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食同類

性食同類

性食同類(sexual cannibalism),是指一些動物在交配後會吃掉它們的配偶的現象,這些動物交尾前後甚至交尾過程中,雌性吃掉與之交尾的雄性。在大自然中,嗜食同類的雌性動物遠遠多於雄性。在蜘蛛綱和昆蟲綱動物中,在交尾前後甚至交尾過程中,雌性吃掉與之交尾的雄性的現象,除了螳螂之外,多種蜘蛛、搖蚊與一種海蛞蝓,也都有這種雌性吃雄性的特殊習性。針對性食同類的現象,有人認為是由於各種複雜的進化原因,包括物種成本效益、精子競爭和神秘的雌雄淘汰計畫。但經過研究發現這種令人毛骨悚然的同類相食的動機非常簡單。

基本信息

概況

性食同類 性食同類

(sexual cannibalism)在蜘蛛綱和昆蟲綱動物中有時能觀察到的,在交尾前後甚至交尾過程中,雌性吃掉與之交尾的雄性的現象。除了螳螂之外,多種蜘蛛、搖蚊與一種海蛞蝓,也都有這種雌性吃雄性的特殊習性。

分析

進化過程

性食同類--紅背蜘蛛 性食同類--紅背蜘蛛

各種複雜的進化原因,包括物種成本效益、精子競爭和神秘的雌雄淘汰計畫。某些物種的雄性雖然慘遭吞噬,但卻因此得到演化優勢,它們以身體滋養剛交配過的雌性,提高下一代孵化與成長的機率,從而讓自身的基因流傳下去。如紅背蜘蛛,死於性食同類的公蜘蛛,其交配時間是苟且逃生者的兩倍以上,生出的子女也是後者的兩倍。公蜘蛛利用較長的交配時間,以斷裂的交配器塞住母蜘蛛的貯精器,阻斷其它競爭者的求歡之路。

大小因素

雌雄體型大小的原因。如果雄蜘蛛的體型比較小,那么它們就很容易被追趕上成為獵物被捕食掉,大型雌性蜘蛛吃掉它們弱小的配偶就是因為兩點:第一點是因為它們飢餓,第二點是因為它們有能力吃掉體型比自己小的雄蜘蛛。

美國俄亥俄州邁阿密大學的懷爾德和賴普斯特拉稱研究稱懷爾德和賴普斯特拉發現狼蜘蛛之間,體型較大的雄蜘蛛就從來不會被它們的配偶吃掉,而體型較小的雄蜘蛛80%會被配偶吃掉。有關研究論文發表在2008年9月份的《美國博物學家》上。懷爾德稱:“我們驚訝地發現,雄蜘蛛的體型相對於他的雌性配偶蜘蛛的體型越小,那么發生性食同類的幾率就越大。”

典型代表

蠍子

蠍子是蛛形綱動物。其特徵包括瘦長的身體、螫、彎曲分段且帶有毒刺的尾巴。陸地上最早的的蠍子約出現於四億三千萬年前的希留利亞紀。在交配時,雄蠍的精棒刺入母蠍的體內,母蠍感到很難受,便向雄蠍發起進攻,雄蠍此時若不能及時逃跑,母蠍將其吃掉。

螳螂

螳螂 螳螂

處於中度飢餓狀態的雌螳螂會進行交媾,在交媾過程中或在交媾之後,會試圖吃掉配偶。螳螂是一個大類群,種類不同也可能有很大差異。

有關研究

螳螂性食同類的研究

螳螂 螳螂

性食同類--螳螂

在1984年,兩名科學家裡斯克(E.Liske)和戴維斯(W.J.Davis)雖然同樣在實驗室里觀察大刀螳螂交尾,他們事先把螳螂餵飽吃足,把燈光調暗,而且讓螳螂自得其樂,人不在一邊觀看,而改用攝像機紀錄。結果出乎意料:在三十場交配中,沒有一場出現了吃夫。里斯克和戴維斯認為,以前人們之所以頻頻在實驗室觀察到螳螂吃夫,原因之一是因為在直接觀察的條件下,失去“隱私”的螳螂沒有機會舉行求偶儀式,而這個儀式能消除雌螳螂的惡意,是雄螳螂能成功地交配所必須的。

