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體質素弱,或飲食失節,或勞倦思慮過度。
病機
心主血,肝藏血,脾能統攝於血,脾氣損傷,脾為心之子,脾氣既虛,則賴心氣以自救,久則心氣亦傷,致使心脾氣虛,統攝無權,月經提前,或衄血;心氣虛則心悸,夜寐不寧;脾氣虛,則神疲肢倦,氣短懶言,納少便溏。舌淡,脈細為心脾氣虛之象。
辨證要點
月經提前或衄血,心悸,神疲乏力,舌淡,脈細。
常見證型
1.心脾氣虛證 鼻衄
臨床表現:鼻衄,或兼齒衄,肌衄,神疲乏力,面色晄白,頭暈,耳鳴,心悸,夜寐不寧,舌質淡,脈細無力。
治法:補氣攝血。
方劑:歸脾湯加減。
常用腧穴:足三里、脾俞、腎俞。
2.心脾氣虛證 月經先期
臨床表現:月經周期提前,或經血量多,舌淡紅,質清稀;神疲肢倦,氣短懶言,小腹空墜,納少便溏;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補脾益氣,攝血調經。
方劑:補脾益氣湯或歸脾湯。
常用腧穴:關元、三陰交、血海、足三里、脾俞、腎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