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一中

微山一中

山東省微山縣第一中學建校近五十年來,在黨的教育方針指導下,在微山縣委、縣政府和縣教育局的領導下,經過一代代微山一中人的創業奮鬥,學校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條件不斷最佳化,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目前,微山一中已發展成為一所擁有全縣一流的教學設施,一流的師資隊伍,一流的管理水平的市級重點高中。學校擁有60餘個高中教學班,在校生近4000人,教職工309人。

學校簡介

1簡介

微山一中始建於1956年,1979年被確定為濟寧是重點中學,2001年通過市級規範化學校驗收,2009年1月順利通過省級規範化學校驗收。 2007年8月新學校投入使用,占地面積463.5畝,總建築面積132918平方米。現有教職工475人,其中一線教師428人,高級教師82人,中級教師99人,研究生以上學歷人員28人。教學班120個,在校生6164人。
建校50多年來 ,學校始終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不斷探索科學治校,民主治校,質量興校,文化強校的管理之路,逐步形成了符合新課改和素質教育要求的辦學理念和鮮明特色。自恢復高考以來,共為高等院校輸送了17100多名優秀人才,為微山教育的發展和全縣社會經濟的進步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贏得了黨和人民的稱讚和信賴。
現在的微山一中,教風嚴謹,學風優良,校風純正,考風嚴明。微山一中人正以昂揚的姿態,“只爭朝夕”的精神,譜寫著微山高中教育的新篇章。
現任校長王玉強同志
學校自2007年以來獲得過的榮譽
2007年被中國教育學會中學教學專業委員會、全國語文學習策略研究課題組秘書處授予全國語文學習策略研究課題實驗基地校
2007年12月被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一五”規劃課題子課題《高中技術課程實施研究》研究組授予實驗學校
2008年10月被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室、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教育研究所授予全國中國小德育科研聯合體理事單位
2008年11月獲得濟寧市首屆普通高中理科實驗技能比賽團體一等獎
2008年12月被評為省級規範化學校
2009年3月被微山縣教育工會評為校務公開工作先進單位
2009年4月被評為濟寧市教學示範校
2009年4月被中國作家協會詩刊社評為2009年山東詩意校園
2009年4月,被濟寧市教育局評為實驗室建設規範化學校
2009年12月被濟寧市教育局評為濟寧市依法治校示範校
2010年1月濟寧市教育局 濟寧市財政局評為濟寧市學生資助工作先進單位
2010年7月被山東省教育廳評為山東省依法治校示範學校

指導思想

以教育要“三個面向”的指示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用科學發展觀引領學校,全面實施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堅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以制治校,科研興校,跨越發展”的辦學思路,立足學校實際,實踐教育創新,探索並建設“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現代學校制度。發揚學校傳統,與時俱進,促進學校的內涵式發展與可持續發展。
學校的奮鬥目標:將學校建設成一所文化、文明、和諧、開放的現代化高中名校。
校訓:士當弘毅、志存高遠
辦學特色:倡文化文明、重習慣養成
核心理念:以人為本、和諧發展
校園精神:敬業、勤勉、向上

發展目標

建設“作風一流,設施一流,管理一流,質量一流,文化一流”的全國千所示範性學習型高中學校。

培養目標

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通過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品德優良、基礎知識寬廣而紮實、富於創新精神和個性特長、身心健康,具有優秀公民的基本素質,具有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的優秀高中畢業生,為造就專門人才和創新人才奠定堅定基礎。

學校發展的主要任務

1、構建素質教育和課改要求的課程體系。

構建適應素質教育和課改要求的學校課程體系。“以學生髮展為本”,在開齊、開足課程課時的基礎上,重視音體美學科教學、實驗教學,在進入課改的年級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使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相結合、分科課程與綜合課程相結合。

2、加強領導班子建設

(1)加強集體學習,提高班子成員的政策理論水平和指導、協調能力;特別是加強新課改理念,新課程與教學改革、與教師素質發展、與校本研究和專業成長等新知識的解讀與研究。
(2)加強班子成員自我修養,做到嚴於律已,率先垂範,工作起表率作用,有大局觀念,講團結、講合作。在黨員幹部隊伍中開展好“為民、務實、清廉”教育活動。
(3)加強班子工作作風建設,講政治,講學習,講正氣,雷厲風行,優質高效,發揚民主,敢於負責。
(4)做好後備幹部的培養工作。

