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脈杓蘭

扇脈杓蘭

扇脈杓蘭為蘭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細長匍生,節上簇生鬚根。生於海拔1000-2000米的林下、灌木林下、林緣、溪谷旁、蔭蔽山坡等濕潤和腐殖質豐富的土壤上。中國大陸、台灣及日本等地均有分布。以根狀莖和帶根全草入藥,可治月經不調,跌打損傷疼痛;外用治皮膚搔癢。

基本信息

簡介

多年生草本。根莖細長匍生,節上簇生鬚根。莖單一,高20~40厘米,被長柔毛,基部有少數鞘狀葉。葉2枚,生莖端,略成對生狀,扇形至扇狀四角形,前緣波狀,長可達16厘米,寬22厘米,脈扇狀。花大形,單生於花梗頂端;花梗由葉腋間抽出,長10~15厘米; 花瓣開張,淡黃綠色,唇瓣特大,成囊狀,有紫斑。蒴果具喙,長約5厘米,被柔毛。種子細微,多數。花期5月。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扇脈杓蘭(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扇脈杓蘭扇脈杓蘭

二名法: Cypripedium japonicum Thunb.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單子葉植物綱
目: 微子目
亞目: 須葉藤亞目
科: 蘭科
屬: 杓蘭屬
科學分類: 恩格勒系統,1964

形態特徵

植株高35-55厘米,具較細長的、橫走的根狀莖;根狀莖直徑3-4毫米,有較長的節間。莖直立,被褐色長柔毛,基部具數枚鞘,頂端生葉。葉通常2枚,近對生,位於植株近中部處,極罕有3枚葉互生的;葉片扇形,長10-16厘米,寬10-21厘米,上半部邊緣呈鈍波狀,基部近楔形,具扇形輻射狀脈直達邊緣,兩面在近基部處均被長柔毛,邊緣具細緣毛。花序頂生,具1花;花序柄亦被褐色長柔毛;花苞片葉狀,菱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5-5厘米,寬1-2(-3)厘米,兩面無毛,邊緣具細緣毛;花梗和子房長2-3厘米,密被長柔毛;花俯垂;萼片和花瓣淡黃綠色,基部多少有紫色斑點,唇瓣淡黃綠色至淡紫白色,多少有紫紅色斑點和條紋;中萼片狹橢圓形或狹橢圓狀披針形,長4.5-5.5厘米,寬1.5-2厘米,先端漸尖,無毛;合萼片與中萼片相似,長4-5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2淺裂;花瓣斜披針形,長4-5厘米,寬1-1.2厘米,先端漸尖,內表面基部具長柔毛;唇瓣下垂,囊狀,近橢圓形或倒卵形,長4-5厘米,寬3-3.5厘米;囊口略狹長並位於前方,周圍有明顯凹槽並呈波浪狀齒缺;退化雄蕊橢圓形,長約1厘米,寬6-7毫米,基部有短耳。蒴果近紡錘形,長4.5-5厘米,寬1.2厘米,疏被微柔毛。花期4-5月,果期6-10月。[1]

扇脈杓蘭(圖1)扇脈杓蘭(圖1)

地理分布

分布於陝西南部、甘肅南部、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和貴州。日本也有分布。[1][2]

藥用價值

中藥名:扇子七
考證:出自《陝西中草藥志》
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扇脈杓蘭Cypripedium japonicum Thunb.的根或帶根的全草。
性味功效: 微苦;平;有毒。理氣活血;截瘧;解毒。[3]

相關的種

與扇脈杓蘭(Cypripedium japonicum Thunb.)相關的種有:[1][2]
台灣杓蘭(Cypripedium formosanum Hayata)

歷史

生於山野。分布陝西四川湖北華南各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