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姓

遲姓

遲姓,音Chí,姓氏多源,漢族的遲姓來源有商代賢人遲任、魯孝公之子公子展及孔子弟子樊須,其他民族的遲姓來源有鮮卑族尉遲、安遲兩氏,滿蒙兩族的遲佳氏等等。

基本信息

起源

源流一

遲姓遲姓
源於子姓,出自商朝賢人遲任的後代,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商湯王朝初期有個大賢人叫遲任。殷王盤庚為湯之九代孫,商朝第二十位國王,在位二十八年,曾從奄(今山東曲阜)遷都於殷(今河南安陽西北),當時遭到貴族的反對。但是盤庚決意遷都,並作誥書曉喻舉國王臣百姓,違者重懲,史稱“盤庚遷殷”。盤庚在誥書中就曾引用遲任的格言:“人惟求舊;器非求舊,惟新!”盤庚於公元前十四世紀中葉遷都以後,執行比較開明的政策,人民安居樂業,文化發展,社會富足繁榮,商王期從此中興。故商又可稱為殷或殷商。盤庚遷殷後,繼續“行湯之政,然後百姓由寧,殷道復興”,故而在他逝世後,“百姓思盤庚”,乃作盤庚三篇,即保存在今文《尚書》中的《盤庚》三篇。有此殊榮,遲任的後人遂以其先祖名字為姓氏,分別有遲氏、任氏,得姓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遲氏族人大多尊奉遲任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於姬姓,出自春西周晚期魯孝公之子公子展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西周晚期,魯國君主魯孝公姬稱(公元前796~前769年在位)有個兒子叫公子展,亦稱公子輾。
在公子展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輾遲氏,後省文簡改為單姓遲氏、展氏等。

源流三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末期孔子弟子樊須,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姓譜》記載,孔子弟子樊須,字子遲,世人亦稱為“樊遲”。
在樊須的後裔子孫重,有以先祖之字為姓氏者,稱遲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四

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跋部尉遲氏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距今一千六百餘年前,西北地區有一個氏族部落號“尉遲”,其祖先是中亞胡人的一個分支,即後世的“于闐人”,就是今稱的塞族人(塞爾維亞族),使用印歐語系伊朗語族東伊朗語支的于闐語即于闐塞語,其族首領的世家姓氏叫做“Vi-ca”,漢譯音為“尉遲”,是冠在從漢朝時期開始立國的于闐國名前的頭銜,其意是“征服者”、“勝利者”。尉遲一族後與鮮卑拓跋部聯合,被稱作“西方尉遲氏”,後逐漸崛起成為一支部落,被鮮卑拓跋部大人稱之為“尉遲部”。之後,尉遲部一直跟隨拓跋部稱霸於北方地區。經過長時期的東征西戰,鮮卑拓跋氏終於建立了北魏政權,當上了中國北方皇帝,而尉遲部也就跟著身價百倍,成為北魏皇室中的世代貴族,也是北魏勛臣八姓之一。後來,北魏孝文帝為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所折服,在北魏太和十七~二十年間(公元493~496年)將都城從平城(今山西大同)遷往洛陽入主中原後,大力推行漢化改革政策,連皇帝的姓氏都由原來的拓跋氏改為漢姓元氏,同時還下令其餘的鮮卑族人也一律改漢姓。鮮卑尉遲氏部落族人便是在這種情形下,以部落名稱的諧音漢字“尉遲”為姓氏,稱尉遲氏,後逐漸融入漢族之中。
在隋朝時期,整個尉遲氏家族又進行了第二次漢化過程,許多貴族稱單姓尉氏,平民多稱單姓遲氏,奴僕則稱單姓胡氏,後來還有尉遲氏被隋文帝賜改為楊氏者,如隋朝末期著名的將領楊義臣就是。楊義臣的父親就是隋朝的開國大將尉遲崇,後來在戰場上犧牲,隋文帝出於對尉遲崇功業的追憶,於是下詔:“義臣可賜姓楊氏,賜錢三萬貫,酒三十斛,米麥各百斛,編之屬籍,為皇從孫。”不僅賜予皇室姓氏,還確定了楊義臣在皇族的輩份。至唐朝初期,整個尉遲氏家族即已經完全成為漢族,為大唐盛世做出了重大貢獻。尉遲氏一家後來遭難,惟有二子逃出。為避人耳目,更為兄弟日後相見能夠相認計,於是將姓氏“尉遲”拆分為二:老大乃改單姓尉氏,老二乃改單姓遲氏。兄弟相約以此為相認之證,然後灑淚而別,各奔東西。後來,仍有一部分尉氏、遲氏族人恢復了尉遲氏複姓,與同宗同源的遲氏、尉氏、胡氏、楊氏等世代相傳至今。
該支遲氏族人尊奉尉遲恭為得姓始祖。

