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腺腦垂體機能減退症

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症系腺垂體分泌激素不足所引起的征群。本病可分為部分性與完全性二類,前者受累激素僅1~2種;後者則為全部垂體前葉激素合成與分泌不足。臨床表現主要取決於垂體前葉激素缺乏的種類與程度;此外,發病年齡也影響臨床表現。任何引起垂體前葉或下丘腦破壞的損傷均可引起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症。產後垂體壞死(席漢綜合徵,Sheehan syndrome)是本症最常見的原因。腺垂體在妊娠後期增生肥大,當分娩中或分娩後發生大出血,引起低血壓,使垂體腺小動脈痙攣,垂體前旰發生缺血性壞死。

腺腦垂體分泌生長激素泌乳素以外,還分泌促性腺激素,促甲狀腺激素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生理狀態下垂體激素受下丘腦相應的釋放或抑制激素調節,也受其靶器官所分泌的激素來調節(又稱負反饋)。由下丘腦、垂體病變引起的腺垂體功能減退症可以表現為單一的(部分性)或是所有的(完全性)靶器官機能減退,因而臨床表現可由輕微的疲乏無力到嚴重的危象出現。
 

【發病機制】

正常人垂體約重0.5g,垂體前後葉各自有獨立的血液供應,垂體前葉主要由頸內動脈的分支垂體上動脈所供給,垂體上動脈在垂體柄的根部形成動脈環,該環有許多分支進入下丘腦和正中隆突,同時也組成了垂體門脈系統的第一微血管叢,所以門脈繫上接下丘腦正中隆突,下接垂體前葉。將下丘腦的神經內分泌物質遞送到垂體前葉。妊娠中由於胎盤泌乳素、雌激素的刺激下垂體分泌較多泌乳素(PRL),垂體明顯增生肥大,體積較孕前增長2~3倍。增生肥大的垂體受骨性限制,在急性缺血腫脹時極易損傷,又加垂體門脈血管無交叉重疊,缺血時不易建立側支循環,因此凡影響垂體血供,破壞下丘腦神經內分泌中樞,垂體柄完整性以及占據垂體窩空間的病變均能引起本病。
(一)垂體,下丘腦附近腫瘤 如巨大的垂體瘤、顱咽管瘤、腦膜瘤下丘腦、視交叉附近的膠質瘤、錯鉤瘤、松果體瘤等可壓迫垂體正常組織、破壞垂體正常組織的血液供應,或干擾下丘腦釋放或抑制激素的分泌而引起垂體機能減退。有垂體卒中引起的機能減退也不少見。Veldhuis等發現經手術證實垂體瘤合併卒中者垂體機能減退中,88%的病例有GH不足,66%有在適當刺激下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不足,42%甲狀腺機能減退,85%性類固醇減少,58~76%分別有LH或FSH的減少,4例測定PRL者,2例有高PRL血症,2例PRL減少,而暫時性尿崩症僅4%,永久性尿崩症僅2%。
(二)手術、放療、顱腦外傷 顱腦外傷時下丘腦出血梗死約42%,內囊周圍出血約59%,垂體前葉梗死發生率約為16%,後葉出血發生率約34%。急性垂體前葉梗死往往與垂體柄創傷性破裂所致,因為長門靜脈約供應90%垂體前葉細胞,而短門靜脈僅供應與後葉相連的一部分前葉細胞,所以垂體柄手術切除約90%前葉被梗死。文獻報導垂體手術加放療5年內垂體功能減退發生率高達67.55%,一般認為過量深度X光〔>55Gy(5500rad)〕可損傷垂體前葉功能,本病也可見於電離輻射10年後,可能由門脈血管炎所致。
近年來隨著顯微外科,立體定向外科技術的引進顱腦外科以及放療中垂體正常組織受損的機會明顯的降低,從而垂體機能減退症的發生率以及嚴重性也將明顯改善。
(三)產後腺腦垂體壞死及萎縮 常發生於產後大出血(胎盤滯留,前置胎盤)或產褥熱,引起垂體血管痙攣或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使垂體門脈系統缺血而導致垂體壞死萎縮。發生於產後的垂體機能減退症又稱席漢氏(sheean′s)綜合徵,美國每年發生率約1/100萬,開發中國家發生率較高。也可發生於有大小血管病變的糖尿病病人或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其他血管病變如結締組織病,鐮形細胞性貧血、海綿竇栓塞,頸動脈瘤可引起本病。
近年來用高解析度CT在57例Sheehan綜合徵婦女的檢查中發現有39%蝶鞍的容量小於正常,20%的婦女有空泡蝶鞍,提示垂體血供障礙的發生可能與局部介剖因素有關。
(四)感染或浸潤性疾病 如結核,梅毒,真菌,化膿性細菌,病毒性腦炎和腦膜炎,結節病,組織細胞增多症,嗜酸性肉芽腫病,血色病,甚至轉移性腫瘤(較常見的有乳癌和肺癌)浸犯到下丘腦和腦垂體前葉可引起此病。1962年首次報導了淋巴細胞性垂體炎已來已有近百例此類病例,此病好發於女性,女∶男約7∶1,尤其是妊娠中以及產後的青年女性,病因可能與自身免疫有關,可伴同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原發性甲狀腺炎,腎上腺炎,萎縮性胃炎,淋巴細胞性甲狀旁腺炎等。病變垂體腫大,伴淋巴細胞浸潤,偶見淋巴濾泡形成,繼而纖維化和萎縮等。
較罕見的家族性先天性垂體機能減退症,其特點是有新生兒低血糖,出生時矮小,鞍鼻,小外生殖器,完全性GH缺如,伴多種垂體前葉激素缺失,可伴視神經發育不全,下丘腦垂體發育異常等,有報導一家4兄弟先天性垂體機能減退伴中樞性尿崩,MRI檢查出3例垂體前葉不發育,1例無垂體柄,3例垂體發育不全者有2例無垂體後葉,通常認為分二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或X性相聯型。

