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葉扁蓿豆概述
中文名(拉丁名):細葉扁蓿豆(Melissitusruthenicus(L.)Peschkoua)
種別名:花苜蓿、野苜蓿、奇勒格(蒙古族名)。科中文名(科拉丁名):豆科(Leguminosae)
地理分布:分布於我國東北及內蒙古。
細葉扁蓿豆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株高5~15cm。莖斜升或近平臥,自基部多分枝。葉為羽狀三出複葉,小葉甚狹,呈矩圓狀條形至條形,長5~12mm,寬0.5~2mm,邊緣在中上部有鋸齒,有時中下部也有鋸齒。短總狀花序腋生,有花3~5朵,花黃色帶紫紋;萼鍾狀,長2~3mm;旗瓣矩圃狀倒卵形,翼瓣短於旗瓣,龍骨瓣短於翼瓣。莢果扁平,矩圓形,長8~12mm,寬3.5~5mm,表面具網紋。種子淡黃色,每莢含2~4粒。
細葉扁蓿豆生物學與生態學特性
細葉扁蓿豆為早生、喜沙、軸根型植物。多生長於固定抄丘坡地。它的根頸部緊貼沙土表面,具有較強的抗寒、抗旱能力,但不耐鹽漬化。以種子繁殖。植株一般在5月中、下旬返青,雨後生長迅速,6月下旬至7月初現蕾並陸續開花,花期常延至8月下旬,莢果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底相繼變成淡褐色,進入成熟期。
根據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地資源調查資料,在1m2的沙地描述樣方內,有不同年齡的細葉扁蓿豆1~40株,頻度為30~80%,其分蓋度為2~10%。
細葉扁蓿豆飼用價值
本變種為優等牧草,其適口性甚好,各種家畜一年四季均喜食,具有良好的催肥作用。在冬季,因其植株多匍匐地面,能使細枝保留,為羊、牛的主要選食對象。從化學成分看,蛋白質和灰分含量較高,纖維含量在乾草類中屬中等略高,灰分中鈣多,磷少。
細葉扁蓿豆的產量,因生境條件的差異有較大的變幅,在錫林郭勒草原總產量中,細葉扁蓿豆常占2.9~28.6%,每100kg鮮草風乾後可生產45~50kg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