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齋學派

恆齋學派是由清代李文炤所創立的學派。李文炤(1672~1735),字元朗,號恆齋,清善化(今屬湖南)人,此學派因其號而名。平生躬行實踐,以孝聞。學成,遠近爭師之。主講嶽麓書院,從游者眾。

簡介

〖恆齋學派〗創始人李文□(1672一1735)。文□,字元朗,號恆齋,清善化(今屬湖南)人。此學派因其號而名。文□“平生躬行實踐,以孝聞。學成,遠近爭師之。主講嶽麓書院,從游者眾”。文□交遊者有熊超、東無咎、王元復、張鳴珂等。此派之學,以朱熹為歸。其教士,以聖賢經傳之旨為修己治人之方。文□“為濂洛關閩之學,於書無所不讀,務究其蘊奧。子史魏書,必批其根抵。嘗言:‘不察二氏之所以非,安知吾儒之所以是?不觀諸子之有純有駁,安知吾儒之醇乎其醇?不察秦漢以下之成敗得失,安知三代以上帝德王釀之盡善盡美也?”文□長於《易》,嘗著《周易本義拾遺》六卷。在其《序》中說:“《易》之體要,象辭變占而已。辭者,卦之蘊也;變者,受之動也;象者,理之形也;占者,事之兆也。卦無定體,爻無定用,而聖人之精蘊,於是乎見焉。語其性情謂之德,語其形容謂之象,語其成位謂之體,語其對待謂之錯,語其流行謂之綜。卦之萬變,由是而生矣。承其尊乎,乘其卑乎,應其敵乎,互其交乎,變其之乎,得奇之謂健,得偶之謂順,無過不及之謂中,質與位當之謂正。爻之萬殊,由是而生矣。”他自謂用七年時間,三易草稿,才完成此書。認為《周易本義》“於辭,則多得之,而於象,蓋未深考,是亦不無遺議也”,所以他才為之補葺,釋經則以象數為主,釋傳則以義理為歸,欲進一步將《周易》“推而明之”、“究而極之”。文□又撰《周禮集傳》六卷,認為《周禮》“表章雖明,而訓釋未逮。至於示諸儒之說,則又未免以私意小智雜乎其間”,故雖有醇而“不勝其疵”,雖有詳而“不勝其略”,使學者不能無望洋之嘆。“於是熟讀深思,遠稽博採,不揣固陋,勒為一編,上推列聖之因革,下鑒歷代之興衰,以竊附於《詩》、《書》集注之後”。對於儒家經典的要旨,文沼認為,“以《乾家》盡造化之理,以《蒙》、《艮》立教學之歸,以《乾》、《損》、《益》動,明修己之實,以《家人》、《睽》、《復》、《無妄》極治人之原,而《易》之精蘊,已思過半矣;基曰誠,曰純,曰一,《中庸》之樞紐也;其曰端本,曰善則,則《大學》之體要也;其曰視聽言貌思,白剛柔善惡中,則《洪範》至切之目也;其曰禮樂政刑數,則《周禮》至當之規也;其曰正王道,曰明大法,則《春秋》至簡之義也;至於示不改之樂,發無言之蘊,推性善之由來,明仁義之大化,而孔、孟之心法,於是乎昭然若揭焉”。此學派代表著作,除上述者外,還有李文□《春秋集傳》、《太極通書拾遺後錄》、《西銘拾遺啟錄》、《正蒙集解》、《近思錄集解》、《家禮拾遺》、《恆齋文集》,車無咎《尚書口義辨類編》、《切己錄》、《承雅堂集》,王元復《榴園管測》等。徐世昌《清儒學案》評曰:“湘湖之間,自船山王氏後,多潛修其著述。可稱學術純正者,推恆齋李氏。同游諸人,皆格守程、朱之說。當時未大顯,鏡海唐氏乃表章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