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和會館是由鄺新華、獨腳英、林之等粵劇藝人所建立粵劇仝人的行會組織。它加強了戲行中人的團結,保障戲班營業正常開展,在清朝解禁粵劇後回復戲班事業。八和會館成立不久,薛覺先、馬師曾、桂名揚、羅品超、林小群、陳笑風、白雪仙等都先後加入該館,後稱為“八和子弟”。當時建築八和會館的費用都是透過全行在每年閏月休業的時期舉辦義演,扣除工資後所籌集而成。另外,凡是入會會員都需要付出白銀一兩作為「份金」。
在清朝光緒十八年(1889年)八和會館在廣州黃沙舊地海旁街落成。八和會館共分八堂,作為粵劇藝人住宿之用:兆和堂、慶和堂、福和堂、新和堂、永和堂、德和堂、慎和堂、普和堂。百和堂意為八方和合,同結一心;不同的行當被安排居住不同的分堂。小生、正生及大花面具在兆和堂。二花面、六分住在慶和堂。花旦住在福和堂。丑角在新和堂。武生在永和堂。五軍虎及武打家在德和堂。接戲賣戲的在慎和堂。棚面的音樂人員在普和堂。由於工作人員有很多,八和會館更設有方便所(醫療室)、養老院、一別所(安排身後事情)、國小、何益公司(戲箱行)。八和會館會員總多,管理制度不斷完善。後期實行行長制度,各行行長都是全體人員推舉出來,到了今天仍然會定期選舉主席。
隨著粵劇不斷向各地發展,八和會館也成立了不少分會,現存的分會遍布世界18個國家或地區,而廣東的八和會館被海內外粵劇人士尊為“母會”。香港八和會館前身是“八和公寓”,是粵劇從業員散班後住宿的地方。香港的會館曾經多次改組,分別為“八和劇員總公會”、“八和粵劇協進會”、“廣東八和粵劇職業工會”。終於在1953年,重新註冊成立“香港八和會館”,統理粵劇整體事務。四十年來,該會在推動粵劇在國際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新加坡八和會館前身為“梨園堂”於清朝鹹豐七年(1857年)創建,於光緒二十六年(1890年)始更名為八和會館。除了這兩個分會,還有“澳門八和會館”、“美東八和會館”及“英港怡情雅聚”。
相關詞條
-
慎德堂
“慎德堂”為圓明園內的一座宮殿建築,位於圓明園九州清晏島,是道光皇帝與鹹豐皇帝在圓明園內居住的寢宮。 道光帝酷愛圓明園,認為圓明園九洲清晏殿西側怡情書史...
慎德堂簡介 慎德堂記 相關文物 -
勤慎堂
勤慎堂在梅州城西,是一座開基二百年的老屋,在國內或海外的勤慎堂人,讀書好學、崇文尚商、勤奮上進的精神,在國內和海外僑居國社會中人才輩出,造就了一大批學者...
“勤慎堂” -
慎子
慎到(約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5年),趙國人,《史記》說他專攻“黃老之術”。是從道家中出來的法家創始人物。齊宣王、齊泯王時遊學稷下,在稷下學宮講學多...
慎子著作 慎到學說 歷史評價 慎到思想 慎子將軍 -
慎姓
慎姓,第一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的禽滑厘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春秋時期的禽滑厘是墨子的弟子,他的字為慎子,其後代以他的字作為姓氏,形成慎...
慎姓來源 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遷徙分布 郡望堂號 -
楊慎[明代文學家]
楊慎(1488年12月8日 -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號月溪、升庵,又號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 、金馬碧雞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個人作品 人物評價 逸聞趣事 -
許繼慎
許繼慎(1901—1931),漢族,安徽省六安市人,中國工農紅軍早期傑出將領,軍事家 。先後參加黃埔軍校兩次東征,並歷任工農紅軍葉挺獨立團隊長、營長和團...
人物生平 成就貢獻 家庭成員 軼事典故 人物評價 -
龔堪慎
龔堪慎,又名龔伯言,1904年生於四川宣漢縣。幼年入龔家明月壩族立私塾讀書。1917年考入縣立高等國小,1921年又考入綏定聯合縣立中學。在校期間,龔堪...
人物簡介 人物生平 人物事跡 犧牲經過 -
佟佳氏[道光帝孝慎成皇后]
孝慎成皇后(1792年7月5日-1833年6月16日),佟佳氏,滿洲鑲黃旗人,道光帝皇后,世襲三等承恩公、追封一等公舒明阿之女。 乾隆五十七年五月十七日...
人物生平 史籍記載 道光帝御製悼詩 家庭成員 影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