄉毗鄰。
扎西鎮距市政府所在地昭通286公里,距省會昆明680公里,距重慶直轄市359公里,距四川省會成都420公里,距四川省瀘州、宜賓、自貢均在200公里左右,扎西鎮區位優勢顯著,與縣內6個鄉鎮接壤,外連鎮雄的4個鄉鎮,轄區內的23個村(社區)均已實現村村通公路、通電、通訊,其中石坎、大河、乾河、廟壩、田壩、石龍、觀音、巷子等村已經實現通沒路或水泥路。
扎西鎮國土面積1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6846畝,人均有耕地面積0.78畝;林地面積125000畝,其中人工林60000畝。
全境地形北高南低,地勢起伏,山巒縱橫交錯,地形複雜多樣,最高海拔1820.5米,最低海拔1100米,境內主要河流為扎西河,發源於石龍村馬牛光溝,流經本鎮石龍、桂花、扎西、田壩、廟壩五個村,經天險“兩合岩”流入石坎鄉,再經水田鄉入赤水河。
年降雨量868-1351毫米。年平均氣溫13.5℃,月均最高氣溫21.6-23.9℃(7月),極端最高溫度36℃;月均最低溫度0.4-5.2℃(1月),極端最低溫度-9.6℃,長年有日照時數850-1339小時,濕度83-87%,全年無霜期231-264天。
產業
鎮內自然資源豐富,有森林、煤炭、石灰石、銅、鐵、鉀鹽等,其中木材和煤炭資源尤為豐富。全鎮森林覆蓋率38%,現有木孔山、後山、大楠木、兔咡灣等14個林場,木材貯量20.8萬m3。煤礦儲量極大,達4400多萬噸,且大部分尚待開發。全鎮已發展以藤梨、水蜜桃、布朗李為主的經濟果木林6000餘畝,發展蠶桑2000餘畝、山嵛菜2300畝;已建成大棚蔬菜基地235畝,花卉苗圃基地7個250畝。全鎮個體私營企業發展已達1450餘家,從業人員10300餘人,其中有頁岩紅磚廠4個、水電站5個、煤廠14個、水泥廠1個、電石廠1個,有公司達36家,已建成集觀光旅遊、健身休閒餐飲娛樂於一體的農家樂園——翠微生態園和石龍生態園。歷史
扎西鎮為紅色聖地。
1935年2月,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張聞天(洛甫)、王稼祥等老—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路經此地,在莊子上召開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政治局會議,在扎西老街的江西會館召開著名的扎西會議,決定由張聞天(洛甫)代替博古(秦邦憲)在黨中央負總責,實際上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紅軍實現了新的戰略轉移,為長征勝利奠定了基礎。1996年,扎西烈士陵園被公布為“全國首批百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99年,威信縣被公布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苦命老區。
2001年,扎西會議會址被公布為“第二批百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4年,威信被被納入了全國100年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建設規劃。
2006年,以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扎西會議召開71周年的中國昆明國際文化旅遊節昭通威信分會場暨威信縣首屆紅色文化旅遊節,在歷史文化名城扎西隆重舉辦,向全市、全省、全國人民展現了威信厚重的紅色旅遊資源、神奇毓秀的自然景觀以及淳樸多彩的民俗民風。扎西的基礎設施建設日新月異,產業結構調整初具規模,扶貧攻堅成效明顯,科教興鎮成績斐然,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欣欣向榮、蒸蒸日上,城鎮、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基礎設施發展
內設行政機構:黨政辦、社會經濟發展辦、社會事務辦和石坎服務中心;事業機構: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文化服務中心、林業站、水管站、計生服務所、畜牧獸醫站和蠶桑站等,現有工作人員131人。轄區內其它直屬站所:國土分局、司法所、派出所、法庭、煙站、衛生院、信用社、中學、國小、糧管所、供銷社等。
2008年基層辦公條件進一步改善。爭取資金180餘萬元,新修了院子、玉京山、扎嶺、長地、麒麟等5個村(社區)委會辦公樓,維修了羅坭、龍里、石坎、觀音等村委會辦公樓。完成了扎嶺、長地等4個村衛生室的修建。
鄉鎮概況
扎西鎮位於威信縣中南部,是縣人民政府駐地和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形北高南低,境內海拔920-1884米,年降雨量868-1351mm,年平均氣溫14.5℃,常年平均濕度73-87%,日照時數850-2160小時,無霜期231——264天。扎西鎮有著悠久的歷史,自然資源豐富,有煤炭、石灰石、銅、鐵、鉀鹽等礦產資源。
教育
加大教育投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強化學校內部管理,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兩免一補”和義務教育零收費政策。積極協調並爭取資金改擴建桂花國小;爭取各級投資170餘萬元對小壩、大河和河邊等7所國小分別實施了翻新、重建以及附屬設施的改造等;對扎西中學教學樓工程的投資達250萬元。紮實做好醫療衛生服務,提高民眾健康水平。全年門診減免10.9萬人次,減免費用88.17萬元;鄉級住院389人次,住院補償10.88萬元。加大免疫工作力度,實施麻疹疫苗21600人次;組織560戶實施了預防地氟病改爐改灶項目。
經濟發展
2006年,扎西鎮國土面積337.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1988畝;林地面積242625畝,其中水田面積931畝;人均耕地面積0.71畝。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5萬畝,糧食總產量26048噸,農民人均收入1130元。
2008年扎西鎮生產總值達43270萬元,較2007年36700萬元增長17.9%;糧食總產量5600萬斤,較2007年5412萬斤增長3.47%,農民人均有糧651斤。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20元,較2007年8030元淨增890元,增長11.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627元,較2007年1236元淨增391元,同比增長31.6%。
2008年扎西鎮推廣兩雜良種19萬餘斤,糧食播種面積14.7萬畝,實現產量5600萬斤,同比增188萬斤,增長3.47%,實現產值4400萬元;油料類農作物播種面積9195畝,實現產量256萬斤;全鎮種植烤菸3250畝,完成收購菸葉64.9萬斤,實現收購產值431萬元,單斤均價已達6.63元,創種植烤菸以來的最高水平。全年畜牧業實現產值5175.6萬元,同比增長29.9%。協助保險公司辦理能繁母豬理賠182頭,理賠率達98.4%,為民眾減輕了18.5萬元經濟負擔;發放農業“兩補”資金596萬元,較2007年173萬元淨增423萬元。
2008年扎西鎮綠色特色產業比重大幅增長。全鎮桑園面積突破5300畝,實現養蠶1547張、產鮮繭7萬斤、實現產值73萬餘元,同比分別增108%、114%和138%。院子、大山、羅坭實施扎單202制種1900畝,實現制種產量94萬斤,實現產值254萬元;繼續鞏固培育綠特產業,全鎮已有山嵛菜1200畝、經濟林果8500畝;大棚蔬菜160畝,露天蔬菜種植面積13950畝,實現產量4288萬斤;實現創收2950萬元。勞務產業已成為民眾增收的主要門路。全鎮有近4萬名勞動力,2008年總計轉移輸出1.9萬人次,較2007年1.6萬名淨增3000人,其中通過有計畫培訓輸出8000人,實現勞務收入6922萬元,較2007年5760萬元增加1162萬元,增長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