【臨床表現】

本症的臨床表現取決定於垂體各種促激素減退速度及相應靶腺萎縮的程度。由於生長激素和泌乳素是最易累及的激素,其次為促性腺激素,促甲狀腺激素,而後是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因此輕症僅表現為疲乏無力,體力衰退,胃納減退,月經少,產後無奶等不易引人注意的症狀,若干年後應激誘發危象而就診。有報導患者於產後10~20年因昏迷搶救而確診此病。嚴重者繼產後大出血或產褥期感染可死於低血糖昏迷,休克,播散性血管內凝血。因原發疾病不同臨床表現多變。本病的症狀大致可歸納為下列四組。
(一)性腺機能減退症群 產後無乳,乳房萎縮,閉經等。性慾減退到消失,檢查時見乳暈色淡、毛髮稀少,男子鬍鬚減少,腋毛,陰毛脫落,生殖器萎縮,男子睪丸可小如黃豆,女子宮體縮小,陰道黏膜萎縮,可伴陰道炎。此外有體力衰弱,易於疲乏,精神不振等虛弱症狀。
(二)甲狀腺機能減退症群 臨床表現常較原發性甲狀腺機能減退症輕,患者常訴畏寒,趨向肥胖,皮膚乾燥而粗糙,較蒼白,少光澤,少彈性,少汗等。出現典型的粘液性水腫者較少,可有納差,便秘,精神抑鬱,表情淡漠,記憶力減退,行動遲緩等。有時精神失常而有幻覺、妄想、木僵,甚至躁狂,或發生精神分裂症等,心電圖示心率緩慢,低電壓,心肌損害,T波平坦,倒置等表現。
(三)腎上腺皮質機能減退症群 早期或輕症患者的症狀,往往不明顯。較常見者,為極度疲乏,體力軟弱。有時厭食,或噁心、嘔吐,以致體重大減。患者的機體免疫力、防禦和監護系統功能較差,故易得感染等。嚴重病例,時有發作性低血糖征群,對胰島素非常敏感。皮膚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泌減少而呈色澤變淺,臉容蒼白及乳暈等處色素變淡,與原發性腎上腺皮質機能減退症中黑色素沉著增多迥然不同。
(四)腺腦垂體內或其附近腫瘤壓迫症群 症狀隨被壓迫的組織機能損傷情況而定。最常見而嚴重者,為頭痛和視神經交叉受壓引起的偏盲,有時可出現腦瘤引起的下丘腦綜合徵及顱內壓增高的征群等。
根據上述征群,臨床上又可分為下列四型:①混合型,最常見;②性機能減退型;亦常見;③繼發性粘液性水腫型;④陣發性低血糖型,最少見,但最嚴重。
 