源流五

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安遲氏部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南北朝時期,鮮卑民族中有一安遲氏部族,屬於代北鮮卑,即隸屬於鮮卑拓跋部。在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於太和十七~二十年(公元493~496年)遷都洛陽入主中原後,大力推行漢化改革措施,在其過程中,安遲氏被改為漢姓安氏。
北魏廢帝元欽三年(公元554年)農曆1月,西魏恭皇帝元廓在登基之後,復辟回改漢姓為鮮卑姓,鮮卑族安氏又改回安遲氏。但這種極少數鮮卑貴族的復辟倒退已經沒有任何意義,其時鮮卑民族經過半個多世紀實際上已經基本完全漢化了。在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丞相宇文泰之侄宇文護掌管國家大政,為大司馬,後封晉國公。西魏恭帝四年(公元557年)農曆12月,晉國公宇文護迫使元廓禪位於周,改封西魏恭帝為宋王。不久就殺了宋王元廓。同年,宇文護扶持宇文覺稱周天王,建立了北周政權,是為北周孝閔帝。
西魏政權滅亡之後,北周孝閔帝大殺稱鮮卑拓跋氏的族人,絕大多數已經漢化的原鮮卑人趕緊再紛紛使用漢姓,以免被禍及,該支安遲氏族人後分別改為單姓安氏、遲氏,融入漢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六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遲佳氏,亦稱持佳氏、持嘉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即赤盞氏,在金國時期稱石盞氏,滿語為C’ygiyaHala,世居哈達地區(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蒙古族中亦有遲佳氏,原為金人入元籍形成,與滿族遲佳氏同宗同源。
清朝中葉以後,滿族、蒙古族遲佳氏多冠漢姓為遲氏、張氏、池氏等。

源流七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在朝鮮族、納西族、苗族、土族、黎族、土家族、回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遲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遲氏,世代相傳至今。

始祖

遲任公子展(姬展、姬輾)、樊遲(樊須)、尉遲恭。

遷徙

遲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在當今中國大陸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三十八位,在台灣省則名列第二百六十二位,人口約四十萬六千餘,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0025%左右。遲姓在大陸和台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遲姓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在都是一個小姓,後世繁衍分布於中國的南方福建、廣東以及雲南、江蘇等地。望族居於太原郡,治所晉陽,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

分布

遲氏在全國分布較廣,山東省的濟南市、青島市萊西市、膠州市、平度市、煙臺市萊陽市海陽市、萊州市、茌平縣、日照市東港區、日照市五蓮縣、蓬萊市長山島、聊城地區臨清市、棲霞市、招遠市、昌邑市、諸城市、高密市、龍口市黃縣、文登縣、德州市寧津縣、陵縣、榮成市、東阿縣、濟寧市魚台縣、即墨市、臨清市,雲南省的玉溪市新平縣、昭通市彝良縣、昆明市昆陽縣、尋甸縣,貴州省的貴陽市花溪區,遼寧省的瀋陽市、大連市、營口市、瓦房店市、海城市、鞍山市、丹東市東港區、開原縣、朝陽市、台安縣、鐵嶺市昌圖縣、盤錦市,吉林省的四平市、長春市農安縣、蛟河市、德惠市、榆樹縣、敦化市、公主嶺市、通化市,北京市,海南省,黑龍江省的齊齊哈爾市、尚志縣、大慶市、安達縣、望奎縣、鐵力市、哈爾濱市、呼瑪縣、牡丹江市、綏化市、雙鴨山市、肇東市、綏陵縣,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銀川市,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寧城縣、呼倫貝爾盟莫力達瓦自治旗,河南省周口市的西華縣,四川省的成都市,廣東省的廣州市,河北省的滄州市南皮縣、石家莊市、秦皇島市、承德市,安徽省的合肥市、馬鞍山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哈密市,福建省的福州市、永泰縣、永春縣,廣東省的廣州市、惠洲市,台灣省的台北市,日本等地,均有遲氏族人分布。

名人

遲任

商代賢人,在《尚書》中有關他的記載很簡單,只是《盤庚·上》篇里被“王”順便提起過:“遲任有言曰:人惟求舊,器非求舊,惟新。”這是遲姓的最早記錄。

遲昭

南朝時人,官淮東太守,銳意維新,頗有善政。以後史書於遲姓,盡於絕筆。

遲大成

(生卒年待考),號之萊;山東萊陽人。著名明朝官吏。明天啟五年進士,中第三甲二百零九名。授江都知縣,遷監察御史,有鐵面之稱。

遲鳳翔

(生卒年待考),字德征,號朐崗;山東臨朐東門外遲家莊人。著名明朝大臣。遲鳳翔約生於明嘉靖初年,卒於明萬曆後期。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中舉人,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進士,中第二甲二十六名。初授戶部主事,後任兵部職方武選司郎中、陝西洮岷兵備副使、都察院右僉都御使、戶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職。為官清正,不阿權貴,“以廉能著稱”。修武備,興學校,注重人才,常以計略平定邊患,因而屢受朝廷賞賜。遲鳳翔在京城為官多年,深知宦海浮沉,晚年引退,以母病告歸故里。居鄉不持前功,並能廉靜自處,見者皆不知其曾顯居高位。晚年嗜經書,勤著述,七十歲時猶與諸生講藝不輟。著有《四書說》、《易經說》、《朐岡集》等。與縣內馮惟敏、傅應兆、張邦彥齊名,時稱“臨朐四傑”。遲 煌:(生卒年待考),清滿洲正白旗人。著名清朝官吏。清順治九年進士,中第二甲十一位。

遲之金

(生卒年待考),奉天府人(今遼寧瀋陽)。著名清朝官吏。清康熙五年進士,中第三甲八十五名。

遲維坤

(生卒年待考),字簡堂;滿洲漢軍正白旗人。著名清朝官吏。清康熙年間,任山東聊城知縣,每月三、八日召諸生課文,問政事得失,又每年三、七月巡視農田。重治盜賊,杜絕胥吏盤剝,頗有善政。

