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浙江台州人
Xu Xinhua 1983 Born in Taizhou Zhejiang China現工作生活於杭州、景德鎮
Lives and Works in Hangzhou and Jingdezhen
2006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獲學士學位
2006 BA,China Academy of Fine Arts (CAA) Hangzhou,Zhejiang,China
2011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
2011 MA,China Academy of Fine Arts (CAA) Hangzhou,Zhejiang,China
展覽
個展/Selected Solo Exhibition2007年《廢墟展》 中國美術學院濱江校區爆破現場,杭州,浙江
2007,Xu Xinhua: RUINS,blast site of China Academy of ArtsRiverside Campus,Hangzhou,Zhejiang
2010年《尋找---徐鑫樺個展》 西湖當代美術館,杭州,浙江
2010,Xu Xinhua: HUNT FOR,MoCA Westlake,Hangzhou,Zhejiang 2011年《自由---徐鑫樺作品展》
景德鎮二號展廳,景德鎮,江西
2011,Xu Xinhua: FREEDOM,Jingdezhen NO: IIGallery,Jingdezhen,Jiangxi
展覽/Selected Group Exhibition2009年 作品《距離》入選浙江省第十二屆美術作品展 浙江美術館,杭州,浙江
2009,Distance,Zhejiang Province twelfth Exhibition of FineArts,Zhejiang Art Museum,Hangzhou,Zhejiang 2010年 作品《調色板》入選大美瓷語-中國美術學院師生作品展 上海
2010,palette, Exhibi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Fine Artsstudents and Teachers, Shanghai
2010年 作品《去色研究》入選第七屆中國青年陶藝家雙年展 浙江美術館,杭州,浙江
2010,Withered,The Seventh Contemporary China Young Ceramicartists Biennale Exhibition,Hangzhou, Zhejiang
2011年 作品《捆綁研究—自由》三聯 入選寧波陶藝雙年展 寧波博物館,寧波,浙江2011,Bundling—
freedom,Ningbo Ceramics Biennale,NingboMuseum,Ningbo,Zhejiang
2011年 作品《捆綁研究》參加中國美術學院優秀畢業作品展(銀獎)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 杭州 浙江
2011,Bundling,Excellent China Academy of Fine Arts GraduationExhibition,Silver,Art Museum of China Academy of FineArts,Hangzhou,Zhejiang
2011年 作品 《衣》參加中國當代學院派青年陶藝四十家 ,嶺南美術館, 廣東東莞
2011作品《捆綁研究11號》 參加中國中青年藝術家推薦展,嶺南美術館, 廣東 東莞
評論文章
尋覓與擔當致徐鑫樺作品展
當代藝術發展至今,歷經許多歷史性的演繹和紛繁的藝術呈現。東方文化最深層的理念、氣質、精神,具有普世意義的形而上的價值觀,成為在當下具有前瞻性的文化形態。隨著國際影響力的彰顯,中國開始有了文化動力來向世界進行自身文化的確認和價值觀的輸出。中國人自古非常重視人的精神境界,有很豐富的理論。至今還影響著我們的審美導向。在文化意識和藝術表現等方面曾有著至高境界。隨著信息化和資訊膨脹的發展,重新建構東方文化價值,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困境將可能產生積極意義。徐鑫樺正是處在這樣的文化語境下,在經歷迷茫、困惑、彷徨的歷練,不斷思考和尋找創作方向,從中國文化深處發掘元素,將漢服作為表現的載體,用宣紙、紗布、泥漿塑造形態,保留材料的自然印跡,注重渲染作品的視覺效果,探尋內在深度的體驗和人文精神的表達。思考如何將中國傳統資源轉換成個人性的體悟,在藉助民族文化主體性的同時,力求實現文化上的轉型,使作品散發出觸動人內心深底對文化的崇敬和再認識。
