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人民政府市長 李汝求
各位代表:
我代表惠州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09年工作回顧
2009年是很不尋常、很不平凡的一年,是我市經受重大挑戰和考驗、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績的一年。一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為動力,全面貫徹落實中央“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戰略部署和省委、省政府“三促進一保持"的政策措施,全力克服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全市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市十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超額完成,經濟社會發展步伐明顯加快,取得十個方面的“成效顯著":
——“三促進一保持"成效顯著,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面對國際金融危機持續蔓延、發展中的不利因素增多、經濟下行壓力加重的形勢,我市見事早、行動快,及時出台了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措施,大力扶持企業自主創新、開拓市場,加大項目投資,有力推動了經濟逆勢而上,確保了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據測算,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410億元,增長13.2%,超出預期目標3.2個百分點,增幅在珠三角排第二位、全省排第四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59億元,增長17.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03億元,增長18.8%;外貿出口171.5億美元,降幅收窄到4.7%;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14億美元,增長3.2%;全市稅收總收入348.4億元,增長20%;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達到101.5億元,增長30%。全市經濟發展已經走出了金融危機影響的陰影,呈現出企穩回升、率先突圍的良好態勢。
——擴大內需成效顯著,經濟發展動力不斷增強。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和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的發展機遇,強力推進了一批事關未來發展後勁的重點項目建設。全年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45億元,完成年度計畫的111.3%。成功舉辦了招商引資推介會,簽約項目333宗,契約金額1574億元。先後赴澳大利亞、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開展招商推介活動,簽約金額7 .9億美元,貿易成交額3.5億美元。組織企業開展“惠貨北上"和舉辦外經貿產品展銷會等大型經貿活動,契約銷售金額881億元,有力推動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508億元,稅收總額153.7億元,分別占全市比重的36%、44. 1%。
——產業最佳化升級成效顯著,強勢經濟進一步壯大。以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為主線,大力推進五大基地建設,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中海油1200萬噸煉油項目建成投產,精細化工園區建設加快推進,石化產業鏈逐步形成,石化產業實現增加值174億元,增長51.2%。完成仲愷高新區“一區四園"資源整合。TCL一期液晶模組、二期整機一體化項目建成投產,TCL與深圳合作的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動工建設,美國科銳LED晶片等一批高新光電項目簽約落戶,電子信息產業加快向高端發展,實現增加值258億元,增長10.9%。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GDP的2 8%。抽水蓄能電站1、2、3號機組建成投產,平海電廠、國華熱電聯產、LNG二期等項目順利推進,清潔能源產業不斷壯大。成功舉辦第四屆國際溫泉旅遊節,啟動西湖、羅浮山、環大南崑山和稔平半島旅遊區創國家“5A"級景區工程,全年接待遊客211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15億元,分別增長17.2%、19.2%。龍門縣榮獲“中國最佳文化生態旅遊目的地"稱號。金融大市呈現迅猛發展,新引進金融機構5家,億緯鋰能成功上市。獲得600億元授信額度、融資[B F]104.7億元支持我市各項建設。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餘額分別為1779億元、11 34億元,分別比年初增長33%、51%,存貸比達64%。房地產業保持平穩健康發展,會展業、商貿、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18%。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6.5∶55.9∶37.6。
——落實《規劃綱要》成效顯著,融入珠三角一體化進程加快。積極對接珠三角“五個一體化"規劃。潮莞高速惠州段、深惠沿海高速建成,通車裡程100公里,占全省高速公路新增通車裡程的1/3。廣河、惠大、廣惠高速東延線、從莞高速惠州段等連線珠三角的高速公路建設進展順利。莞惠城際軌道動工建設,廈深鐵路順利推進,惠大鐵路二期進港線基本完工,平海電廠配套碼頭、國華惠州熱電碼頭建成,惠州港國際貨櫃碼頭建設和平潭機場恢復民航工作進展順利,現代立體交通網路加速形成。深莞惠三市簽署系列合作協定,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和工作協調機制,召開三次黨政領導聯席會議,重點推進28項合作事項。邊界道路建設及連線,淡水河流域、潼湖水系等跨界河流綜合整治積極推進,金融、旅遊、科技、公共運輸、社會事務、衛生服務、公積金貸款等合作全面深化,龍門、惠東產業轉移園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雙宜"城市建設成效顯著,現代城市發展格局加快形成。“南進北拓、東西伸延”城市發展戰略不斷推進,金山大道、惠博快速通道建設和金龍大道、惠州大道東段等改造工程加快推進,金山大橋建成通車,西枝江大橋改造順利推進。圍繞現代城市、歷史文化、山水三條主軸線,全面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文化藝術中心、會展中心、省運會體育場館等一批標誌性建築和豐渚園、東坡園等一批新景點建成使用,掛榜閣主體工程完工,水東街、豐湖書院改造和紅花湖景區建設加快推進。積極實施“八三三"生態工程,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9.4%,市區新增公共綠化面積26.6萬平方米,順利通過國家園林城市複查。范和港灣紅樹林濕地保護區完成規劃控制。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進一步加強。關停落後水泥生產線17 條、落後鋼鐵生產設備32座,淘汰落後產能301萬噸。建成7座生活污水處理廠並投入營運,新增日處理能力17萬噸。環保責任考核連續兩年名列全省第一。
