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對作者的思想發展作了回顧。作者認為,雖然他的哲學發展可分為不同的階段,但有一宗旨始終沒變,這就是他急於要發現究竟有多少東西我們能說是知道的,以及知道的確定性或不確定性究竟到了什麼程度。哲學發展中的破裂帶是1899—1900年的兩年時間,這時他採用了數理邏輯中皮亞諾的方法及邏輯原子主義的觀點,這一變革幾乎可以把在此之前和此後的哲學工作看作是毫不相干的。作者在書中敘述他是如何由相信新黑格爾主義轉到摩爾的新實在論,如何和懷特海一起寫下《數學原理》三卷本的巨著,又如何受維持根斯坦的影響與維氏共同創立邏輯原子主義。
作品目錄
第一章 提綱 | 第七章 《數學原理》:哲學方面 | 第十三章 語言 |
第二章 我現在對於世界的看法 | 第八章 《數學原理》:數學方面 | 第十四章 普遍、特殊和名稱 |
第三章 最初的努力 | 第九章 外在的世界 | 第十五章 “真理”的定義 |
第四章 一時走入唯心論 | 第十章 維根斯坦的影響 | 第十六章 非證明的推理 |
第五章 叛入多元論 | 第十一章 認識論 | 第十七章 放棄畢達哥拉斯 |
第六章 數學中的邏輯技巧 | 第十二章 意識與經驗 | 第十八章 對於批評的幾個答覆 |
作品思想
羅素的暫學思想以多變著稱,但正如艾蘭·烏德所說:儘管他在不同時期有不同主張,卻始終有一貫的目的、方向和方法。在19世紀末尾時期,羅素信奉康德和黑格爾哲學,他的大學研究員論文《幾何學的基礎》就是按康德觀點寫的,稍後《論數與理的關係》一文也純粹是持黑格爾派的觀點。1899-1900年羅索背叛了康德和黑格爾,直到採用邏輯原子主義和數理邏輯中的皮亞諾技術,這使他在哲學思想上發生了一個根本的轉變.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前,他意識到邏輯改革對於數理哲學的重要性,全力以赴和懷德海合著《數學原理》,在哲學和數學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劃時代的重要成果。在二十年代後,羅索受美國哲學家詹姆士的影響,由數理哲學研究轉向了心理學和語言學有關的認識論問題。此後,他的思想沒有什麼重大變化,主要致力於對句子、語言,意義和真理的分析。
羅素認為知覺本質上不是關係性事件。語言是有意義的,即語言和它之外的非語言事實相關。真假是信息的屬性,信念是對將要發生的事情的期待。句子的真假要由事實來證實。歸納真理只是假設,事物間的因果聯繫並不具有必然性。羅素強調,他用以解決哲學問題的方法始終是分析方法。
作者簡介
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1872年5月18日-1970年2月2日),英國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歷史學家。伯特蘭·羅素畢業於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為無神論或不可知論者,被認為是與弗雷格、維根斯坦和懷特海一同創建了分析哲學。伯特蘭·羅素與懷特海合著的《數學原理》對邏輯學、數學、集合論、語言學和分析哲學有著巨大影響。1950年,伯特蘭·羅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表彰其“多樣且重要的作品,持續不斷的追求人道主義理想和思想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