【實驗檢查】

可疑患者進行下丘腦、垂體與靶腺激素測定,以及有關生化效應,激發試驗將有助於了解相應腺體的儲備能力,有助於明確診斷和確定治療方案。
(一)生長激素測定 有報導幾乎80%~100%的病例生長激素儲備能力是降低的。故此項檢出對於輕型,部分性垂體機能減退者尤為重要。但正常人生長激素(GH)的分泌呈脈衝式,有晝夜節律,且受年齡,飢餓,運動等因素影響,故一次性測定血清GH水平並不能反映GH的儲備能力。近年來認為24h尿GH測定優於一次性血清GH測定。胰島素,精氨酸,L-多巴等激素試驗有助於除外單一生長激素缺乏的可能(詳見垂體性侏儒)。
(二)泌乳素測定 Sheehan綜合徵往往伴有產後無奶,血清泌乳素水平降低,而下丘腦-垂體病變泌乳素很少降低,反而是升高的,因而泌乳素的測定往往對病變的定位有幫助,而促甲狀腺釋放激素(TRH)興奮試驗對該病無特殊意義。
(三)促性腺激素的測定 對於生育年齡的婦女來說月經史是垂體-性腺軸的最好試驗。由於促濾泡激素(FSH)和黃體生成激素(LH)都是脈衝式分泌的,所以單次測定並不能反映垂體的功能狀態,也即有垂體機能減退症者,也可檢測到正常水平的FSH和LH,如閉經婦女或是雌二醇(E2)水平低者,FSH和LH水平在正常或偏低,則提示垂體儲備能力降低;男性患者如見睪酮(T)水平降低而FSH,LH在正常範圍內同樣是不適當的。
(四)促甲狀腺激素的測定 與原發性甲狀腺機能減退者的區別就在於此症在甲狀腺激素水平降低下時,促甲狀腺激素水平也是降低的,偶見TSH升高,是由於下丘腦和垂體病變產生僅有免疫活性而無(或少)生物活性的TSH。
(五)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測定 清晨8時皮質醇水平低於正常時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水平仍在正常範圍,或其晝夜節律消失(正常人晨8時最高,午夜2時最低,晝夜曲線呈"V"或"W"字型)均提示垂體儲備能力降低。現較常用於垂體-腎上腺皮質軸功能檢查有:
1.ACTH 興奮試驗 一次性靜脈注射ACTH250u,注射前,注射後30′,60′取血清測定皮質醇濃度,正常人升高到20μg/dl(552nmol/L)或以上,本病患者反應降低或消失。但有過敏反應及水中毒危險。
2.甲吡酮(Metyropone)試驗 此藥可抑制腎上腺皮質中11β-羥化酶,使皮質醇合成減少,停留在11-去氧皮質醇階段,通過負反饋對垂體分泌ACTH的抑制減弱,故正常人尿中17-羥皮質類固醇顯著升高,可達服藥前2倍以上。如無明顯升高,則提示分泌ACTH的儲備能力不足。現被直接測定ACTH晝夜曲線所取代(ACTH正常值為20~80pg/ml,晨8時空腹)。
3.胰島素誘發的低血糖興奮試驗 靜脈注射每公斤體重0.15u正規胰島素,注射前,注射後30′,60′,90′分別測定血糖和皮質醇、生長激素,正常人在血糖降低到基值的50%以下時(絕對值在40mg/dl,2.2mmol/L),皮質醇應上升到20μg/dl(552nmol/L)或以上,GH上升到10ng/ml或以上。患者無此反應。因有嚴重低血糖的危險故當晨8時血清皮質醇低於5μg/dl(138nmol/L)時不需做此試驗,有驚厥,心絞痛,精神失常和全身情況很差者不宜做此試驗。
4.垂體後葉加壓素試驗 此激素可刺激垂體分泌ACTH,後者再興奮腎上腺皮質產生糖類皮質激素。下午2時肌注加壓素10u,分別於0′,30′,60′,120′採血測皮質醇,正常人於30′,或60′皮質醇達高峰,較基值升高5μg/dl以上,本症患者無反應。如甲吡酮試驗無反應,加壓素試驗反應正常,提示原發病變在下丘腦,垂體功能減退為繼發性。
此外,本病患者常呈正常細胞正常色素型貧血,少數患者為巨幼紅細胞型,一般在300~400萬/mm3之間,白細胞總數正常偏低,分類計數中、淋巴細胞及嗜酸粒細胞常可偏高。本病患者也可有再生障礙性貧血。
 