——統籌城鄉發展成效顯著,城鄉一體化步伐加快。大力實施“十個一"統籌城鄉發展路線圖,通行政村公路硬底化改造全面完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累計完成52.2% ,村莊規劃編制完成40%。水利建設投入9.8億元,惠州大堤(北堤)、馬安圍平馬圍合圍等34宗水利設施工程加快推進。積極實施現代農業“5511"工程,八大特色農產品複種面積達181萬畝,建成大型農業示範基地28個,新增各級農業龍頭企業1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27家。全市180家農業龍頭企業完成銷售收入52億元,帶動農戶戶均增收3080元。農業實現增加值92億元,增長6%。
——民心工程建設成效顯著,民生質量進一步提高。民心工程建設投入74.2億元,87個民心工程項目已完成30個,其餘項目進展順利。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78 元,增長9.2%;農民人均純收入7573元,增長14.3%。新增城鎮就業崗位6.7萬個,完成農村勞動力培訓4.9萬人,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5 .5萬人。城鄉低保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全面落實,低保覆蓋面進一步擴大。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失業人員失業保險標準、“五保"供養標準進一步提高,農村養老保險試點任務圓滿完成。市兒童福利院順利完工,改擴建敬老院18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納入社會保險系統,在全省率先實現“三網合一",新農合籌資標準提高到人均1 15元,參保率連續四年達到100%,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保障性住房建設加快,建成經濟適用房、廉租房2999套。歸集住房公積金13.7億元,發放個人住房政策性貸款7.7億元。
——鞏固文明創建成效顯著,社會更加文明和諧。成立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和文明城市工作局,文明城市創建實現常態化,城市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迎省運、講文明、樹新風"等民眾性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在全國114個城市公共文明指數測評中,惠州位居全國地級市第五名、廣東省第一名。深入開展“東江亮劍"等治安專項行動,人民民眾對治安的滿意率保持在91%以上,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稱號。“五五"普法廣泛開展。安全生產日常監管和專項整治不斷加強,各類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繼續推進,市場秩序得到有力維護。領導幹部大接訪和大下訪活動紮實有效,信訪總量和越級上訪批次大幅下降。
——社會事業發展成效顯著,援建三江鄉任務出色完成。科技創新取得新成績,新增省級工程中心4家,科技進步對工業經濟成長貢獻率達54%。教育強市創建和教育惠民出現前所未有的發展態勢,“城鄉教育聯動發展計畫"全面實施,城鄉教師待遇“兩相當"全面實現。義務教育成果不斷鞏固,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高分通過驗收,提前兩年實現“普高"目標。動工建設惠州市技師學院。惠陽區榮獲“全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先進區"稱號,惠城區、大亞灣區榮獲“廣東省教育強區"稱號,新增省教育強鎮13個。文化事業進一步繁榮,建成“兩館一中心"、廣電新聞中心等一批公共文化設施,報業傳媒集團文化產業基地動工建設。文化惠民活動深入開展,文藝創作進一步繁榮,在全省“五個一工程"評選中獲獎數量連續4屆名列地級市第一,成功舉辦國慶60周年系列文化活動。文化遺產保護有4個項目列入省非遺名錄。城鄉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甲型H1N1流感等傳染病防控工作紮實有效,薄弱衛生院改造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全面推進,市第一婦幼保健院建設進展順利。體育事業蓬勃發展,成功舉辦第三屆市運會。省運會和省殘運會籌備工作紮實推進,全市15個體育場館建設改造工程全面竣工,開、閉幕式加緊編排,備戰訓練成績突出,志願者工作、場館信息化建設、接待安保等籌備工作順利推進。連續14年被評為省人口與計畫生育先進單位。“雙擁"、審計、物價、氣象、地震、移民、口岸、婦女兒童、外事僑務、港澳台事務、友好城市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民族宗教、國防教育、人防、消防、民兵、檔案、方誌、殘疾人、仲裁、老齡、慈善、紅十字、老區建設等工作取得新進展。全力做好汶川三江鄉援建工作,投資總額超過2.1 億元,46個援建項目全部提前竣工,創造了三年任務一年完成的奇蹟,三江鄉成為汶川地震災區第一個恢復重建項目整體竣工的鄉鎮。
——政府自身建設成效顯著,學習型服務型政府逐步建立。堅持依法行政,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制度不斷完善,政府工作規範化、法制化水平和政府效能明顯提高。完成大部制改革,政府工作部門由原來的35個調整為32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取消行政審批事項40項和行政審批收費30項,在全省率先實行市級政府部門行政許可“零收費"。政務公開常態機制建立,政府公報、政府入口網站等平台不斷完善。萬眾評公務、網路問政深入開展,公開徵求意見、專家諮詢論證、決策聽證等制度進一步健全。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堅持重大事項向市委、市人大報告制度。認真辦理人大議案、政協提案,共辦理人大代表議案2件、建議110件,政協提案171件,辦復率100%。認真抓好學習型政府建設,特別是深入開展《規劃綱要》學習,召開五大基地建設動員會和6個縣(區)落實《規劃綱要》現場會,為貫徹落實《規劃綱要》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政府廉政建設得到加強,形成廉潔高效、乾淨幹事的良好氛圍。