3、堅持德育的首要核心地位

堅持德育的首要位置和核心地位,解決“重智輕德”問題
(1)樹立“重生命,重過程,重創新,重實踐,把師生培養成能幸福度過一生的人”的教育理念以及以育人為核心、全面發展教育觀和一切為了學生髮展的教育價值觀,積極深入實施“更新觀念,全員參與,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工程。
(2)以“崇德、遵規、文明、和諧”為目標,加強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教育和做人、處事、學習等方面的養成,把學校辦成落實新《守則》、新《規範》示範校。
(3)高度重視“安全工作”,加強安全教育和防範,整治校園周邊環境,打造“平安校園”。
(4)有針對性、高效地開展好德育系列化主題教育活動。
(5)發揮家庭資源的德育功能,逐步健全家長學校制度和家長激勵機制,促進家庭、社會與學校教育的共建。
(6)以校園文化培育學生獨特氣質
一、開展校園和文化建設,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
校園物質建設中的一樓一宇、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是校園隱性的物態文化內容。校園的環境建設不僅僅是硬體質量高,不僅僅在於學習化校園的各種布置裝飾點綴,更在於校園景物的人情味和文化親和力。
各種講座,主題活動,文體活動,社會實踐等校園文化生活活動是校園文化的載體,是校園文化最為直接的體現。要定期舉辦各種名人講座和各種文化科技藝術活動,豐富師生精神生活,陶冶人文精神的理想情操;要把學校、年級、班級學生文化專題活動系列化,為學生提供人文素養養成的經歷;要充分發掘社會實踐勤工助學活動及學生自發的課餘閒暇活動的文化功能,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
二、以學習型社團建設為重點項目,帶動學生文化的建設
①依託學校課程的開發和建設,發展多樣化的學生社團
要大力推進學生社團活動,配備強有力的教師參與學生社團指導工作,鼓勵學生組建發展多樣化的社團,如“小荷”文學社、研究會等,並逐漸形成高水平的特色、品牌社團。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適合自己個性發展的社團活動,並在高中畢業時在至少一個方面具有專長。
②開設系列講座,指導學生的社團創新
對於缺乏經驗的學生而言,創建社團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社團從無到有的建設,從小到大的發展都是一種創業的體驗。相關管理和知識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設計社團的發展規劃,為學習型社團的建設贏得好的開端。
③自主管理社團,發展學生的自主教育的意識和能力
在社團的動作過程中,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管理權。引導學生選擇夥伴形成團隊,選定社團的發展目標,自己進行現狀分析,自己分析原因,自己制定對策,自己組織實施,自己評價總結。在學生獲得豐富的學習、情感等多方面體驗的基礎上,提高學生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能力,特別是學生的自主選擇能力、自主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微山一中學生的價值觀、思維方式及其相應的行為習慣。
④自主設計社團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和實踐能力
通過“社團服務日”、“社團進社區”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和活動能力,在全校範圍內形成濃厚的學術研討和動手實踐的氛圍。
三、以共同願景凝聚教師,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和使命感
讓教師參與學校未來願景的策劃,把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目標化為全體教師的共同價值觀。鼓勵教師設計自己的個人願景,在實現學校發展進步的同時,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對學校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己擁有的成就感、榮譽感是教師發展的內在動力。
四、建設多種學習型團隊,凝聚微山一中教師文化
加強對青年教師的關心和指導,塑造信任、理解的溝通氣氛。根據青年教師的學科專長、個性愛好等,在教研組、年級組、備課組、各個層面,引導組織若干小團隊,自主規劃團隊小願景,通過經常性的學習、交流,或探索學科前沿,或研究教育教學,他們相互間產生的思想碰撞,會產生新的智慧,醞釀新的改革。學校鼓勵各種學習型團隊的建設,提供時空保證和政策支持。

