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統合概述
感覺統合簡稱感統是人類智慧的基礎,是人生一切能力發展的根本,從根本上系統培養孩子的行為能力、組織能力、學習能力、專注能力、思考能力、探索能力、創造能力、決策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多種能力。人類感覺學習發展的過程主要有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建立感覺通路; 第二階段:發展感覺動作 ;第三階段:認識身體形象 ;第四階段:形成知覺運動 ;第五階段:發展認知學習。 這些過程的順利進行,有賴於大肌肉的健全成長,所以平衡感的好壞,扮演著決定性的角色。特別是前庭訊息及平衡感協調而成的前庭平衡能力,會直接干擾運動協調能力及語言能力的健全發展。人類學習最重要的並非知識,知識只是工具,如何吸收、消化、使用知識才是適應生活的能力。學習能力是身體感官、神經組織及大腦間的互動,身體的視、聽、嗅、味、觸及平衡感官,透過中樞神經分支及末端神經組織,將訊息傳入大腦各功能區,稱為感覺學習。大腦將這些訊息整合,作出反應再透過神經組織,指揮身體感官的動作,稱為運動學習。感覺學習和運動學習的不斷互動便形成了感覺統合。感覺統合是一種狀態,13歲之前基本形成之後改變十分困難。
感覺統合失調
1970年歐美、日本先進國家,問題兒童日趨嚴重,經數百位專家共同研究,終於1972年由美國南加州大學愛爾絲博士提出感覺統合失調學說,認為是都市生活中小家庭結構造成嬰幼兒感覺統合失調的主要原因。 感覺統合失調理論於20世紀70年代後期完成其方法體系。通過兒童感興趣的各種遊戲式運動(即感覺統合能力訓練)來控制和協調其感覺,引發適當的反應,使之在感覺經驗的積累中改善感覺處理和組合機能,提高其學習成績。愛瑞斯認為,兒童的學習障礙主要源於他們的感覺統合功能失調問題,即兒童因神經系統功能協調不良,無法對從視覺、聽覺、觸覺、肌肉傳來的本體感覺和前庭系統從地心引力及動作感覺等接收到的信息作適當的解釋和利用,感覺輸入發生困難,無法維持較長時間的注意,並伴隨其他行為問題。具體訓練方法包括爬行,悠蕩,旋轉和其他特殊的技能訓練和活動。可改善兒童腦體協調性、視聽等感覺的反應能力、學習能力和對生活的態度。感覺統合訓練在美國、日本等地已成為兒童(特別是幼兒)教育的一項很重要的內容,在中國也開始被套用,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感覺統合失調原因
1 都市化生活小家庭制度造成孩子活動空間不足,導致爬行減少;
2 父母工作忙碌由老人代養或者保姆代養;3 剖腹產是造成孩子觸覺敏感的主要原因;
4 懷孕期間媽媽活動減少,導致胎位不正:
5 父母對孩子教育方法的衝突以及對兒童心理發展規律認識的局限;
感統失調種類和表現
感覺統合失調從嚴重程度上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失調三種。輕度感覺統合失調錶現不明顯不容易被家長發現,對孩子的影響較小,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有所加重,父母需要警惕;中度感覺統合失調孩子的行為,語言,情緒,運動會有明顯體現,家長很容易發現,發現及時訓練及時會有很好的體現;重度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表現很明顯,但也很集中,這樣的孩子往往在很小的時候就有體現,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明顯。感覺統合失調從神經學角度分為,觸覺失調,前庭失調,本體感失調,左右腦平衡失調。孩子主要表現為::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毫無原因懼怕某些學科,心理障礙多;看似聰明,卻很膽小;自言自語,無法和人溝通 ;容易跌倒或撞牆 ;咬手指或無法戒除奶嘴 ;笨手笨腳,容易受挫、缺乏自信 ;寫字無法在框內,筆畫經常顛倒 ;固執,脾氣暴躁 ;發音不佳,語言發展緩慢 ;粘人、愛哭、性情孤僻慢 ;坐立不安,姿態不良,無法安靜 ;挑食、偏食、餐飲習慣不佳靜 ;喜歡爬高,卻不敢走平衡木 ;怕別人碰觸身體,容易吵架 ;愛旋轉遊戲,過久而不會暈眩 ;眼睛容易酸,討厭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