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市在國際金融危機的重大挑戰面前,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這樣的成績,確實來之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社會各界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奮力拚搏的結果,是惠州人民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譜寫的繼往開來的發展新篇章。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業的全體市民,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工商聯和各界人士,向關心幫助地方工作的駐惠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向積極參與惠州建設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國內外朋友們,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是我市改革開放以來,遇到困難最多、形勢最嚴峻的一年,也是我市保增長、調結構力度最大,城市建設、民生改善成效最明顯的一年。回顧一年來的工作,我們有六個方面的深刻體會:
一是面對困難和挑戰,必須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調整經濟結構,主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搶占經濟發展的“先機"和制高點。
二是面對困難和挑戰,必須堅定不移狠抓發展第一要務,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在非常之時採取非常之舉,沉著應對,周密部署,紮實工作,全力確保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三是面對困難和挑戰,必須堅定不移以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謀劃惠州的未來發展,以貫徹落實《規劃綱要》為動力,大力推進五大基地建設,加快融入珠三角一體化。
四是面對困難和挑戰,必須堅定不移把發展的眼光放在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開拓國際市場與拓展國內市場同時並舉,在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中實現經濟快速發展。
五是面對困難和挑戰,必須堅定不移以大氣魄、大動作、大手筆的發展格局,用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動城市大投入、大建設、大提升,努力建設廣東省最優美的宜居宜業城市。
六是面對困難和挑戰,必須堅定不移關注民生,盡力辦好人民民眾急切盼望的實事好事,用發展的成果促進民生的改善,提升民生的質量,全面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實踐證明,無論遇到多大的艱難險阻,只要我們堅定不移地走科學發展之路,就一定能夠變壓力為動力、化危機為機遇,不斷奪取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勝利。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存在的產業結構不合理、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社會事業發展滯後等問題仍然突出,特別是受國際金融危機後期的綜合影響,又面臨一些新困難新挑戰。主要有: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外經貿形勢依然嚴峻;產業轉型升級的速度還不夠快,經濟結構調整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特別是生產回升後企業銳意調結構、推創新的意識在減弱;節能減排、節約集約用地任務繁重,資源環境約束明顯加劇。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2010年形勢和任務
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也是貫徹落實《規劃綱要》的關鍵一年。當前,國際經濟形勢複雜多變,金融危機的影響尚未完全消除,世界經濟復甦的基礎不穩、步伐緩慢,主要已開發國家消費模式調整,國際貿易保護主義重新強化。我市經濟外向度高,鞏固企穩回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我市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仍然在快車道上運行,又好又快發展的態勢沒有改變,有逆勢而上的紮實基礎;我市大項目的龍頭帶動作用明顯,產業集中度較高,發展後勁較強,有強勢破難的雄厚實力;我市政通人和,社會和諧,形成了幹事創業、努力拚搏的濃厚氛圍,有戰勝困難的強大合力;國家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加上應對危機積累的成功經驗,有加快發展的強力支撐。特別是《規劃綱要》的實施,為我市在新的起點上實現大發展大提升,注入了新的強勁動力。我們堅信,惠州不僅能夠在克服危機中率先突圍,而且必定會在調結構、促轉變中異軍突起。
今年市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十屆六次全會和市第九次黨代會第四次會議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實施《規劃綱要》為動力,以五大基地建設為載體,以結構調整為主線,擴大內外需求提升經濟成長動力,深化改革開放提升發展活力,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綜合實力,統籌城鄉發展提升均衡協調水平,改善民生提升人民民眾滿意度,努力實現“ 十一五"規劃發展目標,為建設更高標準的惠民之州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2010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1%;人均生產總值增長9%;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7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外貿出口增長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103%以內;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37%;全社會R&D(研究與開發 )經費支出占GDP的1.3%;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7%以內;戶籍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7%。
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努力做到六個“全力以赴":