遲逢元

(生卒年待考),山東萊陽人。著名清朝官吏。清乾隆四年進士,中第三甲六十五名。

遲子建

女,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一級作家。2010年3月提名遲子建同志為黑龍江省作協主席候選人。1964年元宵節出生於北極村,1983年開始寫作,至今已發表以小說為主的文學作品五百餘萬字,出版四十餘部單行本。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偽滿洲國》《額爾古納河右岸》,小說集《逝川》《霧月牛欄》《清水洗塵》,散文隨筆集《傷懷之美》《我的世界下雪了》等。出版有《遲子建文集》四卷和三卷的《遲子建作品精華》。《霧月牛欄》曾獲得第一屆魯迅文學獎、《清水洗塵》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小說《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2004—2006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澳大利亞“懸念句子獎”等多種文學獎項,作品有英、法、日、義大利文等海外譯本。遲子建是當今文壇一顆耀眼的明星,她是唯一一位三次獲得魯迅文學獎、兩次獲得冰心散文獎、一次莊重文文學獎、一次澳大利亞懸念句子文學獎、一次茅盾文學獎的作家。在所有這些獎項中,包括了散文獎、中短篇小說獎、長篇小說獎等。

遲炳烈

男,1945年7月生,山東膠州人。中共黨員。畢業於黑龍江廣播學院,進修於南京市東海文學院研究生班。高級教師。現任哈爾濱市依蘭高中高級教師,系中國教育家協會會員、北京市寫作學會會員。北方文學藝術研究所作家創作中心作家、詩人。從事語文教學與研究,取得顯著成績。1981年開始發表論文,主要作品有:“閱讀·觀察·寫作”、“讓學生的文章寫得更美些”、“辯證分析六方法”等30餘篇,分別發表於《語文教學通訊》、《中國教育研究論文集》、《中國青少年寫作年鑑》(96卷)等書籍報刊上。曾獲北京市寫作學會優秀科研成果獎、“奧林匹克杯”全國教師論文大賽一等獎、全國優秀寫作輔導教師獎。1995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有詩歌《歡樂課堂》、《走在風雪中》、《紅葉頌》等百餘篇,分別登載在《精短文學作品選集》、《渤海詩報》、《當代作家報》、《北方作家》、《詩神》及《當代詩人詩作精選》等四十餘家書籍報刊上;有詩集《綠色的夢》、《教師之歌》詩合集《當代校園詩人10家》寫作範文合集《當代中學語文教師範文精選》,著有學術論文集《點燃思維的火花》等。曾獲1995、1997年全國文學大賽獎;1996年北京市寫作學會文學創作成果獎;1998年全國十佳校園詩人教師獎。

遲福林

遲福林遲福林
男,1951年8月生,山東蓬萊人。碩士,研究員。現任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兼任中國經濟體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河南省經濟學會會長、北京大學客座教授,南京大學、廈門大學兼職教授,海南省委黨校教授。1978—1984年國防大學馬列主義基礎教研室任教員;1979—1981年北京大學進修;1984—1986年中央黨校理論部學習,兼任理論部學術組組長,中央黨校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小組主持人;1986—1987年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討小組辦公室做研究工作;1988—1993年海南省委政策研究室、省體制改革辦公室主要負責人,兼任海南省改革發展研究所所長;1991—1998年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1998年至今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近些年致力於經濟改革問題與經濟政策研究,一些研究成果在國內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著有《論轉型時期的經濟改革》、《走向大開放》、《為改革鼓勁》、《邁向新體制—中國轉軌時期若干問題研究》、《中國經濟轉軌的迫切任務》等專著;主編《走向市場經濟的中國叢書》10本、《國企改革叢書》6本等20餘本書;撰寫學術論文300餘篇。一些論文被國內外重要報刊發表並獲獎。其中,《市場經濟環境下國有經濟的發展》一文獲蔣一韋企業改革與發展學術基金首屆優秀論文獎,《當前確立勞動力產權至關重要》一文獲優秀社會科學論文一等獎等5項獎。《海南:希望與出路的選擇》一文獲海南省精神文明獎,《中國股份制經濟健康發展的正確方針》一文收入《江澤民重要論述研究》。主編的《海南新體制構架與實踐》一書獲國家“八五”重點出版圖書獎;主編的《新世紀》是海南省唯一獲國家優秀社會期刊提名獎的雜誌並連年獲海南優秀社會期刊獎。主筆向中央有關部委提交的30餘份政策建議報告受重視,有些建議被有關決策部門所采綱。主持的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先後舉辦的50餘次國際學術研討活動和10多項培訓活動產生了較大影響,促成了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德國政府、荷蘭政府授助等國際合作項目的實施。先後被評為“海南省有突出貢獻專家”和國務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遲雲鵬