【病理說明】

隨病因而異。產後大出血、休克等引起者,垂體前葉呈大片缺血性壞死,有時幾乎擴展至全葉,僅前葉後上方,柄部,中部與後葉無累及,垂體動脈有血栓形成。產後10天內死亡者,此壞死區周圍尚有一層大吞噬細胞群,其附近可見纖維蛋白性血栓。如產後一次或多次出血,則垂體顯著縮小,壞死區發生纖維化,前葉上部僅剩少許較大的嗜伊紅性細胞與少數嗜鹼性細胞。大部實質細胞消失,疏鬆組織中僅有內皮細胞群集數處與單核細胞浸潤。其他外周內分泌腺(靶腺)如性腺、甲狀腺及腎上腺皮質亦可有不同程度的萎縮。生殖器官顯著萎縮。其他內臟亦小於正常,心臟可呈褐色變性。
垂體前葉組織毀壞在50%以上時始出現臨床表現;破壞75%時,症狀明顯;95%左右時,症狀常較嚴重。
【診斷說明】
本病診斷,首先須確定腺體功能減退的證據,然後結合病史、症狀、體徵及放射異常等發現,推理垂體病理與病因。鑑別診斷方面,本症不易與神經性厭食鑑別,神經性厭食極度營養不良可伴性腺功能低下,低T3綜合徵,低血糖等,但飢餓時生長激素水平正常甚至高於正常。此外宜與原發性靶腺機能低下和其他慢性病引起的虛弱征群相鑑別。
 