——全力以赴推動經濟平穩快速發展。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擴大投資規模,激活和擴大內外需求,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成長的格局,鞏固強勁的發展勢頭,確保經濟快速發展。
——全力以赴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著力推動五大基地上等級、上水平,積極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以自主創新進一步提升企業和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努力構建具有長久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全力以赴拓展內需增長發展空間。把擴大內需作為戰略取向,不斷完善和落實擴大消費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措施,有計畫、有步驟、有重點地擴大內需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 進一步增強消費對經濟成長的拉動作用。
——全力以赴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和動力。積極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努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以改革創新的精神,積極探索科學發展新路,激發經濟創新活力。
——全力以赴推動出口貿易穩定增長。大力推進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幫助企業創品牌,努力促進出口穩步回升。深入實施外貿市場多元化戰略,提高利用外資水平,推動外經貿發展方式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
——全力以赴改善民生、維護穩定。堅持以人為本,把解決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擴大和改善公共服務,增進全市人民福祉。通過改善民生,促進社會穩定,營造良好的幹事創業氛圍。
2010年工作安排
2010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是:調結構、促轉變,擴內需、促增長,推創新、促升級,惠民生、促和諧。乘勢而上,開拓進取,全力推動十個“新突破":
一、乘回暖企穩、率先突圍之勢,全力推動經濟成長實現新突破
著力擴大投資。把強化投資作為擴大內需的著力點,推進一批關係我市長遠發展的重點項目,全年安排重點項目110個,其中投產項目17個、續建項目53個、新開工項目40 個,總投資1564億元,年度計畫投資281億元。
全力推進招商引資。舉辦大型、高規格的招商引資推介會,積極開展定點、定位招商,充分利用行業協會、民營企業家聯合會等協會招商,加快培植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現代產業體系。重點扶持成長型企業、出口增長型企業、技術創新型企業增資擴產。進一步完善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增強園區整體招商效應,推動產業聚集,加快形成完整產業鏈。
大力開拓國內市場。在繼續舉辦“惠貨北上"展銷會基礎上,著力打造市會展中心展銷品牌,形成強勢的會展業。完善惠州著名品牌網建設,鼓勵企業在全國各大中城市開設品牌店、專賣店,幫助企業創品牌。積極開發旅遊、休閒、文化、健身等產業,加快消費結構升級。新建和改造一批農家店和農村商品配送中心,繼續推進農機、家電下鄉工作,激活農村消費潛力。
努力擴大外貿出口。堅持重點企業聯繫制度,落實出口退稅、出口信用保險費和一般貿易補貼政策措施,幫助企業搶抓訂單。安排800萬元專項資金,對貿易出口總量大、增長快的企業進行獎勵。大力推進加工貿易轉內資、合資、合作和獨資企業,加強產業升級和工業設計,提升產品競爭力。實施出口多元化戰略,積極開拓東南亞、中東、南美等新興市場,確保對外貿易平穩增長。
加快發展民營經濟。認真落實扶持民營經濟發展各項政策措施,安排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 1000萬元、全民創業發展基金500萬元。切實幫助民營企業解決用地、用工、融資等困難,營造有利於民營經濟發展的環境。引導和鼓勵民營資本參與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等重點項目建設。積極推進民營企業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提升民營經濟發展水平。
二、提升“五個一體化"的檔次和水平,全力推動深莞惠合作實現新突破
加快交通基礎設施無縫連線。編制完善六條城際軌道規劃,紮實推進莞惠城際軌道和廈深鐵路惠州段建設。積極推進惠大高速、廣河高速惠州段、粵湘高速博深段、從莞高速惠州段、廣惠高速東延線、惠深高速改擴建工程等6條高速公路建設,做好龍門至惠州高速、汕湛高速惠州段等4條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加快推進東江中游航道惠州段整治和惠州港國際貨櫃碼頭建設,啟動7萬噸級煤碼頭建設和平潭機場改造。加快建設、改造一批與深莞兩市交界的斷頭路、瓶頸路,完善市內、跨市普通幹線公路網建設。著力構建與珠三角對接的海陸空立體交通網路,加速融入“珠三角1小時經濟生活圈"。
著力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強化產業內在互補,推動錯位發展,拓展發展空間。深入落實“雙轉移"戰略,加快東莞(惠州)產業轉移園、惠東珠三角產業轉移園、博羅東部工業園建設,大力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充分發揮石化大項目輻射作用,與深圳、東莞聯手推動精細化工產業發展。藉助深莞高新產業優勢,大力發展液晶平板顯示等高新技術項目,加快比亞迪惠州基地建設。整合旅遊資源,推進深莞惠旅遊深度合作。
積極共建優質生活圈。強化深莞惠生態功能區劃對接,加快推進深莞惠城鄉規劃一體化。積極推進淡水河流域、潼湖水系等跨界河流綜合治理工程,抓緊環保配套設施建設,加強東江、西枝江水質保護。加快推進三市學籍互認、醫保服務系統互聯互通、勞動用工聯動招聘、異地養老服務和社會保險無障礙轉移,加快實現年票制互認、三地通信資費統一、公交IC卡併網、圖書館資源共享等,加快落實水利、金融、旅遊、科技等合作項目,共同推進三市公共事務的緊密合作。
三、加快產業最佳化升級和自主創新,全力推動產業長久競爭力實現新突破
圍繞五大基地建設,全面推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推進產業體系向高端化發展,不斷提高我市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大力推進石化產業基地建設。抓好大亞灣石化區擴園工作,加快填海工程。加緊推進中海煉化惠州基地建設,快速啟動1000萬噸煉油和100萬噸乙烯項目建設,促進中海殼牌南海石化增資擴產。積極引進石化中下游項目,加快形成煉化一體化的產業鏈。推進精細化工園建設,發展壯大精細化工產業。加快惠州港建設,大網路完善港口物流承接能力,發展以石化產業為依託的倉儲物流業。
