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溝背棍

徐溝背棍

“南莊的火、太谷的燈,徐溝的背棍愛煞人。”一句廣為流傳的民諺,生動地傳遞出徐溝背棍的魅力,而徐溝背棍被譽為“空中芭蕾” 。

概況

逢年過節,表演背棍成了徐溝人最熱衷的事情,上棍表演更是女孩子最大的夙願,背棍鐵棍的製作有許多高難度的技術。綁棍既要綁出奇巧的結構,又要綁出表演者舒展端莊的體態,過去的老藝人綁棍都要搭席棚。據說怕觀眾過早發現棍式結構的秘密,失去觀賞的神秘感。
背棍風貌背棍風貌

背棍特色

徐溝的背鐵棍既區別於其他地方的藝術形式,也有類似的藝術形式,背棍比它們好就好在有三個特點,第一個叫無言的戲劇,因為內容都是取材於民間傳說,傳統的戲劇,但它又不是簡單的把故事戲劇的某個場景固定下來,而是把戲劇的內容,人物情節,道具,經過提煉以後,濃縮成一個場景。比如說我們有一個四人棍叫做《鳳儀亭》。下面背棍的人扮演董卓,他手裡托著一個太師椅,這個太師椅本來應該是董太師坐的,但是上面坐的不是董卓,坐的是呂布。這裡有個隱喻,就是在呂布董卓貂嬋的關係中,呂布已經占據了董卓的位置,所以他坐在了太師椅上,呂布得意洋洋地手裡抱著他的武器方天畫戟,在這個戟尖上站著貂嬋,而真正得意的在上面表演的是貂嬋,正好三個人的神態,準確的把這個《鳳儀亭》中各個人的心態和他們的前後關係表演出來了。第二個它的特點就是空中的舞蹈。比方說抬鐵棍的,我們要求棍子要顛起來,但不是依靠人的身體顛,要求上身絕對不動,手往腰這裡一推,單讓棍子往肩膀上一壓,使棍子彈起來以後既有彈性,又很平穩。咱們背鐵棍的第三個特點就叫做流動的雜技,看到下面這個人像大力士一樣,托著個東西,上面站著一個人。比如咱們有一個背棍叫《許仙借傘》下面的人扮許仙,手裡托著一把過去的傘,就在傘這么薄的邊上,站著一個白娘子,怎么站上去的誰都不清楚。”

喜慶紅色喜慶紅色

融合文化

“徐溝背棍”經過輩輩相傳,不斷創新,吸收了西方芭蕾的“托舉”,民間高蹺的“凌空”,形成了現在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飄逸的舞蹈動作,伴隨著獨具特色表演步伐,在展現藝術魅力的同時又讓人為其中蘊含的民俗特色所折服。

大叔的狂歡大叔的狂歡

藝術深度

棍尖上的空靈舞蹈;空中芭蕾。

背棍上羞澀的海子背棍上羞澀的孩子

背棍發展

雜技的驚險,舞蹈的飄逸,戲劇的濃縮,吸引了無數的觀眾。近幾年來徐溝人以樸實的臂膀把背鐵棍扛到了北京、深圳等地表演,並多次被搬上銀幕名揚海內外。民間藝術背鐵棍已成為旅遊業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如今徐溝的兒童比過去幸福多了,從小接受藝術教育,幼稚園已成為背棍小明星的搖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