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和會館是由鄺新華、獨腳英、林之等粵劇藝人所建立粵劇仝人的行會組織。它加強了戲行中人的團結,保障戲班營業正常開展,在清朝解禁粵劇後回復戲班事業。八和會館成立不久,薛覺先、馬師曾、桂名揚、羅品超、林小群、陳笑風、白雪仙等都先後加入該館,後稱為“八和子弟”。當時建築八和會館的費用都是透過全行在每年閏月休業的時期舉辦義演,扣除工資後所籌集而成。另外,凡是入會會員都需要付出白銀一兩作為「份金」。
在清朝光緒十八年(1889年)八和會館在廣州黃沙舊地海旁街落成。八和會館共分八堂,作為粵劇藝人住宿之用:兆和堂、慶和堂、福和堂、新和堂、永和堂、德和堂、慎和堂、普和堂。百和堂意為八方和合,同結一心;不同的行當被安排居住不同的分堂。小生、正生及大花面具在兆和堂。二花面、六分住在慶和堂。花旦住在福和堂。丑角在新和堂。武生在永和堂。五軍虎及武打家在德和堂。接戲賣戲的在慎和堂。棚面的音樂人員在普和堂。由於工作人員有很多,八和會館更設有方便所(醫療室)、養老院、一別所(安排身後事情)、國小、何益公司(戲箱行)。八和會館會員總多,管理制度不斷完善。後期實行行長制度,各行行長都是全體人員推舉出來,到了今天仍然會定期選舉主席。
隨著粵劇不斷向各地發展,八和會館也成立了不少分會,現存的分會遍布世界18個國家或地區,而廣東的八和會館被海內外粵劇人士尊為“母會”。香港八和會館前身是“八和公寓”,是粵劇從業員散班後住宿的地方。香港的會館曾經多次改組,分別為“八和劇員總公會”、“八和粵劇協進會”、“廣東八和粵劇職業工會”。終於在1953年,重新註冊成立“香港八和會館”,統理粵劇整體事務。四十年來,該會在推動粵劇在國際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新加坡八和會館前身為“梨園堂”於清朝鹹豐七年(1857年)創建,於光緒二十六年(1890年)始更名為八和會館。除了這兩個分會,還有“澳門八和會館”、“美東八和會館”及“英港怡情雅聚”。
相關詞條
-
張慶和
張慶和,筆名清河、袖寒。男,漢族 。中共黨員。1949 出生在山東肥城,成長在軍營,定居在北京。
個人簡介 榮譽榜 刊登刊物 名家點評 社會評價 -
杭州胡慶余堂中藥博物館
杭州胡慶余堂中藥博物館享有“南有胡慶余堂、北有同仁堂”盛譽的胡慶余堂創立於清·同治十三年(1874)。杭州胡慶余堂中藥博物館是中國專業性博物館,位於浙江...
概況介紹 建築規模 製藥技藝 歷史發展 珍貴館藏 -
胡慶余堂中藥文化
"江南藥王"胡慶余堂,是清末紅頂商人胡雪岩集巨匠、摹江南庭院風格耗白銀三十萬兩於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創建的藥鋪,整座建築猶如仙鶴停駐在吳山北麓的清河坊。
基本信息 介紹 溯源 文化特色 傳承價值 -
餘慶堂
餘慶堂古戲台,又名龍溪天水萬年台,位於祁門新安鄉珠琳村。
基本介紹 相關內容 -
胡慶余堂國藥號
“江南藥王”胡慶余堂,系清末“紅頂商人”胡雪岩於公元一八七四年(清同治十三年)創建,地處杭州歷史文化街區清河坊,是國內保存最完好的晚清工商型古建築群,系...
品牌文化 發展現狀 溯源 文化特色 傳承價值 -
慶德堂中醫館
醫館坐館開診的醫師來自全國各地,均為國家級或省級、市級的老中醫、名教授,以及術有專長的中醫專家,確保就診者都能真正得到專家級的診療服務。 慶德堂舊址作為...
慶德堂 關於慶德堂 延續60年的慶德堂中醫館濟世理念 慶德堂行醫宗旨 慶德堂獨家秘制方劑 -
衍慶堂
興國縣衍慶堂,位於江西省興國縣東南60公里處的梅窖鎮三僚國小的後方,屬於曾氏三房。祠堂房屋不大,建築按狗形設計,又稱狗形祠。
興國縣衍慶堂 和平縣衍慶堂 -
《敬和道山堂慶瞻御書韻》
《敬和道山堂慶瞻御書韻》是宋代詩人文天祥所作詩詞之一。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