大力推進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建設。重點抓好TCL液晶產業園區建設,爭取TCL三期液晶模組配套項目早日建成投產。支持、培植TCL、德賽、華陽、僑興進入省先進制造業100強。加快科銳光電 LED晶片項目和茂勤光電低溫多晶矽項目建設,著力拉長LED產業鏈,推動產業向新型高端特色發展。加快仲愷高新區擴園工作,以及東江高新區和惠州工業園建設,開拓產業發展空間。動工建設現代信息服務業基地,大力發展軟體產業和積體電路設計業,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大力推進清潔能源生產基地建設。力爭平海電廠首期前兩台機組建成發電,加快推進抽水蓄能電站、國華二期熱電聯產項目和輸變電工程建設,啟動深能源豐達電廠改擴建工程,抓緊核電項目籌備工作,確保2012年全市裝機容量達到1200萬千瓦。加緊推進國家原油儲備庫的建設。力促省天然氣管網一期工程惠州幹線建成投產。大力推廣農村沼氣工程和太陽能利用工程。著手啟動新能源電動車項目。
大力推進旅遊休閒度假基地建設。全力推動西湖景區、羅浮山、環大南崑山旅遊區、金海灣濱海旅遊等大項目建設,新增4A景區3家、五星級酒店3家,提升旅遊景區的檔次和水平。繼續引進實力大、更頂級的集團,發展高檔次的旅遊區。利用交通升級和城市升級的契機,大力發展商貿城市旅遊。推進與珠三角和港、澳、台的旅遊合作,積極開拓港澳和台灣旅遊市場。力爭遊客人數達到2500萬人次,旅遊收入140億元。
大力推進現代服務業提速發展。優先發展與製造業相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快發展工業設計、科技信息、會計服務、市場策劃、法律服務等新興服務業,提升製造業發展配套服務水平。積極融入珠三角會展產業帶,推動會展業大發展,打造珠三角有影響、與國際接軌的現代會展業。進一步最佳化金融生態環境,力爭8家金融機構落戶,3家企業上市,推動金融大市建設。認真落實房地產業發展政策措施,引導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大力推進自主創新。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政策,紮實開展深莞惠科技創新體系對接和惠港科技創新服務合作。實施產業競爭力和自主創新能力“雙提升"戰略,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培育壯大LED光電、新材料、新能源和精細化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傳統產業最佳化升級。力爭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5家,新培育民營科技企業20家,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增長10%以上,科技對工業經濟成長貢獻率超過56%。加強創新平台建設,爭取TCL建立國家級工程研究所,新增省級工程中心2家、市級10家。深化產學研合作,推進與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展共性技術研發平台建設,重點在石化、電子、新能源等領域開展科技合作和攻關。完善人才激勵政策,加強創新人才隊伍的引進和培育。實施智慧財產權戰略,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增長20%以上。實施名牌帶動戰略,培育省名牌產品10個、省著名商標10件。
四、做好統籌城鄉綜合改革試點,全力推動城鄉經濟社會均衡發展實現新突破
大力推進統籌城鄉綜合改革試驗基地建設,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縮小城鄉差距,美化村莊環境,率先建成城鄉統籌發展的現代宜居宜業示範市。
完善城鄉統籌發展規劃。堅持規劃先行、城鄉聯動,加快編制城鄉發展總體規劃,重點完善統籌發展規劃、人口規劃、產業發展規劃,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因地制宜,高水平、超前制定環境友好型村鎮規劃,凸顯新農村特色,爭取50戶以上的村莊規劃編制率達70%,創建一批宜居示範村鎮。
深化農村體制改革。全面推進富縣強鎮事權改革,最佳化縣、鎮經濟社會管理體制。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大力推進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促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推動農業規模化發展。逐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農村經營體制和財政制度等改革,激活統籌城鄉發展活力。加強村級幹部隊伍建設,完善農村民主管理制度,健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經費保障機制,增強農村組織保障能力。
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實施現代農業“5511"工程,鼓勵更多農民種植八大特色農產品,做強做大特色產業。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推行“公司+農戶"模式,新增各級農業龍頭企業12家。構建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新建現代農業示範基地16個。推動現代農業與旅遊相結合,發展以農家樂、觀光農業相結合的旅遊項目。
加快發展農村公共事業。推進城鄉社會事業統籌規劃、同步發展,使更多優質社會事業資源進入農村。大力發展中心鎮,不斷增強其輻射帶動能力。加快推進城鄉公路建設,完成縣道改造80公里,全面啟動通自然村公路硬底化改造,實現行政村村村通公共汽車。加強農村水利和農田基礎設施建設,著力維護好農村水利安全。大力推行城鄉教育、衛生結對幫扶,提高農村基礎教育辦學質量和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大力推進扶貧開發。落實扶貧開發“規劃到戶、責任到人”措施,創新扶貧方式,幫助貧困農戶定思路、找項目,培養、支持農家子弟上大學和各類職校,引導和鼓勵農民成為熟練的技術工人,拓展農民外出務工就業空間,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發動農業龍頭企業參與扶貧開發,帶動貧困地區和貧困農戶進行產業化生產,加快脫貧致富步伐。
五、加快現代、文化、山水城市軸線的打造,全力推動宜居宜業城市建設實現新突破
堅定不移地實施“南進北拓、東西伸延"城市發展戰略,紮實推進現代城市“三條主軸線"建設,全面彰顯惠州宜居宜業亦文亦游的城市氣派和魅力。
大力推進現代城市主軸線建設。以金山大道為連線,以文化藝術中心、會展中心、體育場館、科技館、博物館等現代標誌性城市建築為支點,編制現代化城市主軸線的城市設計規劃,加強對城市空間形態和單體建築設計的引導和控制,抓好綠化和園林建設,逐步形成從江北伸延至中心體育場、貫通南北的現代化城市主軸線,彰顯惠州現代城市氣派。
大力推進歷史文化主軸線建設。積極整合歷史文化資源,以朝京門、合江樓、豐渚園等古建築為點,以西湖和東江、西枝江為線,加快歷史人文資源的保護和規劃建設。推進掛榜閣、水東街改造和豐湖書院景點園林建設,著手恢復甦東坡寓惠遺址,努力把豐渚園建成具有嶺南特色的名園。重建一批富有歷史文化氣息的景觀和建築群,重點推進鄧演達紀念園和廖仲愷紀念園建設,重塑惠州歷史風貌,豐富歷史文化主軸線,不斷提升城市人文內涵。
