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意識流片
意識流片 |
用“意識流”手法拍攝,著重表現人物非理性、潛意識、直覺活動的影片。美國哲學家詹姆斯1884年在《論內省心理學所忽略的幾個問題》一文中提出了“意識流”的概念,後又在《心理學原理》一書中加以發揮,認為意識“不是聯結起來的,而是流動的。河流或流水是描寫意識狀態的借喻”。在現代西方,“意識流”是許多文藝部門廣泛運用的一種表現手法,尤其反映在小說和電影中。本世紀初開始出現“意識流小說”,其基本寫法是:自由聯想(包括事實和幻想,內心獨白和旁白,現實和回憶的來回流動,象徵性的藝術結構等)。電影中的“意識流”作品出現於50年代後期,最早的三部電影是瑞典的《野草莓》(1957年)法國的《廣島之戀》(1958年)和《去年在馬里昂巴德》(1960年)。這些影片都採用了時間跳躍多變、打破邏輯聯繫等自由聯想形式,以表現現代人的複雜心理和潛意識。具體表現方式主要有:自白、精神過程的全知式敘述、直接的內心獨白、間接的內心獨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