(生卒年待考),山東省茌平縣遲橋村人。著名民國時期大軍閥。民國初期的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遲雲鵬任吳佩孚討逆軍直魯海疆防禦總指揮。丁中江在史書《北洋軍閥史話》中記載:齊盧之戰爆發前,盧永祥曾派其子盧小嘉,偕奉天駐滬代表楊敏恂去奉天活動,希望張作霖能率兵入關,報戰敗之仇而與盧有所呼應。這很迎合奉張的私心,所以張作霖遂於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年)9月4日回響浙盧反直的軍事行動,7日邀宴各國駐奉天的領事,宣布由於直軍在山海關增兵進迫,故決興兵入關,請各國領事通知各國僑民離開秦皇島。同時張作霖發表了六軍人事命令為:總司令張作霖、第一軍總司令姜登選、副司令韓麟春、第二軍總司令李景林、副司令張宗昌、第三軍總司令張學良、副司令郭松齡、第四軍總司令張作相、副司令丁超、第五軍總司令吳俊升、副司令闕朝璽、第六軍總司令許蘭州、副司令吳光新。奉軍總司令部設於錦縣,分三路布防,以第三軍第一師第一旅兵力守山海關;第一軍兵力兩旅駐綏中;第二軍第一師第一旅向朝陽進展;第五、第六兩軍則利用其騎兵隊分攻開魯、赤峰;第四軍集中錦縣為總預備隊。向朝陽進攻的一路是主攻,圍攻熱河,其餘二路採取守勢。奉軍兵力,除了派定作戰任務的上述各軍外,還有未調動的四混成旅及吉、黑方面軍隊,更有蒙古騎兵亦決定赴奉助陣。海軍方面,張作霖雖經數年籌備,且在葫蘆島有所經營,不過其軍艦多為江防艦,另一部分則是徵用商船加設炮位武裝的,不能適用於正式作戰,因此在海上的力量,似較直方為劣。張作霖本有一個計畫,擬用這些不能作正式海戰的軍艦偷運陸軍赴山東登州,以擾直軍後路,可是這個計畫過於冒險,加以吳佩孚洞燭機先,委派鄭士琦為直魯海疆防禦總司令,遲雲鵬為總指揮,擔任沿海防務,以打擊奉軍登入登州的計畫。奉方的空軍一向在張作霖積極發展下,受中外人士所稱道,張作霖致曹錕信中,有“以飛機候起居”句為自豪。而在奉軍入關時旅居京津的外僑均緊張萬分,要求外交團向奉軍交涉,阻止奉方飛機轟炸京津,後來日本的駐華武官表示意見,認為奉方飛機不能在長距離中飛到京津轟炸,這一來人心才勉強安定下來。奉方空軍編為三大隊,以葫蘆島為空軍根據地,向山海關、喜峰口活動,對於偵察軍情、破壞直軍鐵路交通、擾亂直軍軍心和後方人心都極收效。這是中國內戰中首次的空中活動。張作霖自從第一次直奉之戰失敗後,鑒於老兵老將的不中用,所以起用少壯派訓練新兵,期以復仇為旨志,如姜登選、李景林、張宗昌、張學良、郭松齡都算是奉軍中的新人,而張宗昌和李景林則是奉軍中的客籍將領。張宗昌投靠奉系,一直不受重視,若不是這次用兵,張宗昌是不可能崛起的。原來張宗昌自攻湘失敗後,孑然一身,曾西走洛陽,吳佩孚閉門不納,只好出關到奉天,求張作霖老帥栽培。張作霖對這位本家很冷淡,只聘為巡閱使署高等顧問。張宗昌的目的是帶兵,可是奉系排外思想很濃,對這位山東大漢,又是敗軍之將,自不會輕易給他兵權。第一次直奉之戰,當戰事將發未發之際,吳佩孚對奉軍下了一著冷棋,幾乎竟收全功。他暗派幹員持蘭譜到黑龍江與黑督吳俊升約為兄弟,叫他按兵不動,同時委派高士儐為吉林討逆軍總司令,盧永貴為副司令,打算一舉顛覆奉系巢穴。高士儐是孟恩遠之婿,孟督吉林時代的吉林暫編第一師師長,後來孟被張作霖趕走,高士儐自然連帶去職;盧永貴是高的舊部,張作霖曾收編盧永貴為中東路山林剿匪司令,駐防中俄邊境綏芬河一帶。高士儐奉吳佩孚的密令,在哈爾濱登入,單騎馳入盧永貴大營,盧永貴見了老上司,當然服從一切,高士儐、盧永貴聯合起來,在民國十一年5月26日由中東路終點綏芬河直向哈爾濱殺來,沿途各站奉軍護路隊望風迎降,紛紛易幟為“討賊軍”番號,張作霖為之震動。高士儐、盧永貴率部由火車一直開到寧古塔附近海林站,忽感兵力不敷,下令停止前進。原來高士儐不善用兵,行軍五百餘里,經過十餘小站,採取步步為營方略,每到一站就分出若干人駐守,站越過得多,前方部隊越剩得少,到海林站時,僅剩萬把人左右。盧永貴的基本部隊原本才有兩千人,發難時收編兩巨匪各五千人以上,又陸續收編護路隊二三千人,合共一萬五千人。他們到海林站時,探知寧古塔有奉軍一團駐防,距海林站僅六十餘里,深恐被攔腰殺過來截斷他們歸路。其實吳佩孚派他們的任務是別動隊性質,是一支奇兵,並不是正規軍任務,自不需要步步為營,只要擾亂和突襲,攻其不備,勝則入穴取子,如果能一鼓攻入哈爾濱,則不難造成四方回響的局勢。不料高士儐、盧永貴到了海林站停了兩個星期,不進不退,瞻顧遲疑,這一來卻給狗肉將軍張宗昌開闢了一條富貴功名的大路。他這時在奉軍中位列閒曹,而張作霖尚在關內打得頭昏眼花,不料禍起蕭牆,自家地盤內異軍突起,為之手足無措,於是張作霖老帥想起了這個專打爛仗的本家:張宗昌。張作霖電派張宗昌赴哈爾濱招收隊伍抵禦高、盧永貴,張宗昌在哈爾濱是舊遊之地,人頭很熟,不過當地防軍長官張煥相不以正眼相覷,張宗昌左拉右抓,只弄到五百多條槍。他就帶了這“五百名刀斧手”,要了一列火車,把車門和車窗緊緊關起來,不讓別人知道虛實,一口氣向北沖。張煥相暗暗好笑,心中說:“這個冒失鬼,真是胡搞,就拿這么一支部隊上前線,大概活得不耐煩了。”張煥相以為自己很聰明,把張宗昌當作炮灰,自己隔岸觀火。怎料張宗昌碰到的敵人是個大傻瓜,既不知兵,又無膽量,他看見哈爾濱開出了軍車,竟抱著犧牲別人的戰略,命令臨時招來的民兵一千多人上前迎戰,卻把山林警衛隊保護自己的司令部,那些民兵都是有身家性命的人,遇上張宗昌所率領的亡命之徒,怎能對壘,才一接戰,張宗昌這邊就扔手榴彈,吹號衝鋒,民兵不戰而潰,牽動了山林警衛隊和招安不久的匪軍,莫名其妙地就垮了。高仕儐先向綏芬河退卻,繼而再退東寧縣,最後高士儐、盧永貴二人化裝逃走,在路上被高士儐的另一舊部俘獲,電報張老帥獻功,張作霖復電“就地正法”。吳佩孚這支奇兵遂因用人不當而煙消雲散。張宗昌自此遂被張作霖刮目相看,第二次直奉戰爭前夕,他的部隊已擴充到一萬人,可是奉張始終不想重用他,僅予以綏寧鎮守使的虛銜,不給他餉械。張宗昌在這一地區混過很久,而且會講幾句俄國話,這時白俄的謝米諾夫殘部退到綏芬河,張宗昌和他一咭哩咕嚕,公然收編了這支白俄軍,實力平添了五六千白俄人馬。他沒有軍餉,於是濫發軍用票,白紙上蓋著鎮守使官印,填上五元、十元。他是個十足的亡命徒,打濫仗能手,根本不知道發行了多少軍用票,也不知道自己亂糟糟的軍隊有多少,完全是老粗白手成家的一套本事。可是他占了一個便宜:在關外的山東人很多,他是山東人,山東老鄉大家互相關照。他對同鄉也好,山東老鄉對他也好,他在東北卻是占了不少東北人的便宜。張作霖始終瞧不起這支破濫部隊,他重視新人才,想把所有雜牌軍次第解散。先調張宗昌移防奉東輝南縣一帶,令他與李景林隔一道蛤蜢河演習秋操,自己親臨觀陣。奉張本意是讓李景林部戰勝了張宗昌部,然後以張宗昌部不能作戰為由解除其武裝。不料演習時張部亂糟糟地渡了河,李景林部節節後退,張作霖愕然,為之刮目,乃派李景林和張宗昌為奉軍一、二兩軍軍長,布防山海關。張作霖以張宗昌充前線,後來卻成全了張宗昌,因為第二次直奉戰爭,直軍戰敗,由於吳佩孚部下都是山東人,吳佩孚敗後,老鄉不打老鄉的心理,使吳佩孚舊部都投入張宗昌旗下,因此造成了張宗昌的“直魯新系”。