大力推進山水主軸線建設。進一步整治兩江四岸,規劃沿江風景帶。完善“東江游"旅遊項目,大力改造提升沿岸公園、休閒地段、住宅小區設施,積極推進紅花湖水庫環湖道路及景觀工程建設,著力把西湖、紅花湖、東江、西枝江沿岸打造成為最優美的山水休閒帶。
大力推進綠道建設。按照《珠三角綠道網(惠州段)總體規劃》,啟動全市綠道網建設,串聯主要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濱水公園和歷史文化古蹟。動工建設珠三角2號東岸山海休閒綠道惠州段和3號文化休閒綠道惠州段,首期建設猴仔灣濱海段、霞涌旅遊區至黃布角、巽寮旅遊服務區至休閒度假區、龍溪白蓮湖村至羅陽西湖公園、東江公園至惠博濱江交界處等5個路段。加快構建融合保護生態、改善民生和發展經濟等多種功能的綠道網路體系,提升城鄉居民的生活質量和惠州發展品位。
大力推進城市組團建設。積極實施“三舊"改造,加快標誌性建築、城市道路骨架、重點休閒居住區建設。加快華貿中心和市民樂園地下商城建設,完善江北中心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商貿功能,彰顯城市核心區優質綜合體功能優勢。加快大亞灣濱海新城和仲愷高新區工業新城建設。大力推進金山大道、惠南大道沿線和惠陽城區建設,打造大南部新城。推進惠州大道東段主軸線、惠東縣城中心區和巽寮金海灣濱海旅遊區建設,打造東部現代化組團。加快惠博快速通道主軸線和博羅縣城中心區建設,打造西部現代化組團。加快龍門溫泉旅遊、森林旅遊發展,打造北部生態旅遊組團。以世界眼光和一流水準奠定未來城市發展新格局。
大力推進生態環境建設。積極實施“八三三”生態工程,進一步提高森林覆蓋率,創建省林業生態市。搞好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一批生態公園,新增城市綠地55.9萬平方米,市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2.6平方米。深入推進節能減排,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推廣套用節能材料,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嚴格落實環保責任制,加快淡水河流域、中心鎮等11座污水處理廠建設,規劃建設5座大型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完成金山大道、惠民大道、惠博快速通道等一批新建道路的景觀綠化美化工程。
六、鞏固文明城市創建成果,全力推動城市文明提升實現新突破
進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大力開展“迎省運、講文明、樹新風”、“獻愛心、送溫暖”等民眾性文明創建活動,啟動“百萬空巢老人關愛志願服務行動”,培育良好的社會風尚。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設,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斷壯大志願服務隊伍,提高社會志願服務水平。大力弘揚“崇文厚德、包容四海、敬業樂群"的惠州精神,激發廣大市民熱愛惠州、建設惠州的高昂熱情。
進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強交通秩序和市容環境衛生整治,完善城鄉公交體系,投放100輛環保型LNG公車,最佳化城市生活環境。嚴格執行城市規劃,整治違規開發建設行為。加強社區管理平台建設,充分發揮社區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礎性作用。整合城市管理資源,加強公共設施管理,探索數位化城市管理模式,建立長效城市管理機制,促進城市管理的轉型。
進一步伸延文明創建領域。積極探索文明城市長效管理機制,大力開展文明縣城、文明街道、文明單位和文明視窗創建活動。堅持以城帶鄉、以鎮帶村、城鄉互動方針,紮實推進城鄉聯動創建工作機制和網路建設,伸延文明創建領域,擴大精神文明創建覆蓋面。
七、抓好省運會各項籌備工作,全力推動承辦水平和競賽成績實現新突破
舉全市之力,以“四個一流"為目標,堅持科學辦會、安全辦會、節儉辦會,把第十三屆省運會辦成省運史上最出色的體育盛會。
全力完善配套設施。加快體育場館設施的安裝調試,抓緊對體育場館運營測試,確保為省運會提供一流的場館和設備。儘快完成金山大道及中心體育場周邊道路建設,進一步完善比賽場館配套設施。加快無障礙設施建設,為省殘運會提供保障。
全力營造文明和諧環境。把承辦省運會與提升惠州文明城市的水平和內涵結合起來,實施城市美化、綠化、淨化、亮化工程。加強公共衛生、公共秩序等領域文明行為規範,提高視窗單位服務水平,努力營造熱情友好的省運氛圍。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動員全市人民積極參與省運會,當好東道主,展示惠州文明形象,共建共享省運會成果。
全力保障省運會運行順暢。建立高效的工作機制,做好與省運會組委會的工作對接。精心組織省運會、殘運會開閉幕式等大型活動,把開閉幕式打造成具有嶺南特色、展現惠州風采的盛宴。細心做好接待服務、對外宣傳、志願服務等工作,實現一流的組織目標。
全力強化備戰訓練。創造良好訓練條件,加強科學訓練,確保運動員發揮最高水平,努力實現“保八爭六望五"的參賽目標。嚴格賽風賽紀,堅決杜絕興奮劑,確保運動員乾淨參賽、公平競爭,實現競賽成績和道德風尚雙豐收。
全力加強安保工作。制訂嚴密的省運會安保措施,建立高效暢通的指揮協調系統,完善交通、氣象、食品衛生、醫療救護、社會治安等各類應急預案,加強實戰演練,有效預防和處理各類突發事件,確保省運會平安、圓滿。
八、加強各項社會事業建設,全力推動公共服務惠民能力實現新突破
構建實力雄厚的教育體系。加大教育經費投入,繼續推進教育均衡發展,保持城鄉教師待遇“兩相當”。加快推進技師學院和東江高級中學建設,啟動中職教育新城建設,新建商貿學校。提升教育發展品質,著力打造嶺南教育品牌。大力推進省教育強市創建工作,博羅縣、惠東縣建成省教育強縣,力爭13個鎮(街道)建成省教育強鎮。啟動廣東省縣域教育現代化試點工作。重視學前教育、成人教育,關心特殊教育,規範和發展民辦教育。努力擴大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接受外來工子女就讀數量和比例。支持惠州學院、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發展。
完善和提升城鄉公共衛生服務。推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立覆蓋城鄉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加快建設市中醫院新院、市中心醫院改造工程和120急救指揮中心。完善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進一步抓好農村衛生站標準化建設。強化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婦幼衛生保健,加強衛生應急管理,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推進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加快建設鄉鎮(街道)文化中心和村(社區)文化室,深入推進城市文化下鄉、農村文化進城。大力發展特色文化,打造一批特色文化精品,重點扶持優秀民族民間藝術繁榮發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充分發揮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的引導作用和兩大傳媒集團的帶動作用,推進文化產業發展。加強與國內有實力的傳媒企業合作,力爭引進電影Mall項目。加快推進報業傳媒集團文化產業基地、新華文化廣場和龍門農民畫創作中心等一批文化項目建設。加強文化交流,繁榮文化市場,規範經營秩序。加大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推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創建工作。