4、加強校本管理,落實“兩全”目標

(1)實施差異教育,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①將差異教育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由單一評價標準向多元評價標準轉變;②建立健全適應差異的學生評價制度;③建立適合學生成長實際的全面表彰機制。
(2)創新教學方式,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①以創新教學活動為載體,改變“重課堂輕實踐”的作法,激勵學生參與、創造;②建立相應評價機制,在還學生以“學”的自由中激發學生的創造性。

5、深化校本培訓,提升教師素質

深化校本培訓,提升教師素質,促進學校發展
(1)強化師德培訓,繼續開展好“做文明教師,樹師表形象”活動,完善以教師職業道德為主要內容的教師德育考核,建立評選“育人獎”制度。切實搞好學生評教工作,樹立起“嚴謹科學,育人至公”的良好形象。
(2)完善集中學習交流機制,探索校內培訓與校外培訓結合的有效形式。
(3)規範“三級課題研究”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獎勵制度,使課題立項、研究過程管理、結題鑑定,總結推廣,成果獎勵等環節規範化、科學化。
(4)繼續為教師搭建好“班主任論壇”、“教師論壇”等交流平台,出版《微山一中教育叢書》,形成品牌。
(5)繼續推行“三課”制度,聽評課、說課制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6)強化反思性教學實踐,改善課堂教學,提高教育質量。真正構建起“每節教後反思——每周《教學周記》——每月1—2個教學案例——每學期一次反思總結”的教學反思制度和運作方式,加快教師專業成長,落實“教後想想,想後寫寫”的名師培養工程。

6、強化校本教研,拉動團隊學習

強化校本教研,拉動團隊學習,以教研組為科研主體,以課題研究促進教師向專業化發展。
(1)牢固樹立“教科研是教育教學第一生命力”的思想,積級營造工作學習化、教學研究化的教研氛圍。
(2)加強教研組織建設:增設中層機構“教科室”,協調教學、研究與督導工作,主抓教科研工作。強化學科組和年級備課組建設,逐步形成學科組大教研、備課組小教研、邊緣學科交叉教研的教研活動模式。
(3)推動教研活動規範化、制度化,做到“三定”:定主題、定時間及地點、定中心發言人。
(4)積極承辦各級教研,加強校際間教研,拓寬科研視野,“借腦”提高。

7、嘗試骨幹教師“8+1研修制”

嘗試骨幹教師“8+1研修制”,支撐教師的可持續發展。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各領域都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教師的學習成為專業發展的必要前提。由於教師工作的特殊性,難以在日常的教學之餘很系統地學習本專業的前沿知識。為支撐教師的可持續發展,在學校人力資源調配許可的情況下,可嘗試骨幹教師“8+1研修制”,即在骨幹教師工作滿8個學期之後,學校給予1個學期的自主研修時間。這段時間裡,教師可暫時脫離課堂教學,受聘於特殊崗位,完全致力於專業領域的學習和反思。學校制定相應的考核標準。
8、建立教師發展基金
建立教師發展基金,鼓勵教師不斷追求專業化發展。

9、加快對名師、名學科的培養和扶持力度

加快對名師、名學科的培養和扶持力度,增強學校競爭力。
(1)加快骨幹教師培養的速度,鼓勵青年教師脫穎而出;
(2)建立名師培養推出機制,選拔培養對象,幫助制訂人個發展規劃,明確階段目標,加強管理和目標檢測。
(3)以論壇、研討會、開放日等形式,締造強勢學科。

10、加強校園網路平台建設

加強校園網路平台建設,構建一個媒體多元,內容豐富,結構合理,可以滿足師生各種發展需求的開放的資源庫。
11、重視創新
重視新課改背景下學校制度的重建和創新,積極探索學生管理班級管理新模式、新機制。

12、設立新課程改革專項資金

設立新課程改革專項資金,確保在教師培訓、課程開發、發放獎勵、增設選修課、改善教學設施等方面資金及時到位。

教學成就

在2011年高考中,微山縣第一中學應屆高三學生滿春霞以676分考入北京大學。結束了微山縣長達15年無清華北大的時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