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急性氣管炎(acute tracheobronchitis)是由生物、物理、化學刺激或過敏等因素引起的急性氣管-支氣管黏膜炎症。多為散發,無流行傾向,年老體弱者易感。臨床症狀主要為咳嗽和咳痰。常發生於寒冷季節或氣候突變時。也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遷延不愈所致。
發病機制
(一)微生物
病原體與上呼吸道感染類似。常見病毒為腺病毒、流感病毒(甲、乙)、冠狀病毒、鼻病毒、單純疤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常見細菌為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卡他莫拉菌等,近年來衣原體和支原體感染明顯增加,在病毒感染的基礎上繼發細菌感染亦較多見。
(二)物理、化學因素
冷空氣、粉塵、刺激性氣體或煙霧(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氣、氯氣等)的吸人,均可刺激氣管黏膜引起急性損傷和炎症反應。
(三)過敏反應
常見的吸人致敏原包括花粉、有機粉塵、真菌孢子、動物毛皮排泄物;或對細菌蛋白質的過敏,鉤蟲,蛔蟲的幼蟲在肺內的移行均可引起氣管-支氣管急性炎症反應。
(四)機體體抗力低下
機體抵抗力低下,如受寒、過度疲勞、營養不良等均可誘發本病。
病理
氣管、支氣管黏膜充血水腫,淋巴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浸潤;同時可伴纖毛上皮細胞損傷,脫落;黏液腺體肥大增生。合併細菌感染時,分泌物呈膿性。該病大多數由病毒感染所致,其中成人多為流感病毒和腺病毒引起,兒童則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或副流感病毒多見。此外,還有柯薩奇病毒、鼻病毒、冠狀病毒等。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亦是本病的常見病原體。
臨床表現
(一)症狀
起病較急,通常全身症狀較輕,可有發熱。初為乾咳或少量黏液痰,隨後痰量增多,咳嗽加劇,偶伴血痰。咳嗽、咳痰可延續2-3周,如遷延不愈,可演變成慢性支氣管炎。伴支氣管痙攣時,可出現程度不等的胸悶氣促。
起病往往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如鼻塞、流涕、咽痛、聲音嘶啞。全身症狀有發熱、輕度畏寒、頭痛、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狀一般3~5天可消退。
開始一般為刺激性乾咳,隨著卡他症狀的減輕,咳嗽逐漸明顯並成為突出症狀,受涼、吸入冷空氣、晨起、睡覺體位改變或體力活動後咳嗽加重。咳嗽症狀一般持續1~3周,吸菸者可更長。如為百日咳桿菌感染,咳嗽症狀常超過3周以上,通常可達4~6周。超過半數可伴有咳痰,開始時常為黏液痰,部分病人隨著病程發展可轉為膿性痰。
(二)體徵
查體可無明顯陽性表現。也可以在兩肺聽到散在乾、濕囉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後可減少或消失。
治療
(一)對症治療
咳嗽無痰或少痰,可用右美沙芬、噴托維林(咳必清)鎮咳。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可選用鹽酸氨溴索、溴己新(必嗽平),桃金孃油提取物化痰,也可霧化幫助祛痰。較為常用的為兼顧止咳和化痰的棕色合劑,也可選用中成藥止咳祛痰。發生支氣管痙攣時,可用平喘藥如茶鹼類、β2受體激動劑等。發熱可用解熱鎮痛藥對症處理。
(二)抗菌藥物治療
有細菌感染證據時應及時使用。可以首選新大環內酯類、青黴素類,亦可選用頭孢菌素類或喹諾酮類等藥物。多數患者口服抗菌藥物即可,症狀較重者可經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給藥,少數患者需要根據病原體培養結果指導用藥。
(三)一般治療
多休息,多飲水,避免勞累。
(四)療法
常見的用於治療急性氣管炎的方法主要有三種:中藥、西藥、中西結合。而全新磁藥疊加療法,是一種中西合璧的療法,運用穴位與經絡原理,通過中藥經絡熏蒸法、中藥藥罐磁療法、穴位介入注射法、物理治療法、中藥製劑、個性化治療法,達到激活人體免疫力的目的,自然抵抗肺部疾病。
診斷與鑑別診斷
根據病史、咳嗽和咳痰等呼吸道症狀,兩肺散在乾、濕性哆音等體徵,結合血象和X線胸片,可作出臨床診斷。病毒和細菌檢查有助於病因診斷,需與下列疾病相鑑別:
(一)流行性感冒
起病急驟,發熱較高,全身中毒症狀(如全身酸痛、頭痛、乏力等)明顯,呼吸道局部症狀較輕。流行病史、分泌物病毒分離和血清學檢查,有助於鑑別。
(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鼻咽部症狀明顯,咳嗽輕微,一般無痰。肺部無異常體徵。胸部X線正常。
(三)其他
其他肺部疾病如支氣管肺炎、肺結核、肺癌、肺膿腫、麻疹、百日咳等多種疾病可表現為類似的咳嗽咳痰表現,應詳細檢查,以資鑑別。
預後及預防
多數患者預後良好,少數體質弱者可遷延不愈,應引起足夠重視。增強體質,避免勞累,防止感冒。改善生活衛生環境,防止空氣污染。清除鼻、咽、喉等部位的病灶。
平時注重鍛鍊身體,增強體質,防治感冒,是預防本病的有效措施。亦應注意避免粉塵、刺激性氣體、環境刺激物等有害刺激物的刺激以及花粉等過敏原的吸入。注意適當休息,發熱、頭痛及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狀明顯時可加用阿司匹林等解熱鎮痛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