對於當代人而言,生活越來越注重精神性的訴求,而這種精神性的訴求具體表現在藝術、哲學和宗教。徐鑫樺的作品體現了對藝術本質的思考,作品流露出可貴的探索精神,在漢服的基礎上,又將紅領巾這一頗具中國社會現實標記的符號作為創作形態加以展現。從某種層面上講,西方當代藝術對中國現當代藝術的影響是肯定的,從藝術史發展脈絡看中華民族自我文化的更新和擔當,成為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誠然在當今文化資訊的同步性和文化問題的共通性背景下,作為青年藝術家勢必將面臨尋找新的方向和新的擔當。祝願徐鑫樺能走的更遠---
戴雨享 於杭州錢塘江畔 2011年1月2日 小雪厚望
致徐鑫樺的作品展 劉正(文)
徐鑫樺是陶藝系研究生中最勤奮,同時也是“最不安分”的學生。他的創作思路,常常遊走甚至脫離於專業材料之外。作為導師,我常常要求他回到材料的表現中來。但我也經常反問,這種對泥材、釉材的固守,是否正確,是否適合每一個人。在我的習慣的思維中,總認為一名創作者,必須徹底掌握一種表現材料之後,才可以涉獵其他媒介。但是,什麼才是徹底的標準呢?徐鑫樺的創作,是在這樣的一種擠壓下進行的。然而,我暗自慶幸的是,徐鑫樺的作品,在這樣的擠壓下,卻表現出一種強盛的張力,作品雖然不一定完善,但已可以由此而探究到他的內心,發現他日趨明朗的創作思路。作為導師,我很高興看到這樣的結果,或許創作本身就是這么一個矛盾的過程。對於懷有理想的創作者來說,一直做人人認同,被習慣支配的東西,確實非其所願。
回想研究生教學這么多年,對其他學生常有讚美之詞,唯獨對徐鑫樺吝嗇,非其作品不佳,是因為總對他抱有不斷提升的厚望吧。霓裳羽衣曲
記徐鑫樺個展
在杭州這樣的藝術城市,或者說在杭州這樣生產藝術品和藝術家的城市,大小的展覽在在大小的展館不間斷地舉辦著,漸漸地乏味和審美疲勞。何況某些展覽就是為展而展,為其它的目標做為一種存在證據而進行,展覽活動熱鬧但膚淺,展會更多的成為一種人際交際而非藝術交流,這種展會交際的主角藝術品常常卻往往受到冷落。徐鑫樺的陶瓷個展《尋找》舉辦之前,我真擔心這個對藝術虔誠的學子會受到當下環境的傷害——因為他愛他的作品勝過附加於作品的其他關係。其它關係,比如藝術圈內的地位、藝術界權威的認同、甚至藝術品的經濟效益……這正是另一些藝術人所熱衷的。令人慶幸的是:這次展覽是成功的。它的成功不在於開幕酒會的熱鬧,也不在於學院領導及藝術行業的一些人士光臨。而在於:作品實實在在給予了觀者美的享受,而觀者也把視線投向了作品本身。徐鑫樺是中國美術學院陶藝系研二的學生,師 從劉正教授。從劉正教授給他的簡短的序言中我們可以得到的訊息是:徐鑫樺是一個認真勤勉的學生。但他又不是依樣畫葫蘆的跟隨者,他有自己獨立的創作思維方向,敢於創新。作為一個藝術家,我覺得這兩個條件都是必須的。
創新於藝術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藝術前進的腳步是由藝術家的創新行為推動的。劉正教授在序言中寫道:“徐鑫樺……是最不安分的學生”、“他常常遊走於專業材料之外”。這足以說明創新嘗試貫穿著徐鑫樺學習創作的全過程:思維的創新、材料的創新、手法的創新。這些創新以具體的形態表現到他的作品中來。他的“瓷衣”系列正是創新思維的成果。“瓷衣”系列是由瓷土燒制而成的潔白霓裳。題材為明代時期的女子服飾,其“姿態”飄逸,紋理清晰,色澤鮮麗,使人誤為綾羅。細觀之下,其衣袂襟帶皺摺細緻流暢,紗
線經緯分明,一些皺摺處薄如紗縷,紋理鏤空歷歷在目。整體造型上如弱風拂過,袖袂翩然,即見其精緻,又見其靈動。
徐鑫樺的陶製大圓盤雖是他平時擠時間創作出來的,但古樸的色澤別具味道,看似笨拙的造型,卻另有一份大氣和包容氣質,越賞越有感覺。
從這次展出作品的全過程中,我們可見他的務實與認真。展出作品分成三個部分,一是瓷衣,二是陶塑,三是陶盤。陶盤是在做大作品的空隙里,休息前每天一個“擠”出來的,陶塑是研究生讀書期間的創作。而瓷衣則是此次展出的重頭戲,為展覽專門製作的一個系列的作品。為了這批作品,從構思到完成,都經歷了艱難辛苦的歷程。作為一個學生,經費上的局限並沒有使他草就。他為創作專程到江西景德鎮——因為那裡有世界上最好的瓷土——製作完成後再運回杭州。或者這本身與作品的成功與否無必然聯繫,其間的困難也不是本文的主旨,但這份對藝術的虔誠精神卻是藝術世界的福音。
從來沒有一個評論者會提及作品製作的物理過程,記敘文般的描述對作品的藝術性確無關聯。我的意思是:他圍繞著作品所付出的一切努力,正是他對藝術追求的明確態度。
徐鑫樺不僅是一個“不安分”的學子,他已然是一個沉浸在他的藝術王國的真正藝術家。何不讓我們隨著他的作品,去體味那種冷艷的、同時又悠遠的美!
作品介紹
主要藝術作品雕塑
繪畫
裝置
捆綁研究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