【治療說明】

積極防治產後大出血及產褥熱等均可防止本病的發生。近年來,在積極推廣婦幼衛生和圍產期保健的基礎上,發病率已顯著下降。治療方面,可分下列三點。
(一)一般治療 皮質醇與甲狀腺激素是生命中必需的激素,當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和促甲狀腺激素不足時可危及生命。而促性腺激素不足不易引起人們的注意。此類激素不足時除引起不育和性功能減退外,雌激素不足會減少骨礦含量,導致骨質疏鬆,並增加冠狀動脈疾患的危險性。雄激素不足使肌肉不發達、無力。生長激素不足可使成年人脂肪增多,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濃度升高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患者常虛弱無力,故膳食應富於能量,含高蛋白質,多維生素及適量鈉、鉀、鈣、氯等電解質。平時注意生活作息制度,保持身心健康,儘量避免感染、過度勞累與精神激動等應激狀態。替代治療前禁用安眠藥,若嚴重貧血,則可予輸血或/和補充白蛋白等。
(二)替代療法 可根據病情適量補充靶組織激素,如遇全垂體功能減退症宜先給皮質激素,後給甲狀腺激素,以防誘發皮質功能減退症加重。方法如下:
1.腎上腺皮質激素替代常用醋酸氫化可的松25mg/日,並儘可能符合生理情況下皮質激素的晝夜曲線,故以清晨8點口服。如遇靶組織敏感性下降時劑量可加大到37.5mg/d,早上8點給25mg,下午2時給12.5mg。一般不需補充鹽類皮質激素,因醛固酮不是ACTH依賴型激素。在感染,手術等應激狀態下,腎上腺皮質激素劑量應適當增加。部分患者,有頑固性低血壓時,可加用去氧皮質酮或醋酸脫氧皮質酮(DOCA)以升高血壓,但過量會引起水腫。
2.甲狀腺激素替代一般用甲狀腺乾製劑,它含有按生理比例的T4(甲狀腺素)和T3(三碘甲狀腺原氨酸),奏效快而強,為避免其心慌、出汗、失眠等副作用,可從小劑量開始,每日約15~30mg,甚至可以從每日7.5mg開始,逐漸增加至最適劑量,一般在60~120mg/d左右。並監護血清T3、T4濃度來調節劑量。此激素的替代應在皮質激素替代後給予。
3.性激素替代 生育年齡的婦女可用人工周期療法,每晚口服乙酚0.25~0.5mg21天或乙炔雌二醇30μg/d,21天,也可用苯甲酸雌二醇1mg/次,肌肉注射,隔日1次,共10次。副作用有噁心,頭暈、乏力,長期持續單用雌激素可增加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黃體酮10mg於服藥第16天開始,5天,肌肉注射,一般在停藥2~3天后見撤退性陰道流血,下一次周期療法宜在"月經"第5天開始。氯芪酚胺50mg/片,是非甾體類雌激素受體拮抗劑,可使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且有直接增加卵巢雌激素合成的作用,也可試用,每日50mg,連續5天,副作用有頭痛、噁心,視力異常,腹脹痛,肝功能損害等。對輕型病例也可試用。人工合成的黃體生成激素釋放激素LH-RH50~100μg/d,肌肉注射,日2次,連續5~7日,也是從"月經"第5天起。
男性激素可促進蛋白質合成,增強體力,常用丙酸睪丸酮,每次25mg,每周1~2次,肌肉注射。甲基睪丸素因有肝功能損害的副作用,不宜作為長程替代。女性病例也可套用雄激素作用較弱的蛋白同化激素,如苯丙酸諾龍,每次25mg,每周2~3次,肌肉注射。近年來還有長效的庚酸或癸酸的酯類製劑。
(三)危象處理 對於可疑病例慎用或禁用巴比妥類安眠藥,氯丙嗪等中樞神經抑制藥,胰島素、降糖藥,嗎啡等麻醉劑。感染,應激時宜加大皮質激素劑量。危象可表現為低體溫、低血糖、低血壓、低血氧等,處理可給:
1.快速靜脈注射50%葡萄糖溶液40~60ml後,繼以靜脈滴注10%葡萄糖生理鹽水,每分鐘20~40滴,不可驟停,以防繼發性低血糖。
2.補液中需加氫化可的松,每日約300mg以上,或用地塞米松注射液作靜脈或肌肉注射,亦可加入補液內滴入。
3.若有周圍循環衰竭,感染者,治療參見有關章節。
4.低溫者,可用熱水浴療法,電熱毯等將病人體溫回升至35℃以上,並開始用小劑量甲狀腺激素製劑。
5.高熱者,用物理和化學降溫法,並及時去除誘發因素。
6.水中毒者,可口服強的松10~25mg或可的松50~100mg/d,以每6小時用1次,氫化可的松50~200mg(地塞米松1~5mg),加入50%葡萄糖液40ml中,緩慢靜脈注入。
 

【併發症】

重症患者常在產後大出血休剋死亡或因重度感染而死亡;輕者可帶病延年至一、二十年,但常處於虛弱狀態。輕症患者,如能再度懷孕,則於妊娠後期,垂體機能有生理性亢進時,可一度好轉,甚至完全恢復正常。但亦可因再度大出血而使病情加重或暴死等。早期輕症患者,經適當治療後,可以享年如正常人。對於有繼發性腎上腺皮質機能減退和本病的混合型病例,往往易發生下列併發症:
1.感染
2.垂體危象及昏迷 各種應激,如感染、腹瀉、嘔吐、失水、飢餓、受寒、中暑、手術、外傷、麻醉、酗酒及各種鎮靜安眠藥、降血糖藥物反應等常可誘發垂體危象及昏迷。垂體危象,有高熱型,體溫高達40℃以上;低溫型,體溫在26~30℃之間,低血糖型、循環衰竭型、水中毒型、呼吸衰竭型等,有時呈混合型。臨床表現為精神失常、譫妄、高熱或低溫、噁心、嘔吐、低血糖症群、低體溫、低血壓、昏厥、昏迷和驚厥等症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