全面發展其他各項事業。加快發展老齡事業,完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積極發展婦女兒童、青少年、殘疾人、紅十字事業。依法推進民族、宗教事務管理,做好檔案、方誌、仲裁等工作。加強國防教育,做好人民防空、民兵預備役和復員轉業軍人安置工作,支持駐惠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建設,廣泛開展“雙擁"活動,鞏固軍政軍民團結。繼續做好對口援建三江鄉工作。
九、提高惠民之州的聲譽和民眾的滿意度,全力推動民生質量和維穩水平實現新突破
努力提升為民服務水平,新增財力70%以上用於民生事業發展。全年安排民心工程77項,其中續建項目55項,新增項目22項,投資總額102.8億元。
突出抓好創業和就業工作。大力倡導和鼓勵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完善和落實扶持自主創業稅收和補貼等各項優惠措施,加快建立創業服務體系,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加大就業培訓力度,強化對勞動密集型企業幫扶,穩定和增加就業崗位。加大對低收入家庭扶持力度,做好就業困難群體援助工作,重點幫扶零就業家庭、高校畢業生就業。新增就業崗位6萬個,新增就業人數6萬人,培訓農村勞動力4萬人,實現轉移輸出4.5萬人。
不斷提高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加強醫療保險城鄉統籌,完善“三網合一”運作,實現全市範圍醫療保險“一卡通”。推進農村養老保險,擴大城鄉養老保險覆蓋面。認真做好城鄉低保、農村“五保”供養、復退軍人優撫安置、助殘、城鄉特困戶生活與醫療救助等工作,積極發展社會福利事業和公益慈善事業,全面構建社會救助體系。加快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新建經濟適用房、廉租房1200套。
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重拳打擊涉黑、涉惡勢力和團伙犯罪以及“兩搶一盜”等多發性犯罪,堅決掃除“黃賭毒”。強化流動人口、娛樂場所和出租屋管理。加強新媒體管理,堅決取締“黑網咖”。整合維穩資源,營造群防群治網路,構建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堅持不懈抓好安全生產,切實遏制各種重特大事故發生,確保全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加強信訪和人民調解工作,暢通訴求渠道,及時處理民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督、價格監督檢查和消費維權工作,堅決打擊走私販私、制假售假和非法傳銷活動,進一步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
十、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全力推動機關服務創新實現新突破
更加注重民主政治建設。深入貫徹依法治市,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深化政務公開。自覺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依法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切實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各項決定決議。主動加強與人民政協的聯繫,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的意見。認真辦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議案、建議和提案,不斷提高辦理質量。
更加注重科學決策。加強對當前形勢變化的研判分析和政策調整的跟蹤銜接,把握好政策取向,謀劃好工作思路。進一步健全重大決策聽證、論證、合法性審查、集體決策制度。對事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項目、重點工程、重要決策,認真調查研究,搞好專家諮詢,廣泛採納民意,不斷提升科學決策能力。
更加注重效能提升。進一步理順機構改革後的部門職責分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啟用市行政服務中心,切實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加強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確保財政運行質量更加高效、最佳化。強化行政效能督促監察,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切實精簡會議,壓減檔案數量,完成縣(區)機構改革。鞏固和完善“行風熱線”、“惠民線上”等問政平台建設,深入開展“萬眾評公務”活動,進一步拓展、暢通政府與民眾溝通的渠道,切實解決好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突出問題,維護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
更加注重清正廉潔。切實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設,不斷提高制度執行力,推進政府系統反腐倡廉建設。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拓展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領域,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嚴厲查處權力濫用、商業賄賂、以權謀私等違法違紀案件,以反腐倡廉的實際成效取信於民。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工作,對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為“十二五”規劃開好局至關重要。我們必須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胡錦濤總書記考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省委十屆六次全會工作部署,堅定不移調結構,腳踏實地促轉變,鼓足幹勁,開拓進取,乘勢而上,奮勇爭先,以更快的速度、更優的質量、更高的水平推進惠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為建設美麗惠州、和諧惠州、繁榮惠州而努力奮鬥!
