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萊頓,J.
正文
英國詩人、劇作家、批評家。1631年8月9日生於北安普敦郡一富裕的清教徒家庭。先後就讀於威斯敏斯特學校和劍橋大學三一學院。1654年獲文學士學位。1663年第一部劇作《瘋狂的豪俠》在皇家劇院演出失敗。1664年初與人合作的《印度皇后》演出成功,續作《印度帝王》又獲成功。1667年被任命為皇家劇院作家,1668年受封為桂冠詩人,不久放棄舞台劇創作。1688年,詹姆士二世下台,他也隨著失寵,為生計所迫又重新致力筆耕。1694年《愛的勝利》演出失敗,轉而從事古曲名著的翻譯。1700年5月1日在倫敦去世。德萊頓以詩名世,是當時詩歌的新派──英雄雙行體的主要倡導者,又是散文學家,他的散文風格明朗簡潔,影響了一代文風。做為有影響的戲劇家,他不僅劇作甚豐,而且是個頗有成就的戲劇理論家和批評家。他的《論戲劇詩》(1668)以四人對話的方式,討論了新舊英國戲劇的特徵、英法兩國戲劇的長短、戲劇詩體和W.莎士比亞的卓越成就等問題。他還寫了不少有見地的戲劇評論和劇本序言。他對古典主義“三一律”原則的精闢分析和對於當時受到攻擊的悲喜劇的有力辯護,表明他對戲劇藝術有較深的領悟。S.詹森博士曾稱他為“英國文藝評論之父”。在創作上,他把大部分精力投放在英雄悲劇的探索和實驗上,試圖寫出富於激情、表現愛情和榮譽衝突的作品,並用押韻詩使其風格更為嚴整。這種英雄悲劇注重誇張和渲染,人物性格則缺少有力的刻畫,比如在《格拉納達的征服》(1670)里劇中人阿爾曼佐的勇武被強調到可笑的程度,他的激昂的演說也顯得言過其實,愛情與榮譽的矛盾顯得造作以至難以置信。德萊頓苦心經營的英雄悲劇可以在王政復辟時期獨步一時,卻經不起時間的淘洗,於今已成古董。
《奧倫-蔡比》(1675)是德萊頓最負盛名的英雄劇,寫忠心耿耿的印度王子奧倫-蔡比與其同父異母兄弟爭奪王位,昏聵的國王看中了奧倫的未婚妻,為此剝奪了他的繼承權,轉交給另一位兒子莫拉特,最後奧倫擊敗所有兄弟,殺了莫拉特,父子言和。
《一切為了愛》(1678)是根據莎劇《安東尼和克莉奧佩特拉》改編的悲劇,在展示詩意與真正悲劇性的感染力上,在精細刻畫人物形象上不及莎劇,但由於放棄雙行押韻詩體,改用無韻詩,並把劇情集中到主人公死前一段,從而產生了較強的戲劇效果,成為當時十分流行的劇目。
德萊頓創作的喜劇有《安菲特里恩》(1690)和《摩登婚煙》(1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