遲浩田

遲浩田(1929--),男,漢族,山東省招遠市人。194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4年6月參加工作,1945年7月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軍軍事學院合成系畢業,大專文化。解放戰爭時期,1944年至1947年任膠東區招遠縣齊山區中隊文書,招遠縣獨立營通信員、班長,膠東軍區抗大分校教導2團學習,膠東軍區5旅13團3營8連文書。1947年至1948年任華東9縱第25師73團3營書記、連文化幹事。1948年至1950年任第三野戰軍第27軍79師235團3營7連副政治指導員、政治指導員、營副政治教導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至1955年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7軍79師235團3營政治教導員、團政治處副主任。1955年至1958年任陸軍第27軍235團政治處主任。1958年至1959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高級步兵學校學習。1959年至1960年在解放軍軍事學院合成系學習。1960年至1966年任陸軍第27軍79師235團副政委兼政治處主任、團政治委員。1966年至1967年任陸軍第27軍79師政治部主任。1967年至1969年任陸軍第27軍79師副政治委員。1969年至1970年任陸軍27軍政治部副主任。1970年至1973年任陸軍第27軍81師政委,《解放軍報》社核心小組成員。1973年至1977年任北京軍區副政委,《人民日報》社負責人、副總編輯。1977年至1987年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總參謀部政治部主任(1982年免兼職),濟南軍區政委。1987年至1992年任中央軍委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總參謀長。1992年至1995年任中央軍委委員,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部長。1995年至1997年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部長。1997年起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部長。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十三屆、十四屆、十五屆中央委員,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1988年9月14日,中央軍委舉行恢復軍銜制後的第一次授予上將軍銜。

