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蓿豆

扁蓿豆

扁蓿豆(別名扁豆子、花苜蓿、野苜蓿)分布於我國東北、內蒙古、寧夏及甘肅等省區,國外在朝鮮、蒙古、蘇聯也有分布。

基本信息

扁蓿豆扁蓿豆

概述

【中藥名】 扁蓿豆
【蒙藥名】 布蘇行( 《蒙藥正典》 )
【別名】 網果胡蘆芭、花苜蓿
【學名】 Melissitus ruthenica(L.)Peschkova (豆科

扁蓿豆(別名扁豆子、花苜蓿、野苜蓿)分布於我國東北、內蒙古、寧夏及甘肅等省區,國外在朝鮮、蒙古、蘇聯也有分布。它是典型的上繁草,從垂直結構來看,一般0~20厘米間無葉片存在,由60~100厘米間葉片占85%以上,葉的形狀是兩頭小,上中部大,略成非對稱的“菱形”,可作為優等牧草。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根粗壯。莖斜生、平臥或直立,多分枝。羽狀三出複葉;小葉多變化,矩圓狀倒披針形,矩圓狀楔形或條狀楔形,長5—15毫米,寬2—4毫米,先端鈍或微凹,有小尖頭,基部楔形,中上部邊緣有鋸齒,上面近無毛,下面疏生伏毛;托葉披針形或半箭頭形,有毛。總狀花序腋生,花稀疏,總花梗超出葉,疏生短毛;花具2色,黃及紫色,長5-6毫米;花萼鍾狀,密被伏毛,萼齒披針形;花冠蝶形,旗瓣矩圓狀倒卵形,翼瓣近圓形,龍骨瓣較短。莢果扁平,矩圓形或橢圓形,長8一12毫米,寬3.5—5毫米。花期7—8月,果期8一l0月。

【生境】

生於草原、草甸草原、固定沙丘及丘陵坡地。

【分布】

燕山北部、科爾沁蒙古高原東部、陰山陰南丘陵賀蘭山。我國東北、華北;朝鮮蒙古蘇聯(西伯利亞)。

【產地產量】

呼倫貝爾盟興安盟哲里木盟赤峰市、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盟、巴彥淖爾盟、阿拉善盟的阿拉善左旗。產量較多。

【入藥部分】

全草入藥。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除去雜質,洗淨泥土,曬乾,切段備用。

【性味功能】

中藥味微苦,性寒。清熱解毒,止咳,止血。
蒙藥味苦,性涼、燥、輕、柔。清肺,解毒,止血,治傷,益腎。

【主治】

中藥治發燒,肺熱咳嗽,赤痢腹痛;外用治出血。
蒙藥治肺膿腫,咳血,腎熱,毒熱,創傷。

【用量用法】

中藥9一15克,水煎服;外用適量,研末敷患處。
蒙藥多入丸散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