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懸帖

憂懸帖

《憂懸帖》章法富有動線變化特徵:任何的漢字,都可畫出一條直線,它的位置是表示字傾側的方向,同時把字分成感覺上份量相等的兩個部分。

基本信息

【名稱】憂懸帖
..

【作者】王羲之
【時代】東晉
【書體】草書
摹搨】唐代
【材質】硬黃紙本,雙鉤廓填
【形制】軸裝
【規格】縱24.8厘米,寬41.8厘米。3行,17字
《憂懸帖》與《頻有哀禍帖》、《孔侍中帖》合裝。前後九行共一紙,總稱為《孔侍中帖》或《九月十七日帖》。畫心中央紙縫處鈐有“延曆敕定”朱文印記三方。原為手卷,現改為軸裝,為1941年(日本昭和十六年)改裱而成。

法帖釋文

憂懸不能須臾忘心,故旨遣取訊息。羲之報。

書法欣賞

《憂懸帖》章法富有動線變化特徵:任何的漢字,都可畫出一條直線,它的位置是表示字傾側的方向,同時把字分成感覺上份量相等的兩個部分。將此條直線稱為單字的動線,
..
以確定作品的位置和方向。而動線的特質就如同音樂一樣,不同的線條,在書法作品中連續不斷出現直到終篇,形成了一幅作品的音樂屬性——鏇律。書法的時間性和流動感,是一種無聲的鏇律,一種有形的鏇律,更是一種凝固在空間的鏇律,對於書法音樂性與動線的相關性,宗白華有所闡述:“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能偃仰顧盼,陽陰起伏,如樹木之枝葉扶疏,而彼此相讓。如流水之淪漪雜見,而先後相承。這一幅字就是生命之流,一回舞蹈,一曲音樂。”流貫於書法線條中的音樂之美,傳達了心情的宕盪和心靈的悸動。《憂懸帖》一開始的“憂懸”兩字錯位較大,但不影響行氣,反而是在連續中,帶了些許的波動,加強作品的靈動感。

作品收藏

《憂懸帖》和《喪亂帖》同樣,可以認為是作為奈良中期的聖武天皇生前喜愛之物奉獻給東大寺,保管於正倉院的王羲之書法,即書法二十卷及大小王真跡書之一。“延曆敕定”之印記,亦與《喪亂帖》之經歷同樣,也許是桓武天皇借覽,歸還時所鈐朱文印記。其後流傳不詳,如上所述,1616年(日本元和二年)野村屋新兵衛攜至江月宗玩處時,其起首有相當於《群從雕落帖》一節相續。據傳,本幅在明治時代出現於東京上野的古書店,其後成為富山藩儒者岡田信之(1825-1885)所藏。岡田信之號吳陽,學於江戶幕府主要教授儒學之學問所昌平黌,後任命為富山藩校廣德館的文學教授,併兼藩主之師。明治以後,成為富山師範學校教師,然不久即辭職,竭力於家塾學聚舍。此帖後成為岡田信之之子、東京帝國大學教授、資料編纂掛囑託、文學博士岡田正之所有,再經岡田正之之子岡田震之手,1927年(日本昭和二年)9月23日,前田侯爵家購之於正之之子震。現在的裝裱,為1941年(日本昭和十六年)改裱而成。現藏日本前田育德會(位於日本東京都目黑區,也稱尊經閣文庫,主要收藏中國、日本的古文書和古代工藝美術品)。

其他閱讀

《憂懸帖》是單獨成帖還是《孔侍中帖》的一部分,有以下兩種觀點:
1、《王羲之志(附王獻之志)》認為:“此本前三行為《頻有哀禍帖》,後六行為《孔侍中帖》(《孔侍中帖》後三行,日本學者又稱為《憂懸帖》)。”
2、富田淳認為是此帖是《九月十七日帖》(《孔侍中帖》)的一部分:“(以前一直被介紹為收有三通斷續尺牘:一通《哀禍帖》(三行),二通《九月十七日帖》(三行),三通《憂懸帖》(三行)。據上述情況,可以認為實際上收有二通尺牘:即《哀禍帖》(三行)、《九月十七日帖》(六行)。若《九月十七日帖》為六行,以‘羲之報’始,以‘羲之報’終,符合王羲之尺牘之書式,此點亦可作為旁證。”

作品展出

《憂懸帖》於2006年3月26日在上海博物館展出,這是“中日書法珍品展”(2006年3月13日-4月24日)展覽的一部分。《憂懸帖》繼《喪亂帖》後進行展出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