遲萬春

(公元1946~今),山東文登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中將。1965年8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入哈爾濱軍事工程大學學習,1971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70年在哈爾濱軍事工程大學學習畢業後,歷任國防科工委第26基地學員,技師,政治副指導員,觀測站政治處主任。
1980年3月~1981年4月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學習,1981年4月後任觀測站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基地後勤部政治委員,基地政治部副主任。1986年12月任國防科工委後勤部政治部主任。1988年8月任國防科工委西安衛星測量控制基地副政治委員,1989年9月~1990年7月陸軍指揮學院基本系學習。
1993年2月任太原衛星發射基地政治委員,1995年任國防科工委政治部副主任,1999年1月任總裝備部政治部主任。1999年6月任國防科技大學政治委員。
2002年10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政治委員。是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
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軍銜,1993年7月晉升少將軍銜,2000年7月晉升中將軍銜。

遲志強

(公元1958~今),黑龍江哈爾濱人。著名影視演員、民俗歌手。多年前,他曾是名揚一時的電影演員,後來被捕入獄,出獄後的他又成了歌手身份,《鐵窗淚》、《愁啊愁》等多首以他自己的親身經歷為藍本的囚歌,坦述了那些走過錯路的人的悔恨之情和對新生活的嚮往,他就是遲志強。遲志強出生在一個市民家庭。國中畢業時,長春電影製片廠招收演員,能歌善舞的他經老師推薦報名後,通過層層篩選,成為了長春電影製片廠培訓班的學員。1974年,十六歲的遲志強參加拍攝了第一部電影《創業》,反響極好,接著因主演《小字輩》、《夕照街》等影片迅速走紅。1979年,二十一歲的他與劉曉慶、唐國強、陳冲和潘虹等十一位演員一起,被評為第二屆“全國優秀青年演員”,受到中央領導人接見。1983年10月,遲志強因流氓罪被判監禁四年,舉國譁然。1985年10月,因改造表現突出,遲志強被減刑兩年提前釋放出獄,重新回到長影廠。1988年8月~1990年,遲志強在拍片之餘陸續錄製了兩盤個人錄音帶專輯《悔恨的淚》、《擁抱明天》,發行量達一千萬張之多。1988年遲志強和杭州姑娘池代英結婚,之後一度退出演藝圈在哈爾濱和秦皇島開酒店經商。2003年之後遲志強參加了一些電視劇的拍攝,在央視播出的有《尊嚴》、《都市外鄉人》等。遲志強是長春電影製片廠的演員,與陳冲、劉曉慶、唐國強、潘虹等同是國家第二批優秀青年演員獎獲得者,1982年他參演的與西影廠合拍的《彩橋》及後來的《夕照街》,出獄後參演的《天鼓》等影片在當時影響很大。遲志強說,當演員給了他很大的滿足感與成就感,不過出獄後,他為了記錄自己這一生中最難忘的經歷,將切身感受寫成了歌詞,配以知青年代流傳的一些曲子並傾情演唱出來後,大家就認為他已經轉行做了歌手。這十年來他總是在各個演藝廣場打轉轉,原來的老搭檔也不找他拍戲了。尤其是剛出獄時,廠里決定暫時不讓他接戲,那段時間他總感到心裡空蕩蕩的。非典期間,他在電視劇《種啥得啥》中客串了一個角色,並於近期完成了二十集電視連續劇《魯班大師》的拍攝,心裡才舒坦了不少。當初遲志強入獄後,有報導說他被捕是因“交友不慎”,但此次面對記者,他卻一再給朋友們平反:“說我交友不慎,我覺得不準確,那時候我的朋友們都是高幹子弟,文化層次都很高。我們經常一起去跳舞,或者在他們家裡看帶點顏色的錄像。所以他們在被發現後,就把我供出來了。當時我正在河北定縣拍戲,被帶回南京後,以‘流氓罪’被判四年監禁。”遲志強說,他原來和唐國強、郭凱敏、陳佩斯等人都是好朋友,但出獄後再見他們時,自己總感到難堪,倒是朋友們以友善、寬容的態度接納了他。遲志強說,入獄後,原來那個在瀋陽當“空姐”的女朋友和他分手了。出獄後,廠里又規定他不能馬上接戲,他被派到總務科繼續“勞動改造”,感到了無比的壓力,這段時間是他人生的低谷。幸運的是沒過多久,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張廠長讓他參加自己的新作品《天鼓》的拍攝,對他說:“小伙子,好好乾!”他坦言,重新開始拍戲後,才真正明白了經歷挫折並不一定是壞事,人只有經歷了挫折,面對新生活後才會更真誠。被重新接納和承認激發了鬥志的他,在結束了電影《天鼓》的拍攝後,又馬不停蹄地接拍了六集電視劇《二等巡官與馬車夫》等。

遲尚斌

(公元1949~今),遼寧大連人。著名當代足球人。曾代表國家隊出戰1976年、1980年兩屆亞洲杯賽,1974年、1978年、1982年三屆亞運會足球賽,1980年第23屆奧運會預選賽等重大賽事。
1980年在第12屆世界盃亞太區預選賽里,遲尚斌作為隊長,率領國家隊隊友們奮勇廝殺,先後取勝朝鮮、科威特、沙特等勁旅,雖然中國隊最後析戟沉沙,但正是從那時起,點起了國人對進軍世界懷的希望之火。
1982年掛靴後的遲尚斌考入北京體院教練員大專班;1985~1986年在北京部隊隊;1987~1995年在日本大坂鋼巴隊;1995~1997年在大連萬達隊,獲甲A第三名;1996年在大連萬達隊,獲甲A聯賽冠軍,“最佳教練”;1997年在大連萬達隊,獲甲A聯賽冠軍,“最佳教練”;1998年在國家隊;1998年9月執教四川全興隊,獲甲A聯賽第五名。八十年代曾長期擔任國家足球隊隊長一職,退役後執教,亦曾赴日執教,回國執教後率大連隊取得冠軍,後調任國家隊助理教練。
2005年受聘執教深圳健力寶,但不到半年的5月17日,即被深圳健力寶俱樂部免去主教練職務。