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在實驗室餵養的螳螂經常處於飢餓狀態,雌螳螂飢不擇食,把丈夫當美味。為了證明這個原因,里斯克和戴維斯在1987年又做了一系列實驗。他們發現,那些處於高度飢餓狀態(已被餓了5到11天)的雌螳螂一見雄螳螂就撲上去抓來吃,根本無心交媾。處於中度飢餓狀態(餓了3到5天)的雌螳螂會進行交媾,但在交媾過程中或在交媾之後,會試圖吃掉配偶。而那些沒有餓著肚子的雌螳螂則並不想吃配偶。可見雌螳螂吃夫的主要動機是因為肚子餓。但是在野外,雌螳螂並不是都能吃飽肚子的,那么,吃夫就還是可能發生的。1992年,勞倫斯(S.E.Lawrence)在葡萄牙對歐洲螳螂的交配行為進行了首次大規模的野外研究。在他觀察到的螳螂交尾現象中,大約31%發生了吃夫行為。在野外,雌螳螂大概處於中度飢餓。吃掉雄螳螂,對螳螂後代也的確有益。1988年的一項研究表明,那些吃掉了配偶的雌螳螂,其後代數目比沒有吃掉配偶的要多20%。里斯克和戴維斯也承認,歐洲螳螂發生的吃夫現象可能比其他螳螂遠為普遍,是他們給螳螂帶來惡名。但是,雄螳螂很顯然不是心甘情願地被吃的。他們在交配前,小心翼翼地悄悄接近雌螳螂,避免被發覺。交配時從雌螳螂背後躍上,交配完了之後迅速地逃離,沒有為了後代犧牲自己的跡象。從自然選擇的角度看,雄螳螂應該與儘可能多的雌螳螂交配,在最後一次交配中再被吃掉;而雌螳螂也應該與儘可能多的雄螳螂交配,而且應該每次都把雄螳螂吃掉。

紅背蜘蛛性食同類的研究

紅蜘蛛 紅蜘蛛

性食同類--紅背蜘蛛

被研究得比較透徹的是澳大利亞紅背蛛(學名哈氏寇蛛,Latrodectus hasselti。與著名的黑寡婦同屬,主要特徵是背上有紅條)。這項工作,主要是加拿大生物學家安德拉德(M.Andrade)做的。與螳螂相似,紅背蛛的吃夫現象也與雌蜘蛛的飢餓狀態有關,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吃夫現象並不總是發生的。安德拉德在1998年報告說,在實驗室條件下,多達50%的交配沒有發生吃夫,而在野外,也有35%的交配沒有吃夫。在交配前,個頭比雌蜘蛛小的雄蜘蛛要小心翼翼地與雌蜘蛛進行交流,確信她有意交配,避免被當成獵物。然而,一旦交配開始,與雄螳螂截然不同的是,雄蜘蛛不僅心甘情願地犧牲自己,而且簡直就是在引誘雌蜘蛛吃自己:這種雄蜘蛛有兩根交配器,交配時,先插入一根,倒轉身體,把腹部送到了雌蜘蛛的嘴巴前面邀請她吃他,雌蜘蛛如果有食慾,就會噴上消化液開始吃。在被吃的時候,雄蜘蛛如果不是太虛弱的話,會設法拔出第一根交配器,插入第二根交配器,進行第二輪交配,而雌蜘蛛會繼續享受她的美餐。

在尋找配偶的過程中,80%以上的雄蜘蛛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死亡。歷盡千辛萬苦找到雌蜘蛛,就不要指望還有第二次機會,而應該傾其所有,孤注一擲。在被吃時,雄蜘蛛因此延長了交配時間,可以注入更多的精液,讓更多的卵被自己的精子受精。而且,雌蜘蛛在吃了雄蜘蛛後,就較不願意再接受第二隻雄蜘蛛的求偶。這樣,被吃的雄蜘蛛就有可能留下更多的後代。研究表明,他們的後代,比那些沒有被吃掉的雄蜘蛛的後代,大約多了4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