相 關 鏈 接
三促進一保持:促進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建設現代產業體系,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五大基地:世界級石油化工產業基地、國家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全省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粵港澳地區休閒度假基地和全國統籌城鄉發展綜合改革試驗基地。
一區四園:推進仲愷高新區“二次創業”,整合東江高新科技開發區、惠州工業園和留學人才發展基地。
LED晶片項目:2009年11月,市政府與美國科銳公司簽約LED晶片項目,科銳公司將LED封裝的前工序晶圓片切割、測試及分級部分,即半導體外延片的加工技術和工藝落戶惠州,這是LED 產業鏈的上游關鍵。該項目首期注資5000萬美元,預計2010年中期建成投產。
五個一體化:根據《規劃綱要》,珠三角地區要實現基礎設施、產業布局、城鄉規劃、公共服務和環境保護等五個一體化。
南進北拓、東西伸延:按照建設山水優美生態和諧現代化城市的總體要求,圍繞現代城市、歷史文化和山水三條主軸線,加快從“沿江城市”向“沿海城市”的推進步伐,基本搭建起城市未來發展的框架,城市面積將擴大100平方公里。
“八三三”生態工程:即八大生態工程(100萬畝闊葉林造林示範工程,東江、西枝江惠州流域100平方公里水源涵養林建設工程,100公里路樹改造工程,100萬畝桉樹、殘次林改造工程,綠色通道建設工程,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城鄉綠化一體化工程);三大產業工程(森林生態旅遊產業,珍貴樹種產業,特色水果產業);三大生態文化工程(惠州植物園建設工程,潼湖濕地建設工程,野生動物標本館建設工程)。
“十個一”統籌城鄉發展路線圖:闖出一條適合當地科學發展的路子,制定一個環境友好型的村鎮規劃,營造一個宜居宜業的村莊面貌,形成一張城鄉統籌的社會保障網,形成一批城鄉共享的基礎設施,形成一張教育、衛生、文化、科技資源共享的城鄉均等網,開闢一條農民長期穩定致富的門路,形成一張城鄉共創文明的上下聯動網,制定一套民主管理的規章制度,建設一個城鄉統籌發展堅強的領導班子。
現代農業“5511”工程:即圍繞“五大目標”,建設“五個一批”,推進“一項改革”,注重“一個提升”。“五大目標是指:在農業產值、農民人均農業收入、農業科技貢獻率、現代農業基地建設和農業觀光休閒旅遊等5個方面名列全省前列;“五個一批”是指:包括建設一批萬畝連片標準化的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建設一批節水節地高效安全的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建設一批標準化企業化科技化的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建設一批由著名品牌起龍頭帶動作用的多元化發展的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建設一批現代農業與觀光農業相結合的農業休閒旅遊基地;“一項改革”是指大力推進農村土地產權流轉制度改革;“一個提升是指以現代農業為依託,努力提升一批統籌城鄉發展示範村建設。
八大特色農產品:即梅菜、甜玉米、馬鈴薯、荔枝、龍門年桔、韭黃、特色蔬菜和花卉。
八項民心工程:西湖美化工程、市區交通暢通工程、新農村建設工程、“兩江四岸”整治工程〖JP3〗、文化教育工程、衛生和社保工程、環保環衛和維穩工程、第十三屆省運會體育場館建設工程。
三網合一:2009年7月,我市新農合被納入社保統一管理,與城鎮職工醫保和城鎮居民醫保“三網合一”建立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現城鄉醫療保險一體化管理。
兩相當:即縣(區)域內教師待遇與公務員待遇相當,城市教師待遇與鄉村教師待遇相當。
精神文明“五個一工程”:一部好的戲劇作品,一部好的電視劇(片)作品,一部好的圖書(限社會科學方面),一篇好的理論文章(限社會科學方面)、一首好歌和一部好的廣播劇。
雙轉移:是廣東省創造性地提出的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的統稱。
中海煉化惠州基地:中海石油煉化有限責任公司斥資450億元,在大亞灣現有1200萬噸/年煉油項目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建設中海煉化惠州基地項目,改擴建至2200萬噸/年煉油能力和新建100萬噸乙烯/年。
低溫多晶矽項目:2009年3月,我市與台灣茂勤光電有限公司LTPS TFT-LCD/OLED(低溫多晶矽)面板項目正式簽約。該項目是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低溫多晶矽液晶屏面板項目。
綠道[HT]:是一種線形綠色開敞空間,通常沿著河濱、溪谷、山脊、風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內設可供行人和騎車者進入的景觀遊憩線路,連線主要的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歷史古蹟和城鄉居民居住區等。主要由人行道、腳踏車道等非機動車游徑和停車場、遊船碼頭、租車店、休息站、旅遊商店、特色小食店等遊憩配套設施及一定寬度的綠化緩衝區構成。《珠三角綠道網總體規劃綱要》提出,從2010年起,廣東將用3年左右時間,在珠三角地區率先建成總長約1690公里的6條區域綠道,構成珠三角綠道網的主體框架。其中2號、3號、5號綠道經過我市,總長220.6公里。
百萬空巢老人關愛志願服務行動:中央文明辦近日下發了《關於舉辦“百萬空巢老人關愛志願服務行動”啟動儀式的通知》。要求以社區為依託,組織志願者特別是身體健康的低齡老年志願者,採取結對幫扶的辦法,為高齡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撫慰、應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務,積極為他們排憂解難。該活動從2010年1月開始在部分全國文明城市(區)和創建工作先進城市(區)陸續舉行啟動儀式。
三舊:指舊城鎮、舊廠房、舊村莊。
四個一流:即一流的場館設施、一流的組織服務、一流的競賽成績、一流的城市形象。
電影Mall:Mall的原意是購物林蔭道。現在的意義是毗鄰的建築群中或一個大型建築物中,由一個管理機構擔任協調和規劃,把一系列零售商店、服務機構組織在一起,提供購物、休閒、娛樂、餐飲、旅遊等多項服務的一站式消費中心。電影Mall是一個具有鮮明主題個性的,超大面積、超大規模、複合型態的,集膠片電影、3D立體電影、高清晰數碼電影3大電影技術於一身的五星級國際電影城,還將高科技與購物休閒娛樂完美結合,設有夢幻演藝廣場、超級水幕雷射電影、音樂噴泉、風情酒廊和超級兒童歡樂城等項目。
市十屆人大五次會議秘書處 2010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