遲昭方

遲昭方(公元1968~今),字小山,又署老遲,齋號臥象山房,職業畫家,張志民弟子,1968年出生於山東日照,為中國國家畫院張志民工作室畫家,中國宋莊畫院副院長,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主攻國畫山水,對詩書畫印、收藏鑑賞等廣有涉獵,被譽為“齊魯才俊”、“當代逸品”。是最具投資收藏潛力藝術家之一。其作品立意高雅,空靈飄逸。著名美術評論家徐恩存先生贊曰:“畫中漾溢著一種鮮活與清新的詩境”;張志民先生評曰:“其畫具有超脫的境界。”作品在全國重要展覽中多次獲獎。曾經在中國美術館、日本東京、神戶、美國洛杉磯、韓國漢城、巴西聖保羅、香港、新加坡等地展出。作品被中國國家畫院、北京民族文化宮、山東省政府、吉林省圖書館、新加坡新神州藝術院、韓國碑林園美術館及社會名流廣為收藏。出版有《遲昭方畫集》、《遲昭方水墨》等。
.《故土》獲中國美協等主辦的迎奧運繪畫大展優秀作品獎。
.《風韻蒼然》獲中國文聯等主辦的藝博會一等獎。
.《山水》作品在東南亞各國巡迴展出。
.《較量》獲山東美協主辦的首屆山水畫大展三等獎。
.《雄風》入選韓國漢城98世界美術大展。
.《山高水長》入選山東省跨世紀中國畫精品展。
.《蒙山春早》獲新加坡火鳳凰金獎。
.《晨曦》入選山東首屆中國畫雙年展。
.《紅雲》入選十屆全國美展山東預選展。
.《玉宇清暉》入選第二屆全國山水畫雙年展。
.《積霖深處》入選中國國家畫院名家工作室優秀畫家作品邀請展。
.《五蓮山圖》獲“齊魯頌”百處重要名勝古蹟創作工程創作獎。
.《詩書畫》作品入選“百年西泠、翰墨春秋”詩書畫印全能大展。
.《象山微語》被中國國家畫院收藏,用作教學研究。
.《春山如醉》在北京隆祥拍賣公司成功拍賣。
.《雲山雅意》在上海翰博拍賣有限公司成功拍賣。
.《泰山雄姿》在北京琉璃廠以十數萬元成交。
.被《風雲人物》雜誌評為年度書畫“十大風雲人物”。

郡望

太原府:亦稱太原郡。戰國時期秦國莊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帶、霍山北部一帶地區。北魏時期轄地在今山西省陽曲縣、交城市、平遙市、和順縣之間的晉中一帶地區。隋朝時期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中期(庚辰,公元980年)改并州為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山西太原)。以後宋朝、金國的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兩朝以來皆為府。民國時期改為市,成為山西省會所在,一直沿用至今。

堂號

太原堂:以望立堂。
鏑余堂:唐朝時有鄂國公尉遲敬德,戰功累累。有奸臣說他要造反,唐太宗便招他來問。他回答說:“我隨陛下身經百戰,現在留下的,是槍刀弓箭裡面撿回來的一條剩下的命。現在天下已定,你就疑惑我要造反嗎?”說罷,就脫光上衣往地下一扔,要唐太宗數他身上的傷疤,唐太宗流著淚撫摩著他身上的幾處箭傷刀疤,安慰他,還令其展示給廷下群臣看。後世子孫有以“鏑余堂”為堂號者。
忠武堂:唐朝時鄂國公尉遲敬德,戰功累累。唐太宗在他逝世後賜諡號為“忠武”。後世子孫有以“忠武堂”為堂號者。
惟新堂:南朝時期的遲昭,官至淮東太守,銳意維新,頗有善政。其族人因以為“維新堂”。

祠聯

四言

格言求舊;
銳意維新。
——佚名撰遲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商代賢人遲任,殷王盤古遷都,作誥諭民,引遲任之言曰:“人惟求舊,器非求舊,惟新。”下聯典指南朝時遲昭,官淮東太守,出仕銳意維新,有善政。

五言

格言傳求舊;
善政播維新。
——佚名撰遲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商代賢人遲任,盤庚遷都至亳時,作誥書曉喻百姓,曾引用遲任的格言:“人惟求舊(用人要找熟悉其性格、能力的老人);器非求舊,惟新(用器物則要找新的)。”下聯典指南朝時遲昭,官淮東太守,銳意維新,頗有善政。

