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知道如何知道”,探索思維的奧妙,這是人類千百年來面對的難題和謎題之一,也是這本由包霄林著的《思維的模式》試圖尋求的答案。人在認識與實踐過程中,始終依靠大腦中思維的模式,這個模式類似於“軟體系統”,是一種包括有機結構在內的知識系統與情感、意志等因素組成的統一體。《思維的模式》從哲學、認知科學、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語言學、社會學等角度,深入闡述了“思維的模式”是怎么構成的,有什麼樣的本質和特性,它在模式識別、語言理解、意義賦值、問題解決等方面有哪些功能。
作者簡介
包霄林光明日報評論部主任,高級編輯。1982年2月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83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1986年獲哲學碩士學位。歷任光明日報理論部哲學組組長,學術專刊主編,評論部副主任、主任。編著有《激揚文字》、《中外記者筆下的中共第一代領袖》等。主要發表論文有《論思維模式的構成本質和主要特性》、《文化消費對經濟與社會的影響》、《我國原創文化發展的問題與前景》等。主要發表學術述評有《哲學與歷史之鏡》、《激盪的100年》、《10部大片的文化斷想》等。
目錄
導言
第一部分 問題與方法
第一章 心中的“鳥籠”
第二章 中國哲人的智慧
第三章 從皮亞傑到丹尼特
第二部分 構成與本質
第四章 人腦的“軟體系統”
1. 知識背景與思維方法
2. 與動物思維的區別
3. 創新思維與頓悟
4. 外掛的“雲世界”
第五章 生理基礎
1. 腦生理決定論是否可行
2.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
3. 大腦機制的進一步研究
第六章 從產生看本質
1. 一個自然與歷史的過程
2. 先驗圖式還是動作一般
3. 實踐基礎上的認識論
第三部分 模式特性
第七章 開放系統的自組織過程
1. 知情意的有機統一
2. 開放與動態的系統
3. 遞歸機制
第八章 意識的路徑依賴
1. 定向與趨同
2. 注意的指向性
第九章 思維樹
1. 思維模式的層次性
2. 壓進與退出
第十章 社會歷史原則
1. 社會認知場
2. 主體間性
3. 認識共同體聯盟
第十一章 對認識客觀性的制約
1. 主體因素的雙重約束
2. “洗手”的奧秘
第四部分 功能與躍遷
第十二章 模式識別
1. 圖式心智與概念驅動
2. 人工智慧的困難
第十三章語言與知識表達
1. 語言是思維模式的外化
2. 語法、語義和語用
3. 知識表達
4. 語言悖論
第十四章 理解與意義賦值
1. 理解是怎樣產生的
2. 意義的意義
3. 意義賦值
第十五章 問題解決
1. 曹沖稱象與漢諾塔
2.博弈與決策
3. 專家與新手的區別
第十六章 仿真與功能固結
1. 對客觀世界的同構與仿真
2. 超穩態障礙
3. 普朗克原理
第十七章 模式躍遷
參考文獻
名詞索引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