家譜

山東蓬萊遲氏家譜,著者待考,蓬萊市劉家溝鎮遲家村遲福林支闔修,現收藏在山東省蓬萊市劉家溝鎮遲家村遲耀順處。
山東萊陽遲氏家譜,著者待考,民國二十年毛筆正楷手寫本。註:為明末山東蓬萊大遲家遷移至萊陽的一支。現被收藏在秦鑫手中。
山東日照遲氏族譜,著者待考,清朝末年木刻活字印本,2008年闔族重修。現被收藏在山東省日照市遲明柏處。
山東膠州遲家續譜,(民國)闔族繼修,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1954年續修。現被收藏在山東省。
山東茌平遲氏續譜,2000年續修。現被收藏於茌平縣遲橋村。
山東萊州驛道鎮遲家村(墩上遲家)家譜,光緒二十四年三月(公元1898年4月)十四世祖遲芳春始記,民國十九年二月(公元1931年3月)十五世祖遲同善續譜,手寫本。孤本收藏於山東省萊州市遲澤遠處。
安徽橫陽尉遲氏宗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安徽省圖書館、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博望鎮橫山村。
族訓編輯
行孝悌:子孫務宜孝悌為先,和睦為本,尊老愛幼是家族的傳統美德,子孫務必牢記之。
存忠厚:人能忠厚,乃能集福,切勿傷失人情,以防積禍。
貴撲實:己身樸實,為子孫效之,凡飲食穿衣,器物不可求虛,豐華過度。
勉勤儉:“勤”可生財,“儉”可節財,二者為治家之道也。
嚴族法:族人要親厚,如有患難,要相救相恤。
禁賭博:賭博乃敗家之媒,世人十賭十敗,嚴禁賭博。
戒酒色:好酒易敗德,好色易惑志,好酒好色者,事業不可成也,必嚴禁之。
⒊家訓:
立真品,敦彝倫,務正業,遠匪人,尚節儉,禁邪淫,戒非分,存實心。
資料有待補充。

字輩

山東青島市城陽區遲氏字輩:
山東日照、台灣台北遲氏字輩:“允肇令名毓慶百世葆善樹志以培爾祚”。
山東萊州遲氏一支字輩:“戒浮薄而重質樸”。
山東海陽遲氏一支字輩:“學守忠京萬世永昌”。
山東海陽遲氏一支字輩:“丙金永少進(建)書文”。
山東蓬萊遲氏一支字輩:“本有家耀煥兆瑞繼賢良先儒鴻聲遠”。
山東蓬萊遲氏一支字輩:“本宗澄耀運”。
山東蓬萊遲氏一支字輩:“應雲樹煥培”。
山東蓬萊遲氏一支字輩:“萬明應雲樹煥培基”。
山東萊西遲氏一支字輩:“華春豐洪言來濱”。
山東萊西遲氏一支字輩:“宗功尚道德家慶統賢良舉國文章貴承先世澤昌”。
山東黃縣遲氏字輩:“有德本乃大作世永長存”。
山東陵縣遲氏字輩:“吉祥在天永世積德”。
山東魚台、東阿遲氏字輩:“衍允會慶連廣宗貴士傳樂道常遵守明瑞續萬年”。
山東煙臺遲氏字輩:“守忠國學文代齊可成……丕興秉正敬日永昌”。
山東萊陽遲氏字輩:“宗功尚道德家慶毓賢良文光高伯子綿延世澤長”。
山東茌平遲氏字輩:“開衍允會慶”。
山東五蓮遲氏字輩:“兆令明玉慶百”。
山東高密遲氏字輩:“金玉傳(桂)琦”。
山東即墨遲氏字輩:“春學信仁明永建支欣豐”。
山東平度遲氏字輩:“花茂守祿得名揚”。
山東膠東遲氏字輩:“景雲紹心(永增)法萬豐敬秉(僧)守(升本)文(作)振志”。
山東遲氏一支字輩:“文玉傳永長維新福德良”。
山東遲氏一支字輩:“清日道德家乃玉賢良華國憲章貴承先思哲昌”。
遼寧營口遲氏一支字輩:“兆志德林元昌門第克承基業丕振家聲”。
遼寧丹東遲氏字輩:“恆吉仁德克彥玉慶崇本深源華宗連芳”。
遼寧東港遲氏字輩:“大官永士長文良公儉洋”。
遼寧大連遲氏字輩:“貴福振殿廣永吉可傳家”。
遼寧海城遲氏字輩:“文章忠繼世曜有五千年”。
遼寧瓦房店遲氏字輩:“仁作興家寶治國保平安”。
遼寧遼陽遲氏字輩:“佩顯山卿(清)臣德永”。
安徽巢湖遲氏字輩:“聖本堂玉發春”。
安徽合肥遲氏字輩:“雲春金玉兆(肇)廣炳潤昌”。
安徽馬鞍山當塗縣博望鎮上遲村遲氏字輩:“啟大正宏昌,廣生財有道,功寬信敏
惠,睦族在敦倫。”
內蒙古寧城遲氏字輩:“壽喜全占雲風”。
內蒙古呼倫貝爾莫力達瓦遲氏字輩:“國克令家振學成福德揚功清常顯富金玉喜庭堂”。
吉林長春遲氏字輩:“洪……永有田德元長”。
江蘇江寧遲氏字輩:“元明開定延長序承家顯運興秉經宜志學濟世本信仁”。
河北承德遲氏字輩:“廣殿宗彥鳳興”。
台灣台北遲氏字輩:“培基先遠志立業家恆祥良善傳述廣富貴延世昌”。
山東海陽埠後村遲氏字輩:“登之同國□雲□萬純(斌)昌澤(鴻)”。
遲氏一支字輩:“典永曰培興”。
遲氏一支字輩:“恆吉仁德克岩餘慶”。
滇黔遲氏字輩:“遠之國潘文元安 永天正紹學煥寬
上輔繩宗建啟定
洪大開勛財配觀
龍章獻瑞生金榜
先占掄瀛萬順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